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身的移動,影像的晃動,空氣的流動,都很快,第一次來古都,絲毫沒有新奇興奮的感覺,大街上也都是人啊,音樂啊,商店啊,小吃啊,和別的地方沒什麼兩樣,只是那翻修過的鐘樓還依稀有點當年的影子。 從周至到厚畛子,群山中躺著的金盆水庫,壯麗秀美,有一種棄俗的感覺,難怪同行的一位俠客說要在這金盆洗手,從此退出江湖,再不理塵世間的恩恩怨怨,真能放開一切嗎?我說我不能。
走近鐵甲樹,樹稱不上大,樹上掛滿祈福的紅繩,滄桑的大樹矗立在這近千年,為得就是默默的承托著此方兒女們心靈的寄托。扎完營,坐在道觀的屋檐下,看著雨下個不停,又看著雨慢慢的停住,近處的小樹上飛來了幾只錦雞,長長的尾巴,漂亮的羽毛,煞是好看,給四周群山郁郁的翠綠增添了幾分色彩的艷麗,只一會,錦雞飛走了,大山還是用他自身的綠色譜寫著它自己的旋律。
沒有太陽的早晨,大山被濃濃的霧氣籠罩著,近處的樹兒、草兒靜靜地看著我們懶洋洋的一個一個的從帳篷中鑽出,沒有對我們有任何表示,只是高傲的在那揚著頭。整理完了後,我們跟著向導,開始向目標挪動了,山坳裡時不時回蕩的笑聲證明了向導是個風趣搞笑的老同志,伴隨著他的詼諧幽默,我們歡聲笑語的向前走著,映入眼簾的三合宮瀑布,吸引了我們所有的目光。水非大,但有型;石非怪,但有格,置身於瀑布下,領會到何為造物者的光榮,眾天神們不經意的隨手一揮,造就的是人世間一道靚麗的景觀,造者,榮焉,賞者,福焉!揮別暫時的秀麗,繼續漫長的艱難,一路上,聆聽樹兒們,花兒們,草兒們輕聲的對話,聽它們述說著這裡每個夏天的故事,講述這裡每個生命不同的際遇,別有一番意境。
六裡坡、二裡坡,兩個平平無奇的名字,構築的確是兩道強勁的屏障,橫在面前。我們只能無從選擇的將自己已經支解的意志重新整合在一起,慢慢地,慢慢地向前向上走去,樹木依然密集,霧氣依舊環繞,在經歷了幾個小時的痛苦煎熬後,我們得到了我們辛苦的獎勵,看著那銀鏈般的冰川遺跡,油然升起了一股莫名的力量,將自己高速的融入石河中去,腳踏著大石,背靠著雲霧,放目四周,有的只是一望無際的壯麗。對著石河揮了揮手,繼續向上攀去,在默默經過了南清關後,虛脫的身體終於強撐到了南天門,依舊的霧氣繚繞,依舊的寂靜無聲,依舊的高高在上,雲海群山傍顧四周,綠草鮮花遍布身邊,飄渺仙境亦不過如此這般,慨嘆天之造物,唯美也!稍事休息,我們開始想今天的最終目標藥王殿走去,一路,樹兒漸漸稀少了,花花草草開始露臉了,處處都有它們曼妙的舞姿,惹人憐愛!疲勞不停摧殘著意志,幾乎使人難以支撐下去了,但已經走過的路時刻提醒著我們:世上永遠沒有後悔的路可走。終於天黑前一刻,藥王殿的身影映入了眼簾,到了,到了,開始有些莫名的興奮,累的感覺消失了,只是站著,將自己融身在這片山野的平地上,久久不願挪動……天終於黑了,什麼也看不見,閃亮的頭燈總是能吸引好事的飛蛾,競相飛撲,大自然在有意無意間又創造了飛蛾撲火的壯烈。晚上,沒有白天的寧靜,多了很多聲音,蟋蟀、青蛙紛紛唱響了生命的歌聲,久久回蕩於山嶼間,聽著聽著,沉沉睡去了……
早晨的空氣很清馨,有一股新鮮味,猛力地吸了兩口,感覺很舒坦,遠處的山依稀的露了點尖,與“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異曲同工。踏著清晨沾滿露水的草地,我們繼續的向前走去,開始的路比較平坦,走起來感覺很舒服,和花花草草結伴同行,很是遐意,穿過一片冰川遺跡後,霧氣中漸漸顯露出玉皇池的身影來,濃濃的霧氣將之完全的隱藏了起來,觸目所及的也只是有限的一窪池水,很難讓人理解玉皇池名頭的由來,歇坐了會,天空逐漸開始清晰,陽光、藍天終於耐不住寂寞,與遠道而來的我們打了聲招呼,順著目光,往玉皇池望去,驚呆了……清澈的池水靜靜的仰臥在群山的懷抱中,平靜的水面在天空的輝映下,竟是如此的藍,一切都是靜止的,像幻像,讓人無法相信那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實,仿佛人生的寫照,虛虛幻幻卻又是那麼的真真切切,一陣清風吹來,將池水的氣息帶來,用力的吸了一口,感受到了她溫柔的觸碰,是那麼的體貼……
