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在雁塔廣場的一側,有一尊李白的造像,漢白玉的材料,舉杯邀明月的姿態。
我不讀唐詩已經很久了。
關於為什麼在盛唐時代會產生李白這樣的人物,我這些年來倒是真的沒有仔細考慮過,只覺得似乎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直到前不久看了一些書籍和電視片,才開始琢磨這個問題。
其實唐代的政治不可謂不開明,唐帝國的國力不可謂不強盛,而李太白的才華也不可謂不橫溢,在當時的名氣也不可謂不響亮,然而終其一生,我想他的內心都是很有些痛苦的。不然就不會有那些“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感嘆,也不會有“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牢騷。年幼的時候,經常讀到某才華出眾的古人“懷才不遇”,甚至“郁郁而終”,當時覺得大可不必,生活中快樂的事情很是多,而他們業已衣食飽足,何苦非要在那為官的道路上,苦苦地索求呢?到頭來甚或陪上自己的性命,豈非不智?
漸漸地,我想我能夠理解他們了。
李白算是幸運的,他一生都沒有一個穩定的職業,也沒有穩定的收入,他唯一的技能怕就是“鬥酒詩百篇”了,除此以外,或許還有些“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有些“我本楚狂人”的豪情,有些“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傲骨,而他又實在是幸運,居然靠這些東西也就順利地混了下去,不需要如我輩,在高中或者更早地時候就權衡利弊果斷地結果了自己的人文夢想然後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終於是夾著文憑揣著簡歷開始了後半生慘烈的職場生涯將自己淹沒在了茫茫人海裡。
所以,我們羨慕李白。在他的身上,寄托了太多中國歷代知識分子的理想主義與浪漫主義情懷,夜深人靜的時候,在四下無人的過境匆匆地溫習一遍那“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句子,權當作心靈雞湯了。
我們要感謝李白,他用一生的不得志,凝縮出這世上最華美的漢文字詩,讓我們可以盡情沐浴。
我們要感謝大唐,他雖然沒有給這個詩人一個美好的政治前途,卻從一個奇妙的角度激發了他,養育了他,包容了他,成就了他,在中華帝國歷史的最高潮,留下一顆明珠。
>10<
這三天的居住,我能夠明顯地感覺到西安地區的政策制定者們,在旅游文化的發展上,是牢牢地把握住了唐朝這一主題的。
在那個西北都市裡,現在已經到處是水泥玻璃的大樓,就連城牆也多是明朝重修的,然而我們還可以從大小雁塔、從碑林的石刻、從含元殿的遺址、從回民街的傳承…去體味那遠去的鼎盛。
我們對唐朝是有情結的,尤其在現在這個爬坡的年代,那層層疊疊的回憶能夠在我們的心底駐扎一個或許並不牢固的信念,就是曾經發生過的歷史,還能夠重新演繹。
西安城不緊不慢地,看著太陽從她的城牆上升升落落。
我在思考的時候,她也許在微笑。
>11<
賈三的灌湯包子很是好吃,雖在陋巷。
下次還要去吃。
>12<
鐘愛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