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婺源盡享春光——婺源春季自助游攻略

作者: glxyyp

導讀暴走婺源 盡享春光——婺源春季自助游攻略失業在家,閑來無事,但有的卻是時間,想起中國最美的農村——婺源,那裡的春天一定很美,於是便決定獨自去一次,進行一次不受時間限制的旅行。婺源01年的5.1勞動節我和朋友老周去過,那次很趕時間。這次去不想趕時間,一是要去看油菜花;二是要完成網上推薦的官坑——嶺腳、虹關——理坑、理坑——大障山的徒步線路; ...

暴走婺源 盡享春光——婺源春季自助游攻略失業在家,閑來無事,但有的卻是時間,想起中國最美的農村——婺源,那裡的春天一定很美,於是便決定獨自去一次,進行一次不受時間限制的旅行。婺源01年的5.1勞動節我和朋友老周去過,那次很趕時間。這次去不想趕時間,一是要去看油菜花;二是要完成網上推薦的官坑——嶺腳、虹關——理坑、理坑——大障山的徒步線路;三是要去一些平時不容易去的地方如石城、游山等邊遠地方。化了兩三天在網上到處尋找有關婺源的資料,除了攜程網上有大量有關婺源資料外,婺源人家網( www.wyren.net)、婺源旅游網(www.wylywz.com)上均有不少寶貴的資料。為了避開雙休日的人流,我選擇了周一(3月27日)出發,在上海坐5085次列車,開往衢州,21:54分上海發車,盡管是慢車,條件較差,但列車頭上有幾節車廂卻是空得很,我幾乎是躺在硬座上過去的。28日早晨,約7:15分抵達衢州,衢州至婺源的每天有幾班車,最早的一班是7:00發車的,如果錯過這一班,就只能坐8:50的車。我一直擔心不能趕上頭班車,但事實證明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出了火車站,叫了輛出租,司機問明是趕乘去婺源班車,就把我帶到離長途汽車站很近的一個地方,7:00發車去婺源的那輛車正在那裡等著呢。車開到婺源西站已近中午,本次在婺源的首要目標是走東線,去看江嶺的油菜花,而中午去江嶺一帶的只有農用車,於是,便乘當地公共汽車趕到水果批發市場,看到有輛寫著慶源的客貨兩用農用車停在那裡,車主講要等1小時再開,於是便乘了上去。慶源在江嶺的上面,去慶源要經過江嶺,我決定在慶源住一天,然後第二天再到江嶺看油菜花。據說,早上薄霧中的油菜花很有特色,還可看到遠處村莊的縷縷炊煙。到慶源的那段路因正在修建常黃婺衢高速公路很難走,農用車經過江灣、江嶺、高山平湖,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顛簸,終於到達慶源村,這裡離市城有65公裡左右。慶源村是個隱藏在深山中的山村,據說有1000多年的歷史,村中的一顆銀杏樹,有1200年的樹齡。一進入村莊,就被四周的美景吸引住了,特別是小桃源那一帶,一顆盛開的桃花,在粉牆黛瓦和油菜花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爬上附近的山坡,俯視著被油菜花包圍,被梨花點綴的村莊,再加上冉冉升起的炊煙,真是一幅人間美景。小桃源的桃花邊,還盛開著一株紅玉蘭,在上海只見過白玉蘭,還沒有看見過紅玉蘭。慶源村有條河,人們依水而居,河上有10余座石板橋相通。村裡的幾座古舊大宅,現在好像被衛生所所占用。慶源村外還有個下村,走過去也不遠,路上的景致也很不錯。