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二次去揚州,第一次是在一個落雨的秋日,到揚州感受了她的那種凄迷和泛出的絲絲幽怨,當時就很決定一定要在陽春三月的時候再去一次,感受她的繁華和點點艷情。這次又難得他主動提出願意陪我一起出行,所以早早就開始做出行計劃。
出行前的幾天天氣實在是糟糕的很,凄風冷雨,很是擔心這次4年之後的同行計劃會因此而泡湯,結果天氣竟然在星期五的時候開始有了好轉的跡像,哈哈,星期五的晚上斂起一周的疲勞,興衝衝的開始收拾行李,准備出發。
周末早上的一個小小懶覺就把我們的行程退後了一個多小時,8點45到長途汽車站只能買到10:20發出的車,也就意味著下午兩三點鐘才能到揚州了。一路無話,到揚州的時候正好2點,按照攻略坐8路車去了綠楊旅社。出發前一天打電話預定網上推薦的錦江之星或者西園,但是均被告知已經預訂到下個周末了,只有綠楊-這個網上說設施陳舊但是很有歷史韻味的地方可選了。其實呢,能夠在這種旅游旺季預訂到房間,已經讓我對其設施之陳舊有了估計,所以進到大堂-如果那個可以稱作大堂的話,我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果然,走進房間,號稱旅社最好的80元/天的房間,那些陳舊的破爛的家具,陰暗的光線,奇怪的設施(房間的電燈線竟然放在房門外面)還真是不出我的所料。不過呢,就像我在出發前一再說的, 去什麼地方固然重要,但是和什麼人一起去更重要。對於這個四年之後的同行,外在的條件再差也不會對我的游覽心情產生太大的影響。不過呢,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是願意選擇更好一點環境的住宿,就像在路上看到的翠園,畢竟以腐敗為標記的揚州之旅,好的住宿環境還是不可缺少的。
放下行李,就直接去吃中飯,得知鼎鼎大名的富春就在對面,匆匆就趕了過去,誰知道還沒有開始下午的營業。飢腸轆轆的我們就在富春的巷子口吃了一碗揚州炒飯,雖然是個小飯館,但是做出來的炒飯還真的是“五髒俱全”,裡面配的木耳,火腿,小蔥讓人視覺上就得到極大的享受。吃過飯就到個園去了,因為時間上面來看去瘦西湖有點緊張了,就拿個小園子來晃點吧。很有意思的,揚州以前就是鹽商的聚集地,包括瘦西湖都是他們的宅子或者園子,個園也是如此,前面是個豪宅,後面是個園林,配著假山假水,讓富甲一方的商客們享受著人間的樂趣。我最喜愛的是宅子中兩條長廊,那青色的牆和青色的地,映襯著高高懸掛的紅紅燈籠,一股懷舊之情油然而生。這個廊也吸引著無數的人擺著各種姿勢照相,我和他的一張合影,因為用的灰黃懷舊模式,因為故意的不苟言笑,頗有點頹廢青年的意境。
個園很快逛完了,時間尚早,開始沿著街道溜達,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在上海的工作壓力太大了,隨意走在那麼髒髒亂亂的小巷子裡面竟然也會讓我覺得很享受。一路走到四望亭路,很多人力車夫過來攬生意,因為這個小小的城市裡游客諸多,也因此紅火了這一門生意。走到“怡園”,就突然覺得肚子餓,跑進去的時候還不到6點,點了功略上面的“清炒蝦仁”,外加“蔥爆腰花”和“蒜香骨”,風卷殘雲吃完之後,大堂的婚宴才剛剛開始,聽著哇啦哇啦的音樂聲,頗覺得吵,趕緊買單溜之大吉。門口居然有三對新人,他好好的打量比較了這三對新人,感慨著怎麼沒有看到傳說中的揚州美女呢,又順便把自己的帥氣狠狠誇耀了一番。
繼續走路,沿著四望亭路到文昌路,逛了逛時代廣場,看不到什麼可以買的東西,倒是走的腿酸,好吧好吧,那就去做個腳摩,這怎麼也算是揚州的一大特色亞。隨手招下一輛三輪車,車老板推薦了”任禾”,據說在當地是僅次於”陸琴”的腳摩場所。但是當三輪車停在一個不甚起眼的小房子前,真是不相信享有如此名聲怎會有如此的門面。好吧,權當“酒好不怕巷子深”了,可是最後的結果告訴我這也就是個作一槌子買賣的地方而已。服務員一上來先撿我們沒有選的項目問要不要做;本來定的50分鐘腳摩,做到3、40分鐘,就開始問要不要做其他的項目,但是問到是單獨收費還是包含在腳摩中,回答就含含糊糊了。後來在付錢時不得不和他們的經理據理力爭,當然能夠看得出他們的理虧,不然也不會接受我們把價格從160狠狠地降到115。揚州的服務場所真的應該好好整頓一下了,我兩次到揚州都因為對方在提供服務時含糊不清的解釋搞到要在付錢時大費口舌去解釋甚至爭吵。
