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後記

作者: wxt68

導讀貴州省 -------黔東南記行 早就聽說過貴州“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黃果樹、遵義聞名於世,貴州茅台、花江狗肉、酸湯魚也使人垂涎欲滴,而黔東南的苗族侗族風情更讓人向往。為體驗少數民族地區的風情、民俗,利用2003年春節假期來到了黔東南。 1月25日陰間多雲小雨凱裡 5˚C 早9:10分前往廣州白雲機場,乘10:45分的CZ3411飛往貴陽。春運期間等候換 ...

貴州省 -------黔東南記行

早就聽說過貴州“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黃果樹、遵義聞名於世,貴州茅台、花江狗肉、酸湯魚也使人垂涎欲滴,而黔東南的苗族侗族風情更讓人向往。為體驗少數民族地區的風情、民俗,利用2003年春節假期來到了黔東南。

1月25日陰間多雲小雨凱裡 5˚C

早9:10分前往廣州白雲機場,乘10:45分的CZ3411飛往貴陽。春運期間等候換票、安檢的人排滿了所有的通道,拖運行李居然每件都要買保險(10元/件),從15登機口登機後,由於有旅客晚到,11:20才起飛。廣州至貴陽飛行距離820KM,越接近貴州空中的雲層越厚,飛行1小時10分,到達貴陽龍洞堡機場。機場建在削平的山頂,四周的山地樹木較少,到處有被挖鑿的痕跡,像采石場包圍著機場。等候20分鐘行李,在出口處見到了等候多時的司機師傅徐忠(手機13985156473,車牌貴A64021,東南得利卡9座),在“貴新(貴陽—廣西新寨)高速公路”入口旁的飯店解決肚子問題,2:20分向黔東南州州府---凱裡進發。不多時布依族寨子的石板屋就出現在高速路的兩側,居然看見一戶人家貼藍色對聯,還沒細細欣賞路旁的景色,多變的天氣像是故意搗亂似的,一會兒多雲變陰,一會兒由陰變霧,由霧變雨,路旁朦朦朧朧看不真切,一路上旱橋多、彎道多,開了97KM,右轉上“凱—麻(凱裡—麻江)高速公路”,下午4:30分到達凱裡。黔東南州是解放後設立的,1949年11月鎮遠被解放,人民政府在此設立專員公署,1956年建立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鎮遠,1958年州府遷往凱裡。凱裡是苗語“卡裡”的音譯,中心區主要是北京路與韶山路交叉的大十字,郵局、新華書店、銀行、超市、百貨商場、快餐店等分布周圍,除了街邊擦皮鞋的婦女還扎著苗族特有的頭巾及有人售賣苗族刺繡外,人們的著裝已基本漢化,看不出是在少數民族地區。在街旁隨時可以看到燒烤攤點,市內的交通靠公共汽車和出租車,這裡的出租車幾乎都是夏利,車身綠色,最有意思的是所有的出租車門上都噴有“星期X輪休”的字樣,票價是一人上車4元,增加一人加一元。行人也嚴格遵守著橫過馬路走人行橫道的規矩。車載我來到凱裡賓館,凱裡賓館位於寧波路,二星(住308),賓館下午6點供熱水,無電梯。安頓好,去州博物館。黔東南州民族博物館建築面積7421平方米,東西長85M,南北寬40M,由12個展廳及中央塔樓組成。東西展廳共3層,高21M,中央塔樓共7層,高35M,是目前州最大的公用建築。我到時售票處關門,博物館一樓已改成家具店,二樓右邊展廳主要以圖片形式介紹黔東南州的歷史、民族種類及分布,展品有農具、水車、苗語學生課本、州內物產的實物等,這時候管理員才進來賣票(5元/人),同時了解到州博物館由於來參觀的人很少,經濟匱乏,建築外牆、展廳、展品都顯現出殘舊的狀況。管理員熱情地介紹其他展廳並開燈、開門。二樓左邊是龍舟館,館內有龍船節的介紹,龍頭的實物、龍舟的模型,施洞龍船節每年農歷5月24日,從施秉縣平寨鄉、台江縣塘龍鎮小江河的榕山到施洞舊州和施秉縣的六合結束。龍船上有鼓王,鼓王由家族人數最多的年長者擔任,鼓王負責組織、招待等所有活動,而船上的鑼手則由鼓王在直系親屬中挑選12歲的男童擔任。期間還有游方對歌、踩鼓、賽馬等活動,歷時四天。三樓右邊展出苗族、侗族的生活用品,銅鼓、蘆笙、芒筒等樂器,及布依族石板屋、苗族吊腳木樓、侗族鼓樓、風雨橋的模型。三樓左邊展廳展出苗族、侗族服飾,尤其吸引人的是牆上掛的拍攝於貴州博物館的百苗圖,每張照片都各自介紹一種苗族的服飾特征,可惜不全。參觀完,前往郵局、新華書店、商店了解當地情況。晚飯與師傅在“金龍小炒城”(45元)解決,在貴州餐館吃飯,餐前都有葵花籽,飯是一人一元任吃。打包用塑料袋。回賓館同龍玉梅(13984451528)商量行程。

