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九日 晴7:30 睡到自然醒,竟然這麼早!我發現每次總是這樣的怪圈,上班的日子睡不夠,休假的日子不想睡。在酒店吃了早飯(30rmb),退房,公費到此也就享受結束。打包行李,投奔我們第二個落腳點——騾馬市的“如家快捷” (158rmb)。打的(7rmb)到酒店,給我們升級了一間商務套房,^_^,知道我們行李多。10:30 放下行李,帶了些中午吃的干糧和水,揣上地圖,今天我們的計劃是“都江堰”。從這裡開始,我們的出行都將依靠發達的公共交通網絡和我們強健的雙腿了。出門坐55路(1rmb×2)到新南門客運總站,買了到都江堰的車票(17rmb×2),車票上卻印著一個“玉棠”的地名。10:50 開車。12:00 到都江堰的客運中心,車卻不進站,直接停在對面的4路公交車站上。對的,攻略是說4路的。我們退回到客運中心問了一下回去車的時間,也是為了擺脫那些尾隨的拉客司機。問好時間,回到4路公交站,(1rmb×2)到景區正門。門票(60rmb×2),還是蠻貴的。走進都江堰,頗像走進個公園,草地、花圃、雕塑,事實上這裡本來就是當地居民休閑的地方。都江堰還要往裡走好一段。在“世界遺產——都江堰”的牌牌前留影。因為我們兩個都不喜歡在旅游的時候拍那些“到此一游”的照片,把自己放在那一個個牌牌下面。可是老夫子的老媽總是抱怨我們拍回去的照片只有景,沒有人,不好看。所以這次我扛著“母命”大旗,老夫子只能頗不甘願的做道具。一路閑閑的走,初春薄薄的陽光帶來了和煦的微風,一點不冷。我們的路線:堰功道-伏龍觀-人字堤-飛沙堰-金剛堤-魚嘴-安瀾索橋-二王廟-秦堰樓-玉壘關-松貿古道-城隍廟-十殿-南街。在堰功道,老夫子看到了一棵樹,旁邊立了個牌子叫什麼“張松銀杏”,考我張松是誰?我是不知道的,啊?是三國的人嗎?給曹操獻圖的?噢,好像有印像。所以說我的三國——看了又看,看了也白看。伏龍觀裡有在整理都江堰古河道時挖出的李冰的石像,還有一些展覽介紹都江堰的結構。現在看來是很簡單的原理,如果放在2000多年前,的確是了不起,更何況到今天她還在發揮著作用,造福她身後的天府之國。伏龍觀座落在“離堆”上,可以眺望都江堰工程從外江到內河的最後一個分流口——寶瓶口。一直走到“魚嘴”,才是外江的第一個分流口,這裡也是都江堰景區的盡頭了。靠著護欄,腳下滾滾江水,再次佩服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和膽略。過了安瀾索橋,就開始往回走了。我們在二王廟下,靠著滾滾的江水吃了帶的干糧做午餐。吃完,開始爬那座小小的“山”,就和杭州的保俶山,上海的佘山差不多,和後來的峨嵋相比,連熱身都不能算。上到山頂的秦堰樓,算是到了都江堰的最高點,可以遠眺對面的雪山,並且俯瞰整個都江堰工程。在秦堰樓還有兩個出口,所以算來都江堰景區有四個出入口。兩個在山腳下,兩個在山上。怪不得有的攻略說什麼可以坐車到山上,從上往下走。我們笑說要是這點也不肯爬,還是不要出來旅游了。再說也沒有公共交通可以到上面。輕輕松松,我們就到了出口的“十殿”。這個還蠻有意思,你一路往下走,就一路讀了10個關於都江堰、李冰的神話故事,都和龍有關。古人總把當時無法降伏的自然現像,比喻成神物吧!15:30 回到正門口。還是4路(1rmb×2)回客運中心,買了16:00到成都茶店子客運中心的車票(16rmb×2)。17:00 到成都,還是4路(1rmb×2)到市中心。今天一天實在太輕松了,回房間喝口水,出去覓食啦!每次我們出游,中午那頓基本都以干糧為主,但晚上那頓一定要吃好。在街上信步走,發現了“陳麻婆豆腐”,點了香水魚+川北涼粉+陳麻婆豆腐+三鮮湯+回鍋肉+蓋碗茶 (87rmb),好吃啊,特別是麻婆豆腐,還有外賣的料吶!最後都沒有吃完,這是我們旅行唯一的遺憾,就是每次吃飯都不能點各種各樣的菜,兩個人吃不完。吃完飯,天也黑了,也有點累了,要回去睡覺了,雖然只有8點,出門旅行可是要早睡早起的!買了(15rmb)的干糧,做明天的午飯。晃晃悠悠回“如家”!對了,還買了成都的蘆柑和皇帝柑,真的是新鮮多汁,連我都不說酸。唉,再次感嘆:天府之國!記帳:因為明天就出發去樂山和峨嵋了,要從峨嵋回來再住如家,(本來打算住三個晚上的,後來在山上耽擱了一天)。算上在如家的兩天住宿,今天花費共:713 rmb明天預告:樂山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