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地人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牧民把十幾匹馬趕到喀納斯湖邊放牧。天氣非常好,太陽暖洋洋地照著,牧人躺在離湖邊較遠的一片草地上,草香醉人,漸漸地不可抗拒的睡意把他帶入了夢鄉。十幾匹馬或香甜地嚼著青草,或跑到湖邊飲水。等牧人醒來時,馬群不見了。牧人的心裡緊張了,他急忙奔到湖邊一看,立刻驚呆了。只見湖邊的水被染成一片血紅色,岸邊還遺留著一些雜亂的馬蹄印。驚恐中,牧人沒敢在湖邊久留,急慌慌跑回家去了www.991cn.com。
這類傳說在湖區還很多。據說,那喀納斯湖怪碩大無比,出沒無常,一口就能吞掉一頭牛犢。它時常在湖邊偷襲吞食牛馬。到了1931年,有一位牧民正在湖旁放牧,突然聽到湖中發出“隆隆”的聲響。牧民一驚,忙放眼向湖中望去,剛才還平靜的湖面上驟然掀起了巨大的波浪,浪花飛騰翻滾,在陽光下閃耀著刺眼的紅光。只見十幾條巨大的紅色魚形怪物在水面上翻騰跳躍,攪得湖水洶湧澎湃,十分雄奇壯觀。
二、圖瓦人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成吉思汗西征,途經喀納斯湖,見到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決定在這裡暫住時日,休整人馬。成吉思汗喝了湖水,覺得特別解渴,就問手下將領這是什麼水。有一位聰明的將領答道:“這是喀納烏斯(蒙古語是可汗之水的意思)。”眾將士便齊聲答道:“這是可汗之水。”成吉思汗說:“那就把這個湖叫做喀納烏斯。”於是在圖瓦人的傳說裡,他們是成吉思汗的後代。成吉思汗駕崩之後,遺體就沉在喀納斯湖中,圖瓦人作為當年成吉思汗的親兵,留在喀納斯湖中,世代守衛王陵。“湖怪”就是保衛成吉思汗亡靈不受侵犯的“湖聖”。
圖瓦人說,其祖輩曾組織過兩次獵捕湖怪的大行動。一次制作了一只大鐵鉤,以牛頭為餌,牛皮為繩,將繩的另一頭用20匹馬拉著。等了一天,湖怪上鉤了,他們便趕著馬拉動,走了沒多遠,20匹馬累得口吐白沫,他們只好將皮繩繞在幾棵大樹上,剛系好,繩子便斷了,第一次行動失敗。另一次是宰殺了十多頭牛,用牛皮制成一張大網,用五只小船拖著大網繞湖而行,結果船沉網破,此次行動又以失敗而告終。
三、神秘的傳說
據說在很久之前,喀納斯湖兩旁的大山鬧起了矛盾,原來緊挨在一起的大山各自離去,大山的這一舉動,給當地人帶來了很大的災難。於是,喀納斯湖底的“湖聖”出現了,阻止了大山的運動,於是人們又可安居樂業,自由快樂地生活了。
四、老人的說法
當地的一位蒙古族的老校長說,據老人們講,有一年,一頭小牛犢在湖邊吃草,不料被大紅魚吞食了。他年輕時,湖裡的魚特別多,而且很大,他見過近兩米的大紅魚。冬天在湖面上,打開一個冰洞,就會有魚從洞口跳出來。上世紀70年代一個初冬,3個牧民趕著生產隊的一群馬,准備從結冰的喀納斯湖的下游通過湖面,不料冰凍得不結實,嘩啦一聲巨響,冰塌下去,一群馬都掉進了湖裡。過了幾天湖水又結冰,冰下面有幾匹馬清晰可見。
牧民們砸開冰,打撈上來幾匹死馬。其余的馬連屍骨都不見了。到了來年開春時湖冰解凍,河水又流淌著,但掉進湖裡的馬,連一塊骨頭都沒有浮出水面,在河的下游也沒有出現。
五、俄羅斯人的傳說
在19世紀末,一群從俄羅斯過來的白俄人住在喀納斯湖畔的一個小村落中,有個強悍的俄羅斯漢子下湖捕到一條“大紅魚”,竟有好幾噸重!他在茫茫的雪地裡牽著十幾匹馬馱運,運了三天三夜,還沒能運完。於是他不得不忍痛丟下不少魚肉。
六、狗頭魚的傳說
2001年夏天,一些攝影家到喀納斯采風。一天,專心於藝術創作的攝影家們聽到有人喊,扭頭一看,湖怪正從水中探出巨大的頭顱。由於事情來得太突然,未及拍下精彩的畫面,但有一位攝影家還是回憶說:“像個狗頭,有尾巴露出水面的,絕對不是魚頭。”2004年春節過後,這位攝影家從山上拍冬景下山,遇到當地的宣傳干部,一再肯定當時他看到的水中怪物“絕對不是魚頭”。喀納斯湖裡到底有沒有“湖怪”?有的話,它究竟是什麼生物?隨著冬季來臨,這個謎又要延續到明年去破解了。