1月26日多雲轉陰陣雨重安5℃

早6:30分起床,窗外一片黑暗,8:00在賓館外一小吃店吃牛肉粉(2.5元/碗),又在隔壁店買油餅(0.5元/個),吃完早餐去大十字郵局寄、買明信片,9:10分離凱裡前往重安鎮。走306省道。一路上道路崎嶇狹窄,一出城區,看見幾個巨大的煙囪直指天空,噴吐著白煙,這是一座火力發電廠,拉煤的車輛穿梭往來,許多人身著民族服裝,挑著木炭或山貨前往凱裡進行貿易活動,使得本來狹窄的道路更顯得擁擠。空氣中彌漫著一層薄霧,朦朦朧朧看不真切,路兩旁已有污染的跡像。天空飄蕩著雨絲,路變成了沙石路,行進途中不時經過苗族村寨,停車照相。接近重安鎮,公路上、路邊的田埂上有苗族男女成群結隊走著,有說有笑,喜氣洋洋地趕往重安鎮。當車轉過幾道彎,他們早把我們甩得遠遠的了,就像當地人說的貴州一怪“老太太上坡比車快”。10:30分眼前呈現一幅似曾相識的山水畫,一泓碧綠繞山而出,由窄而寬將遠處的城鎮一分為二,水上舟楫往來,重安江到了。20分鐘後下山來到江邊306省道142KM處,被當地人稱作“三重橋”的三座建於不同時期、不同建築結構的橋梁並排橫跨江面。一座建於清朝同治十三年(公元1847年)的鐵索橋,一座建於抗戰時期(1939年)由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設計建造的鐵架木板橋、一座1995年5月1日通車的鋼筋水泥橋,橋下是清澈的重安江。水泥橋頭建一涼亭,鐵索橋頭建有觀音廟,香火不盛,廟後建有民居。今天是四天一次墟場的日子,同時又是今年春節前的最後一次,天空中時斷時續地飄散著雨絲,趕場的人特別多,興致不減。車載著我們來到位於江邊的下塌處“重安江旅游度假村”。說是度假村其實就是路邊店,從外觀看根本無法看出是旅店,一面鄰水一面鄰街,因靠路邊外牆及玻璃上蒙著一層灰。一進門是一個售貨間,銷售一些工藝品和書籍,左邊是旅店的大堂,右邊是餐廳和廚房。春節期間無旅客,大部分服務員放假,房間在大堂後,內走廊分隔房間和公路,從房間內三開的窗戶可以一覽重安江景色,房有水龍頭,無廁所。衛生設施在所有客房盡頭,可洗澡。定好房間(103房,水龍頭壞換到三人間105)。去餐廳定中餐(魚香肉絲8元,西紅柿炒蛋6元,菜苔4元,紅燒排骨10元,米飯1人1元,紙巾1元1包)。由旅館的一位廣西來的小伙子帶我們前往鎮上趕集。這時天公作美雨停了,路上有許多從重安鎮周圍各苗寨、革家村寨來趕集的人們。身著漂亮的民族服裝,臉上洋溢著喜悅,有的臉上或額頭上蓋著五角星形、圓形、太陽形等各式各樣的紅色的印記,不知是什麼原因,向當地人打聽,才知道是被人請去喝喜酒主人蓋的。因印模是臨時刻的,所以大小、形狀全不相同。鎮上的郵電局排滿了來取款的人,路邊有賣雞的流動販子,買豬肉的更是半只半只的往家扛。越往集市中心人越發多起來,不同的苗族、革家,不同的年齡,已婚的、未婚的,不同的村寨的服飾各不相同,她們的服飾色彩艷麗、手工精細,讓我這個外來人眼花繚亂,在書上及博物館了解的那些服飾說明,完全起不了作用!這才是真正的博物館!街邊賣對聯、年畫、鞭炮、煙花、糖果、點心、糍粑、香料、服裝、家電、CD、玩具、瓜子、花生、水果、手繡的帽子、服飾、銀器、針線、鞋、木炭等等其它地方能看到的商品這裡都可見,只是檔次高低不同,攤點的經營者許多是苗族老人。在集市上還有一些特殊的攤點,一般在路中央,一張小桌,上鋪塑料布,放著一小撮、一小撮的白色的晶體,旁邊放著塑料袋,走進一看原來是在許多大城市已禁止使用的糖精。