慶源村的人多姓詹,我住在詹亞大家,主人很客氣,他家剛開始接待旅行者,我好像是他接待的第一人,門牌號為189號,電話為0793-7256008。3月29日,天氣晴朗。原計劃坐6:30的農用車趕到江嶺看油菜花,我一早起來,又在村裡轉了幾圈,但當我6:30趕到停車場坐農用車時候,發覺農用車已提前開走了,好在8:30還有輛中巴,但8:30的中巴一直等到10:30才見蹤影,到江嶺又已是中午,司機介紹住在江嶺農家客棧。客棧的位置確實不錯,是看油菜花的好地方,但因人氣太旺,有些服務就很不到位,特別是像我一個人出游,就很難免會遭冷落。我一看苗頭不對,盡管住還住在這家客棧,但幾噸飯卻在下面的江嶺人家吃(電話0793-7252272),相比之下,這家人家顯得較為冷清,對我一個人的服務也相對到位。據攝影行家講,拍江嶺的油菜花,早上和黃昏是兩個好時段。在江嶺可去看一下裡嶺和外嶺兩個村,有些在舊建築,裡嶺和外嶺分別有一個宋氏祠堂。江嶺的底下也有一個村,村口也很美麗。江嶺這一帶除了油菜花能吸引人外,秋天的稻田和春夏之交的水田據說也很吸引人。30日,天氣晴朗。計劃在江嶺坐10:30由縣城開往官坑的車,開始網上推薦的第一段徒步之旅,從官坑徒步到嶺腳,再從嶺腳到虹關,晚住在虹關,為第二天從虹關徒步到理坑作准備。官坑是個破舊的小山村,也有點破敗美。從網上的一些資料看,在官坑——嶺腳,虹關——理坑,理坑——大障山的三條徒步線路中,官坑——嶺腳一線相對而言難度似乎較低一些,但我卻偏偏是在這段路上走錯了岔道,在穿過一個到處是牛糞的涼亭後,在面臨岔道選擇時,我想當然地往上走,結果走上了去蘆坑嶺的路,等我已翻下頂峰時,才碰到當地的農民說我走錯了路,於是不得不原路返回,多走了一大半路。真是怪我太粗心,太想當然了,其實在那個岔路口,地上有走嶺腳方向的指向。官坑到嶺腳我走了3.5個小時,如果不走錯路,可能2.5個小時就到了。嶺腳是個美麗的村莊。在逆光的照映下,古老的村莊被犁花點綴著,格外好看。從嶺腳到虹關那一段也正如網上資料介紹的是一路風光,這段路只有2.5公裡左右。這天我的消耗極大,一摸臉,盡是汗鹽,我還以為是泥沙呢。虹關我以前到過,以一株大樟樹而聞名,這次當地老鄉介紹我去看了離村有0.5公裡的一座古橋。31日,陰有雨。按計劃從虹關徒步到理坑。這段路難度較大,一是岔路較多,二是裡程較長,有15公裡,三是要翻兩座山。由於有了昨天的教訓,這段路我走得特別小心,結果,比較順利地用4小時不到的時間走完了全程。一路上風景不錯,特別是鳥鳴聲,有些鳥鳴聲真像是在唱歌。還能看到山雞和松鼠的身影。盡管進入理坑要收20元門票,但因為我是村後進入理坑,故也不見收門票的門崗,於是,便大搖大擺地進了村。由於虹關——理坑的徒步完成得十分順利,於是,想一鼓作氣完成理坑——大障山的徒步線路,乘在天雨前趕到大障山,欣賞大障山雨霧。但咨詢了當地的村民,村民意見不一,有的說可行,有的說大障山太遠,不可行。我便沒了主意,我於是決定先到去大障山的必經之路——篁村探探虛實。篁村離理坑約3公裡,路上要經過沱川村,篁村以一祠堂和一棵羅漢松而著名,也要買10元門票進入,但我去的時候,賣票的人卻不在。在路上,天已下了毛毛細雨,本想在篁村找一家人家投宿,准備第二天去大障山,但卻找不到一家人家願意收留我,只得重回理坑住宿,回理坑因是從正門進入,那20元門票就逃不過去了。其實,沱川也有許多住宿的地方,但據說理坑的住宿條件相對好一些,這對疲憊不堪的我是十分需要的。