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六日1:廊橋數不盡

作者: 泥鰍師傅

導讀度假時間,起床慢吞吞的,乘車也隨意,至傍晚還沒離開福建省。到屏南縣雙溪鎮,覺空氣特別潔淨,清爽無比。鎮外視野開闊,古廊橋在目。農夫晚歸,牽牛荷犁,從對岸邁上橋。石橋寬闊,橋欄厚實底矮,正好坐人。橋亭沒牆壁,望青山,層層疊翠,碩大的月亮爬上山岡。倚廊柱,聽流水唱歌、秋蟲唧唧。涼風習習,輕撫肌膚。雄雞報曉,催客啟程。公路穿行山谷,突然 ...

度假時間,起床慢吞吞的,乘車也隨意,至傍晚還沒離開福建省。到屏南縣雙溪鎮,覺空氣特別潔淨,清爽無比。鎮外視野開闊,古廊橋在目。農夫晚歸,牽牛荷犁,從對岸邁上橋。石橋寬闊,橋欄厚實底矮,正好坐人。橋亭沒牆壁,望青山,層層疊翠,碩大的月亮爬上山岡。倚廊柱,聽流水唱歌、秋蟲唧唧。涼風習習,輕撫肌膚。雄雞報曉,催客啟程。公路穿行山谷,突然一個急彎,猛然看到谷口的古廊橋。太陽新出,平射到廊橋頂部“官帽”上,染一層金黃。幾秒鐘後,橋頭古廟擋視線,棄車回步。這裡是政和縣楊源鄉。舊街區,弧形小河,群鯉戲水,石砌兩岸,白粉牆,民居夾河而建。傍晚抵達壽寧縣。城中心有兩座廊橋,外表漆得紅紅的,裡面擺菩薩,三、二老婦,叩首焚香。次日,花半個上午時間,步行登上南山頂,上面的石頭,有一塊與馬類似。山腰村莊,有古老的碉堡樓,鶴立雞群。途經犀溪鄉停步,心想應該有古廊橋,隨口問,商店老板伸手往一處野草很高的路口指。轉過彎,只見河裡架著魁梧的古廊橋。繼續趕路,過福建邊境不久,到浙江省泰順縣縣城。古代壽寧、泰順爭疆,朝廷言明,兩縣縣令某日從各自縣衙出發,於相遇處立界碑。壽寧縣令乃通俗小說家馮夢龍,此公習慣熬夜。聽更鼓,看沙漏,子時過半,算是第二天了,拽上上頭派來的官員,點亮燈籠趕路。泰順富庶,這邊的人飲酒作樂,睡到日上三竿醒來,才出城,就遇上對方。泰順城裡有一座古廊橋,被農民堆滿雜物,看起來很髒。公園安放石雕跪像,男的是汪精衛,女的是他的妻子,抗日戰爭時期落成。前往三魁鎮。鎮區有一座大型的古廊橋,橋中部高高拱起,過橋挺辛苦的。到郵政所,在集戳本上蓋個郵戳,戳文曰,“浙江泰順2005.9.17 18三魁5”。泗溪,古鎮幽靜,汽車站邊上的小公園裡,樹蔭濃密,古老的石塔挺立。晨起,走下坡路,觀看古廊橋溪東橋。橋頭挨著古廟,無數的老太太擠在裡頭誦經,不知在舉辦什麼儀式。牆那邊的古屋,是學校的飯堂,其傘形屋頂異常復雜,精美絕倫。觀看大樟樹林中的古廊橋北澗橋,河灘寬闊,遍布被河水衝刷干淨的石頭。橋亭幽暗,看遠處山峰,陽光照耀,一片光明。橋頭的古廊橋資料陳列室,不要門票。室內,一對老人正在用早餐,樂呵呵說,我們泰順縣的所有古廊橋、古村落,都不收門票。查看示意圖,全縣的古廊橋太多了,沒十天半月時間,怎麼看得完呢?嗯,筱村鎮有古村。通往筱村的公路在維修,乘車只能到達名叫“半路”的村子。“半路”村有長成“H”型的連理古樟樹。順著石頭鋪的古道,進入峽谷,路左小河,路右稻田,飛鳥陪伴,鮮見人跡。登上山口,筱村在望。熱心人告訴我,古村在鎮政府那兒,名叫“徐奧迪”,這裡叫東垟。還走石頭鋪的古道,轉過山角,樹林間突然出現古廊橋,橋亭朝上游的一側敞開,朝下游的一側封閉,木板壁上寫了一些標語,好像是“清鄉團的血債要用血來還”之類。走了很久,到古村,村口石牌上刻著“古村徐嶴底”。爬藤爬滿殘垣斷壁,鼓起勇氣前進,看到兒童蹲地玩耍,放下心來。古屋一座,大門上方懸掛古牌匾“文員”,內院寬暢,石頭平整鋪地,倒是有點像比武場,二樓,一大排關起來的木板窗,很成規模。“文員” 在我心目中,是閩南經濟發達地區對私人公司雇佣的推銷員的雅稱,他們不會在鄰居面前暴露身份。古屋又一座,大門上方懸掛古牌匾“登科”。(e-Mail: dpjs6@tom.com )



(突然一個急彎,猛然看到谷口的古廊橋)



(轉過山角,樹林間突然出現古廊橋)


精選遊記: 泰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