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春天一,羅馬篇(中)

作者: ychang

導讀不願意在旅館吃晚飯, 我們就驅車穿過台伯河, 來到梵蒂崗下. 妮可告訴我們這裡有幾個不錯的餐館可供選擇, 價格也不算太貴. 誰知下了車, 孩子們就一頭鑽進人行道上的帳篷市場裡去了, 東看看西看看, 買了一大堆無用之物, 全沒有羅馬的特色. 萬幸的是, 他們還沒有要吃麥當勞, 喝可口可樂. 要是那樣, 這羅馬可就算白來了.買點東西不要緊, 關鍵是耽擱了吃飯的時間. 旅館的穿梭 ...

不願意在旅館吃晚飯, 我們就驅車穿過台伯河, 來到梵蒂崗下. 妮可告訴我們這裡有幾個不錯的餐館可供選擇, 價格也不算太貴. 誰知下了車, 孩子們就一頭鑽進人行道上的帳篷市場裡去了, 東看看西看看, 買了一大堆無用之物, 全沒有羅馬的特色. 萬幸的是, 他們還沒有要吃麥當勞, 喝可口可樂. 要是那樣, 這羅馬可就算白來了.買點東西不要緊, 關鍵是耽擱了吃飯的時間. 旅館的穿梭車要到原地來接我們, 時間是九點半. 因為明天要起大早去排隊進入梵蒂崗博物館和聖彼得大教堂. 梵蒂崗博物館九點開門, 不能預定, 先到先進, 只能進一定的人數, 看裡面擁擠的程度而定, 去晚了很可能向隅. 團體參觀八點入場, 到九點為至. 九點之前沒能進去, 對不起, 請和散客一起排隊. 那就不知道要排到猴年馬月了. 所以妮可和保羅都非常緊張, 要我們十點就寢, 第二天五點起床, 因為我們還要把行李收拾好, 放在房間外面, 等保羅帶我們進去參觀, 妮可要回來和司機一同搬運行李, 然後出發去威尼斯. 如此緊張的行程, 我到美國來後還沒有經歷過. 起早卻沒問題, 當年為了進白宮, 也要六點以前去排隊. 那次去晚了, 排在後面, 不知能不能拿到票. 誰知排隊是在行政大樓的那邊, 拿票時大家往前走, 還要拐彎, 一下子碰到國內來的代表團, 說家鄉話, 說進來進來, 順利拿到門票. 想當年在國內也是插隊夾塞擠列子的好手, 反正排隊進白宮的都是外國人, 大家都見多不怪. 把這些告訴妮可, 她笑著說, 意大利文裡也沒有排隊二字. 在羅馬, 排隊的都是外國人, 意大利人是不排隊的, 跟中國的國情相仿. 所以, 不排隊也用不著自卑, 要看情況. 我的感覺是, 大家排, 你就排; 大家不排, 你也不用排. 以不瓤成國際糾紛為准.為什麼說耽誤了吃飯的時間呢? 妮可告訴我們, 意大利餐館的特色就是慢. 沒有兩個小時以上, 你不要進餐館. 原因很簡單, 進餐館, 是去享受, 急急忙忙的, 決不是享受. 你沒時間, 盡可以去啃一塊三明治披薩, 跑到餐館裡來干什麼? 餐館裡的菜, 要一道道的上, 酒要慢慢的喝, 吃出格調, 喝出典雅來. 急匆匆三腳雞式的, 大師傅的菜都被你吃壞了. 要知道西方餐館裡的大師傅地位崇高, 菜好吃不好吃另說, 但那裝盤的架式, 擺設都非常講究. 一道菜真是一件藝術品. 什麼來來來, 快吃快吃, 趁熱吃趁熱吃的說法是不存在的, 也是不得體的. 一件藝術品, 要先欣賞. 一頓飯, 吃個三四個小時應當是家常便飯. 千萬不要在餐館裡大塊吃肉, 大碗喝酒. 狼吞虎咽是糟蹋你自己的錢, 也是糟蹋餐館的美食. 在意大利餐館裡, 你決不會餓, 因為桌上有面包(收費), 有開胃菜等等. 盡可以安步當車, 慢慢享受. 一句話, 要講究一個情調, 懂得一個情趣, 有情人, 終成餐館的眷屬.還有一點, 在意大利和西方, 沒有國內那樣幾層樓的大餐館, 也沒有那種擺得富麗堂皇的餐館. 意大利的餐館, 講究一個老, 老就是好. 一個不起眼的小店, 很可能達芬奇或拉菲爾也來坐過. 起碼海明威和某某歌劇明星是常來的. 從另一個方面講, 唯有餐館老, 它存的酒才會好. 對了, 在意大利餐館裡, 吃飯倒是其次, 喝酒才是最主要的. 所以你會明白, 在意大利進餐為什麼那麼慢了.扯遠一點, 一般的意大利人家, 每個星期天的下午就是吃, 各種食物, 各類飲料, 加上奶酪, 吉拉多, 難怪意大利人看起來都胖胖實實, 很有營養的樣子. 南歐人, 大都比較懶散, 曉得如何享樂. 天氣好時, 把餐桌鋪在外面, 吃喝說笑, 然後唱歌. 那些有名的意大利情歌, 也許就是如此而來. 因為喝的是葡萄酒, 所以醉酒鬧事耍酒瘋的不多, 不像俄國人那樣喝烈酒伏特加那樣容易失控. 晚飯後, 信步來到梵蒂崗, 沿著高高的古磚城牆, 漫步朝聖彼得廣場走去. 不到九點, 已沒有了游人. 昏暗的廣場上, 石砌的地面上反射出大教堂的燈光. 若不是看見大教堂的穹頂和那有名的梵蒂崗方尖碑, 真令人不敢相信我們正置身於羅馬和這聖彼得廣場上. 去年, 教宗約翰保羅二世逝世的時候, 這廣場上萬頭攢動, 全世界的天主教眾痛不欲生. 就是不是天主教眾的人也心儀他的人品和精神. 上個星期日, 正好是他的周年忌日. 很多的人們自發地紀念他. 明天的復活節彌撒, 現任教宗本篤十六世將帶領教眾緬懷他.梵蒂崗四周都是高牆圍繞, 只有聖彼得廣場一面與羅馬市直接相通. 進入聖彼得廣場, 就到了另外一個國家了. 九一一之後, 環繞廣場的廊柱下面新安裝了安檢探測器. 原來是沒有的. 不過現在是夜晚, 大概沒有什麼人搞破壞. 不過進到梵蒂崗內部還是不准許的. 有門衛站崗. 穿得跟瑞士衛隊一樣, 但沒有白天那麼花綃. 兒子和女兒跑上去和他合影, 他欣然首肯. 讓我們大為高興. 據稱, 教宗的瑞士衛隊制服乃是由米開朗幾羅親自設計. 到今天來看也不算過時. 須知, 五百多年了啊. 不知怎麼搞的, 我的照片傳不上來, 每一張也沒有超過300K嘛. 要不然, 大家可以欣賞一下這些瑞士衛兵. 小伙子們非常精神. 不算太高, 但要五英尺八英吋以上. 一般是瑞士農家出身, 信天主教. 最重要的, 據說必須是處男. 我聽說後有點納悶, 這處男如何驗證呢?


精選遊記: 羅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