晚上,下起了暴雨,但天亮時雨停了,但氣像預報稱4月1日有陣雨。我想1日無論如何要實施我的理坑——大障山的徒步計劃了。於是買了件雨披以作備用。從理坑到沱川,再從沱川到篁村,天還幫忙,當走到金剛嶺村時,天又下起了暴雨,我渾身濕透,但仍全力保護照相機不淋雨,不受潮,就在陣雨中走完了理坑——大障山的徒走線路。憑心而論,如果不是暴雨,這段路並不難走,沒有岔路,全是石板路。但網上下載的線路圖有個錯誤,即右邊多個涼亭,而左邊卻少了涼亭。當我走到右邊最後一個涼亭時,正值雨過天晴,遠山飄起了雲霧,大障山在雲霧的籠罩下格外美麗,遠村的嶺腳村、洪源上村依稀可見,真是不虛之行。到了洪源上村,總算找到一家村辦的商店,買了內衣,換下了濕透的衣物。投宿於大障山農家山莊,搞了間60元的帶衛生間的單間,這是我這次旅行中最奢侈的一次。4月2日,天氣轉晴,從洪源上村出發,去大障山的臥龍谷,臥龍谷是大障山一期開發的景區,門票45元,以瀑布聞名。這幾個瀑布我和朋友老周在01年曾遠眺過它們,這次卻有機會走近了它們。臥龍谷上方是個水電站,沿著水管子可爬到障山村,但現在因太危險而不讓爬。而想當年,我正是和老周沿著水管子的徒波爬到障山村的。大障山的主峰擂鼓峰海撥1629.8米,當地人勸我如沒向導,不可爬,想想也不該去冒這個險,還是要學會放棄。中午,在臥龍谷坐班車到鄣山鄉所在地——車田,准備轉車去古亙、石城一線。石城是婺源的最西部,據說風景很美,但交通不便,下午已直接沒車進入,於是叫了輛摩托車(摩的),化了35元錢,冒險進入石城。石城由程村和戴村組成,之所以叫石城,可能一是和田裡長有石頭有關,二是兩村間有塊地方被狹小的怪石圍起。由於地處偏僻,村中古樹參天,據說秋天的石城是最富有色彩的。在山坡上,早上可以拍到朝霞之中的程村,黃昏時可拍到晚霞中的戴村,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晚住在程村的程海保家(0793-7241322)。4月3日,天氣晴朗。一早從石城坐農用車返回,經過了菊經村、靈岩洞,到黃村下車。我以為洞均大同小異,興趣不大,,故沒去鑽。菊經村有座廊橋和一個祠堂,村裡還有很多條木板橋。黃村主要看一下百柱宗祠。從百柱宗祠出來等車時,當地人介紹,離黃村不遠有一個叫嶺下的村風景不錯,於是,決定步行前去。一路上,風景不錯,特別是河邊的杜鵑花深深地吸引了我,在河水的倒映下,顯得分外美麗,而河水也因此而有點像九寨溝的味道。嶺下村確實是個美麗的村莊,參天大樹在河水的倒影下很有味道,還有的就是田裡耕作的老農和牛,真是一幅中國江南農村的風景畫。出了嶺下村,在馬路上攔車去清華,正好碰到昨晚在石城結識的一批來自上海的攝影家朋友,他們熱情地把我接上拉到清華,讓我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到了清華後,按計劃,我將走甲路方向,到嚴田,再去桃溪(坑頭)。桃溪吸引我的除桃花外,還有36座橋。從清華去甲路可坐去景德鎮的班車,但左等右等不見車來,於是便叫了輛摩的,15元,真奔下嚴田。下嚴田村現搞得很精致,主要是看一棵古樟樹,要收20元門票。當然你要逃票的話可從上嚴田村或巡檢司村進入下嚴田村。不過,我還是從正門買票進入。從地圖上看,嚴田離桃溪很近,而實際上卻要翻過一座山——和睦嶺。翻山有兩條線路,下嚴田村和巡檢司村各有一條山路,當地人勸我走巡檢司這條路,這條路較好走些。