從Amoy到麗江,選擇三年前的方式,先坐飛機然後換乘 Express。目的就是為了看這沿途又消失了多少可愛的老房子,在外人眼裡的不好,對他們卻是發展和進步帶來的快樂,我不能太自私。住在木家苑客棧,因還掛念庭院裡的那棵蘋果樹,可不,正逢時,滿樹瓣頭粉紅的蘋果花迎接我,還有一只叫豆豆的小狗。房屋已經易主,但木氏後人依舊住此。屋宇修葺一新,花木蔥蔥,寬大的庭院,熱情的納西小妹,房間裡散出原木的清香,畫眉的歌唱,是清晨的鬧鐘,走廊裡灑滿了陽光,有多少人不正是為了這庸懶的陽光而來?坐著吃完茶,然後慢悠悠的走出去,如此,夫復何求?
麗江確實變了許多,我最喜歡木府和城東一帶,要見真的納西生活,需往這些地方走走。避開擁擠的幾條街,挑著自己熟悉的小道走,另一個世界就此展開。有些店家還記得我,打著招呼;有些忘記了,我一笑而過。那些熟悉的老房子真的少了許多,被新築替代了,而且原先的主人都搬到城外了。古城裡的繁華,並沒讓我忘記她的本色。立在東大街,就看見雪山了,我最惦念的,還是山裡的那些人和事,以及無限的風光···
當初還是和兩個美國朋友徒步時發現的,那村子叫-文海,坐落在玉龍雪山的山脈中的一個山谷裡。坐車去雪山的路上,望一下西邊,一條蜿蜒的土路清晰可見,那便是通往文海的。走到山上,望下,那村子風光盡收眼底,是個真正的納西村子。文海旱季(11-6月)是個草原,雨季(7-9月)卻是一個湖了。那時正是旱季,成群的牛羊豬馬,自由的散布的在草原上,我們沿著一條小河走。我見那豬蠻蠻的拱地,著實笑個不停,而她們倆卻在那對馬匹品頭論足。文海,往山下走,是已經面目全非的白沙和束河古鎮;文海,繼續往裡走,是一個彝族寨子,然後是古道,最後通到金沙江邊的古渡口;而往上,則是玉龍雪山了。我走得很遠很深,唯如此才知一地。
後來就離開了。
在T.N.C(大自然協會)時,聽說在他們指導下建了個生態旅館,非常環保,生態旅游,很超前的。
文海,有個小學,校舍極簡陋。同屬麗江,為何隔了座山,境況卻如此差異。山下的孩子,我是見多了,真是被Spoilt(寵壞了)。還好有好心的Jerry,親自為他們,募集了資金,籃球場已建好了,正要為那些離家遠的孩子建宿舍,他自己又捐了播音喇叭。
在麗江的藍天下,那群孩子的燦爛笑容成了我最好的記憶。
因為我知道,本色的麗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