每年5月至10月,數十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擁到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區原始森林深處的喀納斯湖畔。
除了爭睹變色湖、雲海佛光、枯木長堤、水下森林等奇景,探訪蒙古族原始部落圖瓦人之外,來客都會攀上喀納斯湖西岸海拔2030米的觀魚亭舉目眺望,希望能有足夠好的運氣在喀納斯湖面上看見神秘的喀納斯“湖怪”。
不久前,一支喀納斯湖聯合探險隊欲下湖探秘,最終卻遭遇禁潛令,這更使得喀納斯“湖怪”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
經過漫長的冰川期,在阿勒泰山西北部的峽谷中,留下了一彎月牙形的湖泊——喀納斯。20萬年以來,喀納斯一直籠罩在與世隔絕的迷霧之中,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一批護林員來到了這裡,一個隱匿已久的秘密才公之於世。
喀納斯湖呈月牙形,人們習慣把湖區劃分為一道灣、二道灣、三道灣和四道灣,湖的最北端又叫湖頭,這也是人跡罕至的地方。有一次,一名叫金剛的護林員到湖頭的林區去巡視,當時他把船拴在岸邊,從山上下來的時候,突然在湖面上看見了一個漂浮的物體,這個物體和船的距離約有四五百米遠,初步判斷長度有船的兩倍。
仝保明是喀納斯湖上最早的汽艇駕駛員之一,一次駕船在湖面上巡視,突然一個巨浪打來,船猛烈顛簸起來,在驚慌失措之中他看見一個黑色的物體在巨浪下擺動著,迅速消失了。
據說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有兩個勇敢的獵人決定去捕捉一個湖怪。然而,他們卻在湖怪最常出沒的地方消失了。
1980年,由自治區政府牽頭,多家科研單位組成的喀納斯綜合考察隊成立,雖然尋找湖怪並沒有寫進日程安排,但這正是每一個考察隊員心中的渴望。
負責陸地動植物調研的隊員們,陸續發現了一些罕見的動物品種,比如阿勒泰林蛙、胎生蜥蜴、白化熊。
白化熊並不是人們熟知的北極熊,而是一種特殊的變異品種。這突然給考察隊員們一個啟示:在喀納斯湖底是否也有一種普通的水生動物,經過特殊環境的異化,而變得巨大凶猛了呢?
考察隊員們為尋找到湖怪,便在湖面上布置了一個上百米長的大網,可到了第二天早晨,大網消失得無影無蹤。考察隊員們第一個懷疑的是,是不是水流把它衝走了?就順著湖水往下游尋找,結果找了兩天一無所獲。是不是湖區的牧民把網偷走了?但牧民對他們都很友好,這種可能性似乎也很小。
三天後,在撒網處上游兩公裡的地方,有人無意間發現了這張魚網,拖上來後已被攪成了一團,還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這是不是就是傳說中的湖怪所為?遺憾的是,經過1980年3個多月的考察,這個謎底一直沒有揭開。時間一晃到了1985年,為在喀納斯成立自然保護區,一次大型的綜合性考察再次成行。
當時新疆大學考察隊的總指揮是生物系的向禮陔教授。一天早晨,他發現平靜的湖面上突然湧起一個巨大的浪花,而浪花下面,漸漸顯露出一條巨型紅魚的影子!那條魚估計有10米長,很快就又沉入了水中。
向禮陔回到營地後,立刻發布了這個消息,大家紛紛跑到喀納斯湖西側山頂上一個叫觀魚亭的位置上去觀看,果然發現湖面上有大大小小幾十個紅色的斑點,專家們還拍攝了照片。
借助於望遠鏡,考察隊員們基本上都肯定那些紅色斑點就是大紅魚。事後,人們對照片進行了分析,將水面上的斑點和岸邊的樹木做了比較,發現最大的斑點長度約有樹高的2/3,而湖邊主要生長著西伯利亞落葉松和樺樹,它們大多高15米以上,照這樣估算,湖中的大魚可能有10米長。