按摩完畢,本來要去享受一下“水包皮”,但是他說好不容易才擺脫了上大學時集體淋浴在心中留下的陰影,說什麼也不要再去大眾場合集體洗澡了,所以我只好隨他一起回到旅社隨便洗漱一下准備安寢。一個晚上其實沒有睡好,很晚了隔壁的電視還在響,早上很早就有人吆五喝六的跑上跑下,薄薄的牆板根本擋不住任何的雜音,感覺自己就像是睡在大堂裡面,任由周圍的聲音衝擊。不過我還是一直睡到8點多鐘,趁著那些精力旺盛的人已經跑出去的間歇又偷偷睡了一小覺。對我,這次的揚州之行就是腐敗之旅,可不能犧牲掉難得的懶覺時間。
唉,不做早起的鳥兒,就沒有可口的蟲子可以吃了。等我們懶洋洋到“冶春”的時候,已經快十點了,人依然很多,算了吧,這樣等下去,吃到早茶也到中午時分了。於是隨便找個小店吃了點面條,打起精神開始揚州之行的重頭戲-瘦西湖的游覽。但是整個逛下來,我覺得期待中的情感需求完全沒有得到滿足,本來想追尋一下古人“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步履,體味一下“二分無賴是揚州”的情懷,但是在游人如織的紛繁中,瘦西湖僅僅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旅游景點,到處都是導游的小旗子,到處都是游人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詩一般的意境只能憑空想像了。如果可以,我倒推薦秋冬季節來揚州,記得上次的瘦西湖之行,因為人少的緣故,那一池塘的殘荷,那煙霧中的二十四橋遠遠比這次要美得多。
和他牽著手沿著河岸走了將近兩個小時,很難得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面一起看那春柳拂岸,雖然沒有享受到想像中的那種驚艷的美,但是平平淡淡中也能夠體味到相依相偎的幸福。
從瘦西湖出來,就按照原定計劃跑到“福滿樓”吃中飯,本來要去吉兆樓,但很奇怪的是,揚州人對這個去處完全沒有表現出絲毫的熱情,很多人甚至聽也沒有聽說過。綠楊旅社的大媽還說這個吉兆樓10天前剛剛被燒掉,不管事實如何,反正我是放棄了去“千裡尋它”的計劃了。在福滿樓裡面,每人的桌上的菜幾乎都是一樣,服務生也會不假思索的推薦“大煮干絲”和“蟹粉獅子頭”。揚州的菜很膩,感覺像江南小女生的性格。但是膩的東西不適合多吃,很容易飽,我是半個獅子頭下去就飽了一半,剩下他在那裡攻克一大盤干絲。說到小女生,倒想起來在飯店裡面碰到的兩對情侶,其中兩個女生的舉止真是讓我有點吃不下飯。一個女生是剛到飯店就呱唧一下坐到男生的腿上,本來四個人坐的桌子一下子顯得奇奇怪怪的;另一個女生呢吃著吃著,腿就已經放到男生的腿上了;這原本情侶間很平常的舉動放在那麼吵吵嚷嚷的大庭廣眾之下顯得格外的不恰當,我本不是個古板的人,自詡能夠接受開放的尺度。但是在那一刻我竟本能的產生反感,甚至小聲的嘟嚷著“這兩個小孩子真是缺少家教”。他倒是怪我少見多怪,也許吧,畢竟我是70年代後期的孩子,就算再怎麼能接受新鮮事物也會和後面的孩子有明顯的代溝。
吃完飯,看看鐘點再去何園有點來不及了,算了,買的那張聯票就算下次揚州之行的借口吧。隨便走到古運河,據說這是揚州正在打造的另一個游覽景點,本來想最後憑吊一下古跡,但是滿天飄揚的柳絮讓人少了繼續游覽的興趣。於是決定打道回府,公交車66路坐到揚州西站,登上回程的長途汽車,結束了這次揚州之行。
回程的大巴上面坐著的幾乎都是一對對的情侶,旅途的疲勞讓大家都相偎而憩。我突然間有點感悟,可能我要找尋的那種揚州情愫,不在揚州城中,反而倒是在這旅途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