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那一片燦爛--婺源記行

作者: 龍井茶梅

導讀“看油菜花?要到那麼遠的地方去?”這是老媽聽到我要去婺源時說的第一句話。不僅僅是老媽,我好多的朋友都不能理解,為什麼要長途跋涉去那個交通並不方便的地方,只是為了去看個菜花。不理解就不理解吧,其實,在去之前要我做出個解釋真的挺難,或許只是因為旅游書中的那張宣傳照片上燦爛的一片。婺源的確沒有辜負我對它的期待,它在短短的三天內展現給我不 ...

“看油菜花?要到那麼遠的地方去?”這是老媽聽到我要去婺源時說的第一句話。不僅僅是老媽,我好多的朋友都不能理解,為什麼要長途跋涉去那個交通並不方便的地方,只是為了去看個菜花。不理解就不理解吧,其實,在去之前要我做出個解釋真的挺難,或許只是因為旅游書中的那張宣傳照片上燦爛的一片。婺源的確沒有辜負我對它的期待,它在短短的三天內展現給我不同的風姿,或婉約或率真;或朦朧或直白,不管在何種情況下它都能給人以驚喜。**********************************************************************************************D1行程:上饒--婺源(紫陽鎮)--清華--大樟山--長灘--思溪&延村--彩虹橋水車飯店 **住在百年老宅中--百和客棧(25/人)無意中的選擇,也許是最正確的一次,選擇百和客棧便是這最正確的一次。最初想選擇的住宿是清華的吳老師家,但因其名氣太響早早便被預定一空。喪氣之余到網上糊亂搜索一通,居然給我發現了這家開設在百年古宅中的小客棧。客棧的位置在一條小巷子中離彩虹橋不遠。頗喜歡這條小巷子,青石板高低不平的小路,有些歷史感的民居,還有早已在上海消失了的老式理發店,恍惚間又回到了小時候熟悉的石庫門弄堂,上海將要消失的地方居然在這裡重現。客棧主人的祖先應該在當地有些權勢,從他們家的建築式樣、樓中雕刻便可想像當年家中的盛景。只是時過境遷,繁華的場景只是昨日的一場夢境,留給今天的只有這一幢已顯破落的老宅還在向人們訴說著它過去的輝煌。


(圖:百和客棧外景) **陰霾下的大樟山(45元)決定去大樟山因為看了網友發的照片,不是因為照片中涓涓溪流,也不是因為照片中的綠樹青山,而是因為生長在那裡的野櫻花,喜歡櫻花粉紅色嬌嫩的花朵,喜歡花朵在風中搖擺的身姿,更喜歡看滿天飛花的浪漫景色。可惜,當我們前往的時候,櫻花已早早凋謝,沒有了櫻花點綴的大樟山,少了許多的靈氣,平凡的景色與江浙附近大山無二。因為見過太多類似的風景,所以我們一行人對於爬此山並沒有很高的興致,走馬觀花隨便看了看,拍了幾張到此一游照,因為光線陰暗,我所拍的照片有一半都模糊不清。陰霾下的大樟山太過普通,作為黃山余脈的他,實在是太辜負人們對他的期望了。**延村&思溪 (36元)

延村和思溪可以說是一對親兄弟,長相、身材都那麼相似。只是一個兄弟因為被媒體相中而早早出名了,另一位仍安貧樂道守著家中的幾畝薄田度日。

延村是怎麼樣的?說真的那片記憶點已經模糊得看不清了,只記得村頭那片開得正旺的油菜花田,以及配合著那片黃的斑駁白牆,但又似乎不那麼真實,因為我的記憶已將它與後面的古村景色重疊。去思溪十有八九是衝著拍攝過聊齋的那幢百年老宅,同婺源的其它古宅一樣,在經過戰火、文革的洗禮後能夠剩下的也只有那張破敗軀殼。能被導演一眼相中,在我看來是因為那宅子的整體布局和采光夠陰暗夠詭異,特別是後院的那扇門,一開一關之間的“吱~~呀~~”聲,確實慎人。對於思溪印像最深的並不是這幢宅子,而是進村時必經的那座廊橋,人道彩虹橋美,我卻認為這座橋的美更甚於前者。彩虹橋似乎是為了裝飾河流而建,而這座不知名的廊橋是為了全村的人的出行而建,雖然他看上去飽經滄桑,但與周圍的民居、田地相容的那麼和諧。我們到達橋上已近傍晚,橋廊的長椅上坐著許多當地的老人在那裡閑話家常,他們從容的看著我們來來往往,有時還會指點我們拍照的角度和站立的位置,總覺得他們也是這橋的一部份,也許最平常的東西往往會是最美麗的。

