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游雲峰山——觀《鄭羲下碑》
4月中旬,因工作原因,到萊州走了一趟,順便去了雲峰山。
雲峰山又名文峰山,從萊州市區往南十幾分鐘就到了。我們去的時候,山還沒換綠裝,天氣也不算太好,但沿途桃花、杏花、梨花爭相吐艷,裝點在蒼松之間,倒也別有情趣。
因為時間安排得緊湊,所以我們沒有登上峰頂,而是直奔半山腰的鄭文公碑亭,導游打開了碑亭的鎖,亭中別無一物,只見一塊平整的巨石雄踞其中,這就是著名的《鄭羲下碑》。
《鄭羲下碑》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刊於北魏永平四年(公元511年),高2.65米,寬3.67米。碑文正書51行,行29字,計1243字,是北魏時任光州刺史的鄭道昭所書,記述滎陽鄭氏家族歷史及鄭道昭父鄭羲生前事略。據導游介紹,當時鄭道昭是光州刺史,剛開始刻在線在平度的天柱山巔,因為對石材不滿意,所以踏遍萊州的山山水水,最後在雲峰山發現了這塊石頭,又再重刻。第一次刻的就稱為上碑,因為石質較差,所以現在已經模糊不可辨認了;第二次刻的便稱為下碑,由於石質堅優,刻工精巧,刻石雖距今一千四百余年依然字跡清晰,點劃分明。
近前觀看《鄭羲下碑》,我首先感嘆的是字跡非常清楚!篆勢、分韻、草情,神韻獨具,字好那自然不用說,石質好,刻工好,保護得也相當好。鄭道昭當年選中這塊石頭贊頌他的父親,看來也是煞費苦心。呵呵。
我收藏過一本1984年的《鄭羲下碑》碑帖。我問導游,現在還能買到不?導游說,早就賣完了,現在也不允許隨便拓了。
雲峰山上還有許多其它石刻,但都沒有這塊有價值,所以我們就沒有再往上走,直接下山了。前後只用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