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春意盎然的羅馬和其所在地拉齊奧地區, 旅游巴士載著我們開進烏門巴丘陵. 沿途, 橄欖樹吐出新葉, 葡萄藤卷發嫩枝, 亞平寧半島上, 會有一個欣欣向榮的季節.意大利分為三十個行政區. 最大的是拿坡倫故鄉科西嘉島(屬法)下面的薩丁島, 古稱薩丁尼亞. 最小的就是這烏門巴區. 這烏門巴區也是意大利三十個行政區中唯一不靠海的一個. 這些十萬個為什麼式的問題, 把滿車人講得昏昏欲睡, 但卻是妮可女士的必備工作. 我攤開從美國汽車俱樂部要來的地圖, 沿著意大利一號縱貫公路, 把妮可的抽像化為具像. 說是讀萬卷書, 行萬裡路, 地圖也是書, 而且是很好的書. 車輪下的公路飛快逝去, 如果不知道自己行到什麼地方, 這路不行也罷. 再說, 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 妮可的講解, 可是大家花錢請來的, 不付費, 她才懶得講呢. 妮可的口中, 意大利總是很小. 全國五千多萬人, 也就算一個中國的中等省份. 但不要忘了, 這麼一個小小的省份, 其GDP卻跟整個中國差不多, 多如繁星的名牌產品, 讓全世界的人, 特別是女人, 又恨又愛. 愛是愛它好, 恨是恨它貴. 沒辦法, 就仿造, 先是歐洲本地, 到日韓台灣東南亞, 現在到了中國. 就這仿冒品, 又是讓全世界的人又恨又愛. 愛還是愛它好, 恨卻是恨它多了. 不過中國人也用不著過於自責, 以後一定會轉進到孟加拉, 斯裡蘭卡那些地方去. 旅游巴士沿著亞平寧山脈的西南麓向西北行駛, 在佛羅倫薩轉上了往東北的12號高速公路, 我們要穿山越嶺, 跨過亞平寧山脈, 進入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 過了波隆尼亞, 離威尼斯也就不遠了. 這波隆尼亞出產一種很好的巧克力, 妮可分發了一些給大家. 不外是號召大家購買. 又出產一種肉類制品波隆尼, 用肉類, 下水打碎加澱粉灌腸, 可以做三明治. 美國連續劇 “每個人都喜歡雷蒙”裡, 雷蒙當警察的哥哥沒了錢, 吃了一個星期的波隆尼, 可見其是很便宜的東西. 如果說一個人波隆尼, 也不是什麼好話. 大概是說他賤, 不值錢, 豬頭豬腦一般. 是不是這樣, 還要考證.再來點兒地理, 我年幼的時候, 父親曾教我們說南歐三大半島, 上面有三大山脈. 三大半島兩個與山脈同名, 亞平寧山和亞平寧半島是其中之一, 另一對是巴爾干山與巴爾干半島. 那不同名的一對呢, 是比利牛斯山和伊比利斯半島, 在西班牙. 這些學識, 是他在西南聯大求學時得到的. 不過, 他還沒有到過這亞平寧山脈. 現在國內開放旅游, 普通中國人也有了機會. 翻過亞平寧山, 開始下雨, 氣候也不如羅馬那麼溫暖. 妮可停止了講解, 大家都開始睡覺, 等醒來時, 已經到達水城威尼斯了.說威尼斯是水城, 是因為它建在水上. 它由一組小群島組成, 再由大運河分成兩半. 運河的南端, 是有名的聖馬可廣場, 北端則是與大陸相通的火車站和汽車站. 整個威尼斯市內沒有一部汽車, 連一部自行車也沒有. 交通全憑大小輪船和渡船維持. 因為如此, 威尼斯就變成一個十分昂貴的城市, 因為所有的用品, 人力, 都全靠水上運輸. 貨物要先運到碼頭, 再裝小船運進城裡, 包括我們的行李. 