(圖:思溪的廊橋(感謝月月提供照片))**水車飯店--驚魂記風車or水車?去之前一直沒弄清他家的真實名稱,直到看到了水車,才記住了店名。美食的吸引力是旁人無法想像的,為了美食我們一行人寧願淋著雨、摸著黑任憑狂風吹打(誇張)也要向目的地前行。水車飯店在彩虹橋景區內,忠於職守的工作人員無論我們作如何解釋仍然要求購票,幸好門票在第二天仍可繼續使用。雨夜中的彩虹橋很安靜,掛在長廊上的一圈紅燈籠劃出一道美妙的弧度。踏上橋,人影皆無,耳邊只有淅淅瀝瀝的雨聲和橋下河水撞擊發出的聲響。我們就這樣慢慢在橋上走著,誰都沒有開口說話,這樣的夜晚、這樣的景致,或許會讓每個人浮想連篇。就這樣走到了水車飯店,當我們的腳踏上飯店台階的一剎那,原先還燈火通明的飯店一下子變成了一片漆黑。突如其來的變化使我失聲驚叫,飯店裡也充滿了驚呼聲和謾罵聲,周邊的景物起先因有燈籠的微光還隱約可見,現在全部被黑夜所吞噬,眼中看到的只有黑暗,就像被套進了一個黑色的袋子,伸手不見五指。沒有任何准備的進入黑暗,使我一下子不知所措,幸好,手機的微光在這黑布上劃開了一道口子,驅趕走了我對黑暗的恐懼。回過神來的我們,紛紛掏出早前准備好的手電筒,向前方照去。此時,飯店也已將蠟燭點亮,搖曳的燭光星星點點,無意中憑添了幾分浪漫的感覺。在水車飯店裡的那頓晚餐,並沒有如我們所料那麼美味,未燒熟的紅鯉魚、沒有肉片的木耳炒肉片、生姜大蒜過多的蕨菜炒腊肉......,雖然有那麼多的不足,但並未影響我們對這家飯店的喜愛,這種喜愛甚至於我們也有些莫名其妙。或許,在品嘗美食時一起吃飯的人、周圍的氛圍、當時的心情更甚於美食本身吧。********************************************************************************************D2行程:彩虹橋--虹關--上凹山--官坑那場迎接我們到來的春雨,第二天仍沒有停止的跡像,反而越下越大,強勁的雨勢似乎是要阻止我們前進的步伐,但我們非要在這雨幕裡一窺婺源的美景。 **具有兩面性的彩虹橋(20元)昨晚見到了夜色中的彩虹橋,掛滿紅燈籠的橋身散發出柔和的光芒,長長的長廊在朦朧光影的映襯下如時光隧道,現實與虛幻在此交融,使人不知身在何處恍如隔世。今天,我們又見到了與昨日景像完全不同的彩虹橋。白天的彩虹橋游人如織、熙熙攘攘,古老的廊橋在游人的喧鬧中又煥發了活力,在雨中伸展身姿,將最美的一面展現給所有人。我靜靜地倚在橋廊上,任游人在我身邊來來回回,抬頭望見木樑上蜘蛛正努力趕走落在網上的水珠,廊外雨滴有節奏地從檐上跌落串成一線,透過雨簾遠處白牆掩映在蔥綠的田間、薄霧如紗披在山頭,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這一刻時間仿佛停止,整座彩虹橋只為我存在。


(圖:彩虹橋全景 )**雨中登上凹山上凹山據稱海拔1000米以上,選擇翻越此山決非我們一時興起。我們一行人中有的去過黃山,有的到過三清山,更有強人翻過海拔5000M以上的大~~~山,對於這座普通的不起眼的小山,我們自然不會將它放在眼裡。將包交給挑夫後,開始了登山運動。雨天登山也許是個不太明智的做法,我的鞋就深受其苦,一座山翻下來,鞋子基本能擰出水來,況且身體被套在雨衣裡又熱又悶,感覺像在做桑那。但雨天登山的樂趣也是無窮的,在泥濘的山道上行走考驗你的平衡能力;岩壁上的瀑布也因水量充足而一瀉千裡,落在溪中的岩石上碎成朵朵水花;水花落在小溪中變成涓涓山泉,潺潺水聲一路陪伴我們直到下山;在半山腰往下望去,山腳下的一切,村莊、農田、油菜花都被絲絲雨霧籠罩著朦朦朧朧,遠處連綿的山巒被層層雲霧繚繞,雲霧被風吹起上下飄動,好一副中國式的寫意水墨畫。上凹山不算高大,但真正要征服它還是需要一些力量和勇氣的。一路我們互相鼓勵、互相扶持,在爬山過程中當遇到來往的登山客時,大家都互相打氣,交流登山的經驗。感謝那些告訴我們只有10分鐘路程的朋友,雖然知道漫長的山路何止10分鐘,但阿Q精神促使我們鼓起勇氣重新上路;感謝那些藏在山間的清泉,喝下一口甜甜的泉水,瞬間疲勞全消、精神抖擻;感謝山間充滿泥土芬芳的清新空氣,呼吸之間清洗著我那被城市污染已久的肺。


(圖:上凹山--通向山頂的路(感謝天蘭提供照片))