往上,往上……不停的攀越高聳的山峰,不停的超越自己的極限,感覺像機械般不停的做著同樣的運動,絲毫沒有任何其他的想法,有的只是向上,向前走著,路過三爺海,沒有停留,只是狠狠的看了他一眼,靜態的畫面依舊的重復著,就像此時的心態,毫無漣漪,只是靜靜的躺著。在二爺海邊午休,濃霧一陣一陣的走來又離去,像生命中的過客,匆匆的來,急急的去,留下的只是陌生和迷茫,山上開始有三三兩兩的拜山者下來,擦肩而過時,善意微笑的問候讓人覺得是那麼分外的親切,就像著群山一樣,一座連著一座,沒有任何的隔閡。山上的氣候變化無常,太陽的光照只持續了短短的幾分鐘,很快,周圍又被霧環繞的密不透風,能很明顯的感到氣溫的驟降,於是乎,我們又上路了……
登上海拔3767米的拔仙台,天氣很識趣的好了起來,雲彩三三兩兩的高高懸掛在藍藍的天上,陽光毫不吝惜的將我們疲憊的身軀包裹著,一股興奮感充斥著我們,征服的喜悅將我們虛脫的意志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在這一刻,我們相視一笑……
頂上什麼也沒有,有的只是漫山的各種形態的石頭,但就是這些並不矚目的固態物體,組成了一幕罕見的景致——石海。密密的石頭犬牙交錯的排列著,緊密的彙聚成了一片汪洋,細細看去,個中還有翻滾的浪濤穿行其間,順著浪頭我移到了懸崖邊,傲立於山石上——眼睛:四周一座連一座的山圍繞著我們,都以最崇敬的眼神仰視著我們,山體被雲海包裹的密不透風,太陽用它那金色的光芒襯托著大山的壯麗,最高處還有幾片雲,懸在空中,像兒童筆下的信手塗鴉,但卻又不乏創意,流雲飛彩啊!耳朵:充斥著呼嘯大風走過的腳步聲,一陣一陣的傳遞著遠方帶來的訊息。這幅立體的山水畫呈現在了眼前,沒有名人的詩詞歌賦輝映在側,但遠比那些所謂的藝術來得真實美麗。
晚上,夜宿在小道觀門前的空地上,晚霞像皮影戲,不斷變幻著色彩、角度,構成一幕幕膾炙人口的演出;深夜,天很冷,星星不願出外走動,只是零星的有幾對情侶按耐不住寂寞,分布在各個角落,切切私語,分享著彼此愛情的甜蜜。山上的夜晚是冷清的,是寒意的,更是漆黑的,蜷縮的躺在帳篷中,心中有點恐懼,害怕孤單的一人被拋棄在這黑暗中,不停努力的搖動著僵硬的身體,竭力的用失聲的聲帶叫出聲音,但黑暗仍然籠罩著……
又一天早晨,同行的伙伴中只一個人去看日出,我則和其他的悶頭狂睡,拼命和周公切磋著武藝。紅紅的太陽漸漸的冒了個頭,又忽而迅速的將自己從山中拔了出來,小小的,很是能惹人憐愛,天空的一片雲不識趣的漂了過來,將可愛的小東西重又擋回了暗處,疲憊的眨了眨眼,只這瞬間,小東西重又鑽了出來,不過,渾身發出金光到耀眼的它已不在是小東西,它長大了,經過了些許的挫折,它成長了,成了我們的依托——太陽。的確,挫折是成長的經歷,是成功的先驅。
下山的行程相對比較輕松,毫無心思的向下行去,大爺海像一面鏡子,映射著天的藍,雲的白以及山的壯美,並將它們完美的整合在了一起,美倫美奐!沒有下到湖邊,只是匆匆的與之擦肩而過,有時些許的遺憾也是一種美吧!北坡的山與南坡的確有些個不同,在這邊,沒有郁郁蔥蔥的大樹,有的只是光禿禿排列密集的石頭;在這邊,沒有聚集已久濃濃的霧氣,有的只是藍天白雲和強烈的陽光;在這邊,游人多了……
在大文公廟含淚揮別了向導,我們便毫不停歇的向山下行去,經過了小文公廟、上板寺和下板寺後,我們順利的下到了山腳,回首望去,群山依舊聳立如故,只是那山間的小路留下了我們永久的腳印;側耳聽去,鳥兒們依舊歌聲不斷,只是那歌聲的內容多了四個它不知名的主角;反復思量,我們依舊是長路漫漫,只是那長路的裡程碑上又記下了一段走過的旅程。
暮雲收盡溢清寒,
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
明月明年何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