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賞花.尋春天

作者: xiguansxj

導讀踏青∙賞花,尋春天春游、夏泳、秋登高,是我多年來保留的節目。剛感受了“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歸來,怎麼也靜不下心來,在陽春三月的下旬,我終於按捺不住了,便約了三五知己踏上春游之路。登上了開往揚州的列車,因為不是特快列車,所以經常要臨時停車讓特快車先過。一路上大站小站、還有不是站的站都停,坐到人懶洋洋的,經過了22個小時(聽說是誤點2小 ...

踏青∙賞花,尋春天春游、夏泳、秋登高,是我多年來保留的節目。剛感受了“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歸來,怎麼也靜不下心來,在陽春三月的下旬,我終於按捺不住了,便約了三五知己踏上春游之路。登上了開往揚州的列車,因為不是特快列車,所以經常要臨時停車讓特快車先過。一路上大站小站、還有不是站的站都停,坐到人懶洋洋的,經過了22個小時(聽說是誤點2小時),終於到了黃山站,我們也就下車了。出了車站,就打“的士”到了置業大酒店,放好行李,吃過早餐,我們就坐車去了歙縣的石潭風景區。來到山腳,只見一批批的背包族,背著大包行李從山上下來(看上去像是露營者),我們雖然沒有露營的背包,但是我們的武器也是夠重的了,長槍短炮一件不少。當我們艱難地登上山頂時,只見一片霧茫茫,什麼也看不清,但已有一幫影友架好腳架在等候。我也不甘心就這樣下山,就在山上等著,結果真是守得雲開見月明,快10點時,太陽露出來了,霧也慢慢散開,金黃色油菜花在太陽得寵愛下格外的美麗,散發著陣陣的清香。山坡上開滿了紅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連小草也開著朵朵小花,我站在高高的山坡上,山下的村莊在花的簇擁下盡收眼底…,這時,我才真正知道什麼是春天。徽州印像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坐車直奔黟縣“中國畫裡的鄉村”——宏村,趕在旅游團沒到之前就進村,一進村後,我們馬上就到了村裡的腹地“牛胃”,因為是清晨,村子上也沒什麼游人,只有幾個居民在月沼旁洗衣服,使靜靜的池塘漾起了漣漪,構成了一張優美的圖畫,我們架起三腳架就狂拍一番…。然後,我們就趕出村口,拍起了南湖的美景,清晨的南湖,風光旖旎,桃紅柳綠,粉牆青瓦倒影在湖面上,一群學生在湖邊畫畫,湖的東面的霧氣慢慢地升起,令整個村莊充滿了詩情畫意,我就不失時機地拍下了這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美麗景色。拍完後,我們又返回村裡,慢慢地欣賞和拍攝,沿著流水潺潺穿流於高牆深巷中,典型的徽州古民居建築自然就成了我們捕捉的對像,在這裡,真是處處是景、步步入畫。不知不覺中我們在村裡足足呆了三個多小時,才依依不舍地離開。走進婺源離開宏村,我們經過差不多兩個小時的車程去婺源曉起村,尋找夢中的美麗家園。當踏上婺源,經過偉人故裡——江灣,來到畫裡鄉村、古文化生態綠洲曉起這片神奇的土地,遠離城市的繁華與喧嘩,呼吸著清新的田園空氣,“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這就是曉起風光的描述。一進村,就見到一棵棵參天的古樹,一陣陣樟木的清香撲面而來,青石鋪成的巷道,古樸典雅的明清建築,油菜花盛開於農舍的房前屋後,甚是美麗。中午在老屋飯店吃飯後,就在下曉溜達、拍照。隨著“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的歌聲,把我們帶去上曉,從下曉到上曉,由1公裡多的大片油菜花田連接,我們走的是田埂旁由青石板鋪成的古道,行走在這美麗的花海中,真是有人在畫圖中的感覺。空氣裡飄著陣陣的清香,潺潺的溪水在田埂邊流淌而過,一切是那麼的寧靜,是那麼的安祥、和諧。我們站在齊肩高的油菜花田裡,春風拂煦,鳥語花香,一抹斜陽恰如其份地照在遠處古屋的瓦脊上,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令我為之興奮,一邊走一邊拍,不失時機地將這美麗的瞬間定格為永恆。當晚入住在下曉起。第二天5點就起床,吃過早飯後就坐車到江嶺,因為修高速公路,所以從曉起到江嶺的路都是坑坑窪窪的泥濘路,非常的難走,短短的15公裡路顛簸了一個半小時才到。