於是從下嚴田走到巡檢司村,想花20元找一個村民帶路,而該樸實村民正碰到有一村民要去桃溪,便不要了這20元,請他帶我走。翻越和睦嶺實際上只在頭上有一岔道,難度不是太大,只是山裡人走山路太快,爬坡時我在後面跟得上氣不接下氣。桃溪相對閉塞,我就往在帶路人家裡,和他家人同吃同住,真正地打成了一片。桃溪的桃花已結了仔,有36座半橋,分布在20裡桃溪上,據說當地人當了官就要建一座橋,而其中有個官是買來的,故就有半座橋的來歷。橋都不大,多數不到2米。桃溪村外有個桃溪寫生基地。進桃溪難,出桃溪更難。由於修路,不進汽車,要出去,要走到龍水才有汽車,而桃溪到龍山有10多公裡路,沒辦法,只得走,好在不是山路。4月4日,天氣晴朗。徒步走出桃溪,經過和睦村、孔村、豸峰村走到龍山,在龍山才坐上農用車,趕到中雲,再從中雲坐中巴趕到賦春,然後在賦春換坐農用車趕往鎮頭。鎮頭附近的陽春鎮有個古戲台,古戲台是雙面的,上面的木雕保存得還十分完好。再從鎮頭坐摩的去游山村,游山村以山裡水鄉而吸引人,而我一直對水鄉有份特殊的感情。那天晚上,下起了暴雨,刮起了狂風,住在農家的破舊房子裡,那晚真有點擔心山洪會爆發。第二天起來,許多人家的瓦片已被狂風刮掉了。游山村離鳳游山很近,去的話最好叫摩的到半山腰的登山處。4月5日一早,我就出發登鳳游山,山上有座靜隱寺,山以石洞、石林而聞名。我在下山時出了點意外,走岔了路,走到了山坡的另外一面去了,為了回游山村,要繞好長的路,還好在半路上碰到了一輛摩的,把我拉回到游山村。原路返回,在賦春的汽車站,可爬上水庫大壩,看一下鴛鴦湖,所謂鴛鴦湖就是一個水庫而已。現在不是冬季,故也不會有野鴛鴦,從賦春再回縣城。回縣城後,想想晚上住在縣城沒啥意思,買好去屯溪的車票後,還是想住在農村裡,於是又坐上去清華的車,在思溪村過去一點的長灘村下車,在長灘村渡過了我在婺源的最後一個晚上,不過那個晚上過得很艱難,我住的那間房間剛被主人噴過殺蟲劑,難聞得要命。4月6日,陰雨轉晴。回縣城紫陽,坐8:20始發的去屯溪的班車,准備去齊雲山休整,到屯溪後換乘到祁門的車在齊雲山的岩前鎮下車。(實際上當地人稱不必在屯溪換車去齊雲山,可在安徽境內的五城換車去齊雲山),經過登封橋,開始爬山。齊雲山是道教聖地,山不高,但稱可和雲看齊而得名,植被很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山上和廬山一樣,也有條街,但規模小了很多。我投宿在山上的詩畫樓,盡管舊了點,但還是座別墅,主人以床論價,20元一床,一座別墅因此只住了三個人,另兩位是杭州來的攝影家。山上居然還有幾座大戶人家的徽式建築,天井裡有兩個大池塘,裡面養著紅的和黑的鯉魚。山上到處在采茶葉、炒茶葉,芳香撲鼻。齊雲山的後山也在開發之中,有樓上樓景區,山中移植了櫻花,開在山道很是壯觀。4月7日,天氣晴朗。在山上流連忘返後,為了趕去屯溪的車,下午2:30下山,回屯溪,准備第二天去旌德為外公外婆掃墓。8日一早在屯溪坐6:10的頭班車去旌德掃墓,14:00坐車回屯溪,16:00到屯溪,正趕上去上海的大巴正在啟動,馬上上車,經徽杭高速、滬杭高速回滬,21:15到達上海徐家彙,完成我精心策劃的婺源之行。-----一個孤獨的旅行者(glxyyp@***)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