專家們認為這種估算方法並不科學,而且水中的物體通過光線折射也會造成誤差,最好的辦法就是捕捉到一個實物。
發現大紅魚後的第三天,他們用一個特大號魚鉤掛上一只大羊腿作誘餌,一根長約2。8米的原木作浮漂去釣魚。
沒過多久,他們就看到水面下影影綽綽有魚游過來,但沒有一個咬鉤,只是看見有一條大魚經過浮漂旁邊並排游過去,長度大約是浮漂的三倍,也就是說那條魚將近9米長。
2003年9月27日下午7點左右,賽力克和同事坐著汽艇去湖面巡視,汽艇行至二道灣,轟然一聲掀起了一個巨浪,一個巨大的黑色物體躍出水面約20米左右……
去年以來,喀納斯湖區的工作人員和游客中不斷有親眼目睹“湖怪”的報告。今年6月7日下午,在湖區旅游觀光的7名北京游客乘坐游艇行至三道灣附近停船拍照的時候,游客們突然發現離游船200米左右的水面激起1米多高的浪花,兩個不明黑色大物躍出水面,一前一後,魚躍前行,隨後由西向東向湖心方向快速游去,湖面留下如快艇行駛的水線,約2分鐘後便隱身水下,湖面很快恢復平靜。
這7名北京游客稱,黑色“湖怪”單個長度目測約10米左右。他們說,當天下午喀納斯湖游湖的游人很少,湖上只有他們乘坐的一艘游艇。見此異狀後當即用隨身所帶的攝像機捕捉了這一珍貴的景像。目前,布爾津縣有關部門已與獲得影像資料者協商,欲將資料予以復制保存。該物體是否就是傳說中的“湖怪”還有待於進一步考證。
這至少說明,如果喀納斯湖裡真有一個龐然大物,雖然幾十年過去了,它卻並沒有停止興風作浪……
根據1980年和1985年考察隊兩次捕撈情況,喀納斯湖中大致有8種魚類,除去小型的食草性魚類,專家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以下4種魚身上,它們分別是江鱈、北極茴魚、細鱗鮭、哲羅鮭,通過反復比較和研究,大家一致把焦點投向了哲羅鮭。
首先,哲羅鮭在繁殖季節,皮膚呈紅褐色,其次哲羅鮭也是以上四種魚中最凶猛、體型最大的。從已經捕撈上來的一條長約1。45米的哲羅鮭標本來看,這種魚體型狹長,頭部扁平,滿嘴都是鋒利的牙齒,即使在上下齶和舌頭上也布滿倒刺,咬住食物,食物很難逃脫。
但到目前為止,人們對這種珍奇的巨型哲羅鮭了解甚少。科學家們曾根據有關資料對巨型哲羅魚的體長、體重、壽命做過推算,但喀納斯湖中到底有多少巨型哲羅魚;最大的哲羅魚有多大;它們在喀納斯湖裡已生存了多少年;它們是如何繁衍生存的;千百年來,在喀納斯湖畔失蹤的牛、馬、羊是否真的被哲羅魚吞食了?真正答案尚未找到。喀納斯“湖怪”之謎反而更加神秘莫測了。
在和諸多“湖怪”目擊者求證後,他們大多認為看到的東西很可能是大魚,水中的黑色影像正是魚的脊背。
不過,即使是把喀納斯水怪認定為哲羅鮭大魚後,仍有一些疑問難以解釋。首先,迄今為止從喀納斯湖中捕捉到的哲羅鮭長度還沒有超過3米的,無法證明湖中會有10米長的大魚。另外,喀納斯湖是否有供巨型魚存在的生態條件?哲羅鮭屬於鮭科魚類,鮭科魚類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繁殖季節的洄游,而喀納斯湖是一個過江湖泊,它的上下游河道都比較狹窄,尤其是和湖區相連的部分,大多是一些亂石淺灘,大魚是如何通過的呢?
新疆大學生物系的黃人鑫教授,是最早關注喀納斯水怪的專家之一,他認為喀納斯水怪很可能是對自然現像的一種誤判,比如說水面上的浪花、浮游生物和漂浮的枯木等等。如果說目擊者看到的的確是某種水生動物,黃人鑫認為最有可能的就是魚,一種體型非常巨大的魚。但排除以上所有假設,喀納斯水怪有沒有可能就是人類還沒有發現的一種怪獸,一種類似史前巨鱷或恐龍的龐然大物呢?
新疆環境保護科研所的專家袁國映,查證過新疆的古生物種群,在喀納斯附近並沒有找到恐龍遺跡,況且恐龍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而喀納斯湖只有20萬年的歷史,這無論從空間還是時間上都毫無聯系。當然袁國映也不排除一種極小的可能性,是否有遠古的某些遺留物種經過遷徙,在喀納斯這種特殊的環境中生存下來了呢?