聽說江嶺海拔有近千米,在這裡的油菜花是沿著山坡呈梯田的生長,山下是村寨,其形態和歙縣的石潭差不多,但是因為花多,所以比石潭的壯觀、而且錯落地盛開在山間的梯田,形成了抽像的線條。可惜的是天公不作美,灰灰的,但這美麗的花海又怎能錯過呢,我們也就利用這散光拍了不少高低錯落在梯田上的油菜花,等到太陽高掛時,已是頂光了,我就從山上往下,走走停停,停停拍拍,快到山下,見一老婦坐在一棵大樟樹下,自由自在地在剝韭菜花,馬上她又成了我拍攝的“模特”。梯田下是一個美麗的小村莊,也是粉牆黛瓦的古建築,美極了。就這樣,我不經意地1GB的內存就拍完了。午飯後就去了李坑。親歷小橋∙流水∙人家未到李坑前根本就想像不出她的美。李坑的美,難以用文字來描述,只有親臨其境,才能體會到她的美麗與魅力所在。剛到村口,就見大片的油菜花開得非常的燦爛,李坑的牌坊就在花叢中。我就從不同的角度拍攝她,然後就來個親近流水,坐上了竹排進村,當主人搖著擼,我們也情不自禁地放聲歌唱“小小竹排,江中游…”,其實哪有江呢,那只是一條小溪而已,清澈見底,倒影著粉牆黛瓦,穿過整個村莊,民居就在小溪的兩旁,小溪上有很多的小橋連接兩岸,形成了獨特的“小橋、流水、人家”這如詩如畫的意境。當我漫步在青石板鋪成的巷道中,看著古老的房子在水面的倒影,是那麼的愜意,那麼的自由自在,甚至連快門也忘記了按。我們走到村尾,沿著茶莊的台階上到小山坡上,整個村莊的房頂在陽光的照耀下錯落有序,非常的好看,這時我便不失時機地按下快門,不知不覺地就呆到5點多。離開李坑,我們就去婺源縣城,當晚入住婺源客舍。翌晨,去了月亮灣拍日出,月亮灣其實就是因河中間有個一個形似月亮彎彎的小島而得名。只見月亮灣有一股霧氣,繚繞地往上飄逸著,一葉輕舟在河裡游弋,返璞歸真的韻味盡在其中,給寧靜的小河添加了如仙境般的景像,猶如進入了童話世界夢境般的天堂。我們不停地拍啊拍啊,拍完膠卷拍數碼,直到太陽高掛,霧氣散去,才收起武器。思溪、延村思溪,村口有明代古建築的通濟橋,也是屬於廊橋之類型的,但比起彩虹橋就遜色多了。橋邊一農家門口擺著“拍照5元”,我們就進去看看,主人看我們好像沒什麼興趣,就追著我們說“三個人就10元”,我們就上了她家三樓頂,只見上面還搭建了有兩米高、約1.5平方大小的木板平台,我便從梯子爬上去,站在高處遠眺:整個村莊依山傍水,就像鑲嵌在錦繡山河之中。房屋群落與清溪碧河上的倒影相互襯托,如詩如畫。所見的景像堪稱是婺源“最美的鄉村”之一。我們三人就輪著在上面拍照,因為時間關系,連通濟橋都沒過、村子也沒進,下來後在村外轉了轉,拍些照就離開了。從思溪出來不遠就到延村。剛到延村,就被村外的一間小房的屋檐吸引著,等我拍完照後才發現那間房子原來是座公廁,結果引起眾人捧腹大笑。延村號稱是“清代莊園”,據說住著匈奴王太子的後裔。村裡除了徽派的民居和青石板路外,真的是沒什麼特別,小巷狹窄而幽靜,邁過高高的門檻,進入老宅的廳堂,有點凄涼的感覺,仿佛是時光倒流,進入了與世隔絕的世界。這時的我,覺得時間過的太慢了…。如果說思溪如詩如畫,對於喜歡追求自然美而並非注重凝重民俗品味的,那麼延村不去也罷了。婺源的特產婺源除了享譽“中國最美的鄉村”外,其特產之一是荷包紅鯉魚,在婺源的這些天裡,我們幾乎每餐都吃,做法差不多都一樣,清蒸或煮湯,最初吃時,覺得魚肉鮮嫩味美,口感不錯。但後來在曉起老房飯店看到魚池裡可愛的紅鯉魚後,再吃就覺得索然無味了,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什麼的,覺得它應該是觀賞的,不能吃。樟樹,也是婺源的特產,我們曾在一棵樟樹前四個人手拉手都抱不住它,而且到處都有用樟木做的手工品買,我也買了有些用樟樹根作成的工藝品,其香味說是可以避蚊子。茶葉,應是婺源銷量最大的特產,什麼江嶺雲霧茶、什麼毛尖,等等,因為我不喝茶,沒什麼研究,見一些影友們都買很多。我去的地方多了,總喜歡買些當地的“特產”和小禮物,或則送人,或則留著自用及紀念,發現很多“特產”並非當地專有,常有似曾相識之感,不過,就像照相一樣,不帶點當地的特色回家總會有點失落感,結果我又做了一回購物狂。七天的時間很快就過了,去了徽州、婺源,還去了三清山。(雖有“三清山是黃山的姊妹山”的說法,但我覺得實在無法跟黃山比,所以就不評論了)。我的收獲實在不少,除了帶回不少永恆的景像外,還有大包小包的“特產”,在3月31號登上了回家的火車。



(江嶺的油菜花)



(小橋流水人家--李坑)



(月亮灣晨曦)



(思溪--最美的鄉村)



(樟樹)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