而人呢, 除非你很有錢, 住在市內, 否則都是坐火車汽車進城, 再走路到工作的地方, 包括我們這些游客. 我們要先在指定的旅游車停車場下車, 拿上自己的隨身攜帶品, 隨妮可過橋走進市內, 旅館的船工會把我們的行李再運回來. 如果是更高級的旅館, 當然會有專船接送. 比我們差一些兒的, 就要自己拖著箱子過橋找路了. 所以你常可以在威尼斯的大街小巷裡看見衣著入時的俊美男女拉著大行李走路. 與此同時, 威尼斯那些迷宮般的古老街道上都標明了往那個方向走, 你決不會迷路. 但是, 能住進島上的城裡, 就還不算太差. 有的平價旅行團為了節儉, 干脆住在大陸上, 每天早晨用巴士送進來, 晚上再接出去. 跟當地人通勤一樣, 反正都有自己的高招.水多, 自然就橋多. 威尼斯的小橋不少, 但大運河上, 只有渺渺可數的三座橋, 大家常用的, 竟然只有那有名的維由托一座橋. 維由托橋是一座單拱石橋, 造型很漂亮, 上面開滿了小商鋪, 據說其租金之高難以想像, 因為客流高, 客人富, 很像北京的秀水街. 意大利人很喜歡把商店開在橋上, 佛羅倫薩的維齊諾橋也是如此. 大概就是因為橋是交通要道, 人們一定是要過橋的. 商店開在橋上別有風味, 從門外或櫥窗裡望進去, 可以通過裡面的窗戶看見河上的美景, 也是招徠顧客的好主意呢. 因此你在威尼斯的曲折小街道上, 一般都可以看到指示維由托橋方向的箭頭. 在羅馬是條條大路通羅馬, 在威尼斯可就是條條小路通維由托橋了. 在意大利, 以威尼斯女人的身裁最好, 大概跟她們天天不停地走路過橋有關系. 因為下雨的關系, 到達威尼斯比預定稍晚. 待等到行李, 收拾停當出去吃飯, 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 找到妮可介紹的餐館, 一看團友雅各醫生和他的時髦太太也在用餐, 正寒睻間, 那兩個漂亮姑娘和她們的父母也走了進來. 大家打了招呼, 坐下點菜, 令我兒子激動不已.再重伸一遍, 意大利的酒又好又便宜, 我們這家中等偏上的餐館(因為它背靠運河, 有露台水景), 四分之一誇脫的紅酒就只沽三歐元, 足夠兩人慢飲. 而八盎斯的小瓶可口可樂反而賣到四鷗元, 合五元美金, 四十元人民幣, 簡直不成比例. 而且這酒非常之好, 既不上頭, 口感又好, 諸君切記. 不喝酒, 可以喝卡布齊諾. 我這不喝咖啡的人, 也愛上了意大利的卡布齊諾. 不貴, 餐館裡一般一到三鷗元一杯. BAR裡只要六角或一元. 但在高級地段, 如聖馬可廣場的咖啡廳, 則可能賣到十二歐元. 所以, 端看自己的消費能力和喜好. 在意大利喝了那麼多的卡布齊諾, 入廁都是卡布齊諾的味道, 算是閑談.餐畢出來已是入夜, 街上的行人少了許多, 但從火車站方向, 跨過得格裡斯卡日橋而步行進入威尼斯城的人卻毫不見少. 其中, 不乏講中文的漂亮女孩子, 都是新興的背包族. 也有人拖著背包往火車站方向而去. 往馬可.波羅飛機場, 則大都是搭輪船了. 想當年馬可.波羅前往東方, 也是從威尼斯出發. 那些赫赫有名的威尼斯商人, 當然也是從這裡遠渡重洋去追求財富. 而今天人們來到這裡, 反而是追尋別的東西, 藝術, 歷史, 夢想, 品位, 這種情形, 大概是當初的威尼斯人, 甚至於莎士比亞, 也沒有想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