正在參加中俄貝加爾湖綜合科學考察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所教授陳毅峰說,按傳聞中的描述,“湖怪”是指湖泊地區不為人類所知的大型哺乳動物。實際上,很多河流和湖泊中的確生活著一些哺乳動物,其中比較知名的有長江的白鰭豚、江豚和俄羅斯貝加爾湖的環斑海豹等。但是,相對陸地而言,淡水水系中這類動物種類是非常少的。
陳毅峰教授說,同一區域內,動物的體積越龐大,它們對生存環境的要求就越高。湖泊中的大型哺乳動物位於金字塔食物鏈的最頂層,需要大量魚蝦等食物。目前,人類對水生生物研究在總體上已達到很高的水平,科學家的足跡幾乎遍布地球上的主要湖泊,並掌握了它們的基本特征,包括當地生物的食物鏈等等。
中俄科學家聯合考察的貝加爾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它的面積在世界的湖泊中居第8位,形成於距今2000萬至2500萬年前,這裡也曾有過“湖怪”的傳聞。據猜測,這個傳說大概來源於自然科學極不發達的古代。當對各種魚類已經熟視無睹的當地漁民平生第一次在湖中見到環斑海豹時,他們會驚呼:“啊!這次我真的看到了可怕的怪物!”
2004年7月,曾有潛水隊在喀納斯湖進行過潛水試驗,但由於湖水大多為接近深海水溫的冰雪融水,人體難以承受,下潛20米後潛水人員被迫上岸。
差不多同時,中國潛水運動協會、中央電視台、喀納斯自然保護區共同組織了一支聯合科考隊原本打算在喀納斯湖進行為期10天的“湖怪”揭秘活動。
探險隊由胡京玉、張玉軍、蘇岩和高速四名隊員組成,他們都具有豐富的潛水經驗。胡京玉在2004年5月曾潛下了秦嶺之巔的大爺海,創下了海拔3590米冰川湖泊冰潛世界紀錄。但最後因為負責策劃該活動的公司沒有籌集到足夠的資金,這項預計耗資150萬元的計劃不得不擱淺。
今年,胡京玉率探險隊再次前來,卻遭到了管理局的拒絕。喀納斯環境與旅游管理局資源整治科科長史文軍透露,管理局確實發出邀請函,請胡京玉帶潛水隊來喀納斯潛水,但合約中只要求潛水隊對喀納斯湖的水下森林等水下生態情況進行考察,並拍成資料片,從未提及探秘“湖怪”。史文軍說:“按照合約下水,就應該由管理局發布消息。現在搞得這麼大,潛水隊還沒到喀納斯,網上已鋪天蓋地都是探秘‘湖怪’的消息。這有悖我們的初衷,我們管理局很被動。”
史文軍認為“潛水隊探秘‘湖怪’”的說法是在炒作。他說:“我們喀納斯整個湖面就有45平方公裡,一個潛水員下去,那是多麼渺小啊!碰上‘湖怪’的可能比中彩票還小。”
新疆生態協會理事潘先綱稱:“潛水隊在去喀納斯之前,曾來找我們咨詢過關於‘湖怪’的事情。我看過他們的設備,他們的設備也就能下潛二三十米吧,但喀納斯湖平均水深都在90米左右。雖然‘湖怪’曾多次現身湖面,但從來沒有傷人的記錄,可以說它應該是非常狡猾的。它不會因為有人下潛,而主動游到你身邊讓你看的。我個人認為他們潛水碰到‘湖怪’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過,帶著遺憾離開喀納斯的胡京玉和喀納斯環境與旅游管理局簽了一份新的“文件”——《關於水下科考活動推遲原因的說明》。說明中說:“由於喀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近日來連降暴雨,引起山洪暴發,致使湖水能見度很低,不利於水下科考活動的正常進行,故雙方決定將本次潛水調查推遲至2006年開春時,能見度最好,各方面條件成熟,按照《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對保護區內科考科研活動的有關規定,繼續由胡京玉教練帶領的潛水調查隊作喀納斯水下科考調查活動,其他與此相左的消息皆為不實。”
事實上,此次管理局對於水下探險活動的猶豫態度,一個重要的背景是,在喀納斯“湖怪”探險熱潮沸沸揚揚的同時,也響起了與之對立的另一種聲音。喀納斯環境與旅游管理局擔心大張旗鼓地宣傳湖怪探秘,會引起當地環保人士對喀納斯湖環保的質疑。
當地職工也表示,其實他們很多人都不贊成搞“湖怪”探秘活動。如果真要搞清楚“湖怪”是什麼,那喀納斯湖就沒有神秘性了,對這裡的旅游沒有什麼好處。據了解,僅今年上半年,喀納斯接待中外游客已突破22萬人次,同比增長23%。相對於變色湖、雲海佛光、枯木長堤、水下森林、圖瓦人等景點而言,“湖怪”更是排在吸引中外游客前來喀納斯旅游觀光之首。
推遲至2006年開春的這項活動根本與“湖怪”無關,而是“水下科考調查活動”。喀納斯環境與旅游管理局的這一做法不失為一種緩兵之計。
如此看來,盡管人類探求喀納斯“湖怪”真相的渴望總是非常強烈,仍須天時、地利、人和,這往往需要一個等待的過程。

(湖怪)

(湖怪)

(湖怪)

(湖怪 www.991cn.com)

(湖怪www.99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