**************************************************************************************************D3行程:官坑--段莘水庫--江嶺--曉起(路過)--月亮灣--紫陽鎮--上海經過一晚上雨水的衝刷,次日的婺源一切都那麼清新。今天,終於看到了久違的太陽,陽光下的婺源一切是那麼透明,透明的空氣、透明的風景、透明的心情...... **插柳官坑 在最初的行程中官坑並未被列入在內,甚至在出行前都沒怎麼聽說過官坑這個地方,但就是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山村,讓我們第一次知道為什麼婺源被稱為“中國最美的鄉村”。當我們在上凹山的半山腰遠遠看到這片藏在山窩裡的白牆黑瓦、阡陌梯田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就這樣真實的浮現在我們眼前。冒著大雨,踩著濕透的鞋子,拖著疲累的身體,我們就這樣狼狽的進入了官坑。迎接我們的是一張張面帶微笑卻又充滿好奇的臉,他們用我們聽不太明白的當地話跟我們打招呼,抱小孩的老媽媽親熱的把手中的孩童交給我們逗弄,坐在房檐下的大嬸熱情得向我們推薦住宿的地方。親切的氛圍包圍著我們,使我們覺得自己不是來旅游的而是來走親戚。我們就這樣被這小小的村子接納了。經過一晚上的洗禮,我們的好運來了,下了近兩天的雨終於止住了,太陽公公露出了久違的笑臉。早晨的官坑是安詳而忙碌的,農宅上裊裊炊煙升起;小河邊鴨子們在互相嬉戲;三二個農婦在河裡淘洗著什麼;小橋上來來往往走著背負農具下田勞作的人;田埂上狗兒們在相互追逐打鬧,這一切都讓我們這些所謂的城裡人感到新鮮和有趣。官坑村中種植著大量的油菜花,隨便走走便可見大片大片開得正旺的油菜花。在村民的指引下,我們艱難得登上村中的一座小山丘府瞰全村,腳下是一片片壯觀的油菜花田,一眼望不到頭。官坑就是一座被包圍在油菜花黃色海洋中的白色帆船,村中那一白牆青瓦典型的徽派民宅,那些具有歷史感的斑駁的白色女兒牆,或成片或分散,點綴在這一片黃色中是那麼和協那麼美麗,再配上綠色的大樟樹,白色的梨花樹,粉色的桃花樹,用“絕色”兩字我看是毫不過份。


(圖:官坑景色(感謝Tony提供照片))**驚艷江嶺 “可以不去慶源,但絕不能不去江嶺”。因為堅持這個觀點,在歷經種種艱難後(包車、行車),最終還是到達了江嶺,一個由梯田、油菜花,油菜花、梯田組成的只屬於油菜花的世界。陽光下的江嶺,要用燦爛來形容。金黃色的陽光灑在嫩黃色的油菜花瓣上,折射出一片耀眼的光芒,雖不如煙火般的炫目但足夠震憾人的心靈,迷惑你的眼神。順著梯田慢慢往下走,每變換一個角度都能使你發現不同的景像,因為梯田高低錯落的緣故,在不同的方位看到的油菜花顏色似乎也有不同,深深淺淺、濃濃淡淡。有些油菜花田中被夾種了一些白色的蘿蔔花,不知是人為還是無意被弄成了一道道的弧形,感覺像一道雙色的彩虹跌落在田間,又似兩條驕龍被此美景吸引休歇在花間。江嶺的油菜花田是我到過的各景點中最壯觀的,層層疊疊的梯田錯落有致,種在其間的油菜花似黃色的河流從山頂一瀉而下氣勢恢宏,人們徜徉其間只覺得自己的渺小,贊嘆於婺源人的聰明勤勞,是他們用雙手和辛勤的汗水創造出這一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色。 **最後的月亮彎“最後”代表著結束,因為月亮彎是我們此次婺源之行的最後一站。江嶺的優美風景使我們忘記了時間的存在,以致於當我們到達月亮彎時才發現留給我們觀賞的時間只剩下5分鐘,匆匆月亮彎之行帶給我們稍許的遺憾,如果下次有機會再能來,一定會泛舟湖上與它好好親近一番。春天的月亮彎樹木青蔥,那道小小的彎上綠意盎然一派生機勃勃景像,碧綠的河水倒映著繁茂的枝頭,一只小船從月牙邊緩緩駛過,蕩起陣陣漣漪。三天的婺源之行就這樣結束了,每次旅程的結束我總會有些傷感,與美景的告別、與朋友的告別、與美好時光的告別總會使我那樣不舍。這次的旅程中雖然有著無數的變化和困難,但因為大家的努力都一一克服了,除了沒有去慶源外我們所希望去的地方都到達了,幾乎完美的完成了此次旅行。感謝Tony、國生、Green、A姐、天蘭、月月,因為有了你們漫長的旅程不再寂寞,感謝你們的相伴與相助。婺源留給我的並不只是那片燦爛,更有旅途中美好的點點滴滴,期待我們下次的出行。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