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前游普陀山,如果像我們這樣能夠經歷朗日和風雨也算是不錯的運氣了,出發時,風和日麗,春光明媚,離開普陀山時,最高溫度只有10度左右,對於凄風冷雨中毫無防備的我們來說,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慘! 但轉念一想,那一周除了周三,全部是大暴雨,我們有幸趕上一個晴天,並且在風雨中順利返回寧波,確實不錯了。
D1:4月11日
一大早,從寧波出發,天氣晴朗,在汽車南站坐上開往大榭碼頭的車(早上8:20),1小時後到達大榭,9:30坐上快艇(覺得不是很快呀),40分鐘後到達普陀山碼頭。普陀山的門票就在客運站內購買,110元/人,如果沒有票,是出不了碼頭的。出來後,在開闊處可以看到南海觀音像的側影,這已經很難得啦,要知道在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前期和會期南海觀音像是作為主會場不開放了。順著碼頭往西北方向,沿路有很多提供住宿和飲食服務的小賓館,選一家,扔下行李,繼續往西北方向,就是西天景區。第一個景點是古觀音洞,是石洞中觀音造像石窟,據說是是觀音現身的地方,出洞往遠處的山石上會看到“大士重現”和哞字的石刻。沿著倚山而建的路拾級而上,來到靠海邊的二龜聽法石,很快就到達磐陀石了。偶竊以為磐陀石是普陀山最好的自然景觀之一,再有就是潮音洞和百步沙,想來梵音洞也不錯(梵音洞本計劃第二天去,但天氣太差了,只好臨時取消)。順著路往前,到達梅福庵、心字石,心字石不是那麼大呀,很多人爬到心字尖上照相,想想這紅色的字早該被磨褪色了,可看起來還是鮮紅,可能是因為佛教論壇剛剛粉刷過,同樣幾乎所有的寺廟和庵都粉刷過,看來新新的,沒有古老的感覺,只有寺前寺後的參天的古樹,才讓人意識到自己置身於幾百年歷史的寺廟。(to be continued)

(普陀山-磐陀石)

(證菩提道:兩個喇嘛靜靜坐在這裡看經書,全然不顧嘈雜的游人)

(百步沙-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