街上人山人海,加之又剛下完雨,路上泥濘的很,只要有人停下來選購商品,後面的人就要堵塞一下,尋找空隙方能再次通過。這樣一路走到江邊,江邊的集市幾乎是苗族老人的天下,銀飾、手繡的帽子、服飾,各種顏色的繡線,可見當地有經商意識的不僅是漢族人或年輕人了。在江邊七、八條可乘十幾人的木制渡船正在攬客,溯江而上遠程的1—2元/人,到對岸2角/人。遠處下游的江中有七、八座水磨不辭辛苦的勞作著。走走看看12:40回到旅店,圍坐炭爐邊烤火,據說這種炭爐是貴陽特有的,中間是爐膛,爐面是一個正方形的鐵制爐台,像個小方桌,可放置物品,燃燒靠獨特的二次進風方式,非常充分。吃飯時屋外又下起雨,飯畢店老板的弟弟凌啟榮過來聊天,度假村成立於96年2月,女老板是廣西柳州來的,開業七年,也做旅行社,接待的大多數是外國游客,國內游客是少數,也聊到環境,鎮裡的污水直接排放重安江,冬季取暖還采用落後的燒炭方式等。14:30分動身去望壩革家村寨。革家人是到現在民族學界還不能給出確切答案的獨立於56個民族之外的一個民族。她們的風俗、服飾與苗族有不同的地方,苗族服飾中銀飾多用花鳥魚蟲作裝飾,革家則采用刀槍劍戟作裝飾;他們的待客之道勸飯重於勸酒,苗族是勸酒重於勸飯。凌生說現在望壩革家因來參觀的人多了,村民的經濟意識已重,民風不如另一個更偏僻的革家村寨東鄉淳樸,他們已准備開發東鄉革家了。乘車前往望壩,天空下著小雨,道路穿過小鎮拐上右面的橋,沿重安江前行,過橋約10分鐘,左轉上通往黃平鄉的一條泥漿路(正在修),趕集的人們陸陸續續開始回家,車不時要減速讓路人走到路邊,因車走的地方泥水少些。15:05分來到上山的小路邊,村寨在山上,上山的路原本是田埂,上鋪石板,現為方便參觀的人加鋪一層水泥,好走,可是減少了特色。路旁是灌水的稻田,間或有一倆塊菜地,青菜很茂盛。進入村寨,一片木板房呈現在眼前,寨子不大,分左、中、右三部分,寨中石板鋪路,木板蓋房。村口一棵古樹下設有祭台,內有雞血鴨毛之類祭汜遺物。我們沿路向最左面走去,凌生則還有事,約好碰頭地點,分手自由參觀。革家的房屋依山勢而建,木結構,多為兩層,一樓日常起居、待客,門檻較高,約20—40公分,進門為廳,左右為房,廚房在後面,二樓臥室。金黃的玉米火紅的辣椒屋沿下晾著,屋旁或院中建有豬舍、牛舍。一戶人家正在做頭飾的年輕媳婦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頭飾全手工制作,數十根彩線在靈巧的手中往來,復雜而精美的圖案逐漸顯現。在我們小聲的贊嘆聲中,屋裡走出了這家的女主人廖如珍老人,老人50歲左右年紀,個子不高,精神健擻,拿出其本人的手工編織及刺繡向我們介紹,並努力推薦一套未婚革家少女的頭飾,手工細膩,開價要100元/套(連銀箍),真貴!實在舍不得買。婉言謝絕使得女主人不太高興。來到另一家想給一個小女孩照相,女主人問有沒有禮物,沒給時小女孩一臉苦相嚴肅的很,趕快給了5元錢,再照時滿臉笑容,男主人出來制止時得知給了錢非常配合的躲到門後,不想再進了保留一點好印像吧。踩著村中高高低低的石板路一路走來,兩旁木屋錯落有致,路旁樹木、院落、家禽、小雨組成的圖畫一幅幅地映入腦海。返回村口會合凌生,他將我們帶進了一戶人家,接待我們的是大兒子夫婦。這才知道凌生資助了這一家的兩個孤兒,學習都不錯,今天跟爺爺去趕場了。這一家有兄弟三個,三個兒子各有自己的房子,老大兩個孩子,老二夫婦病逝,留下兩個女孩,老三腦筋有問題。凌生資助的是老二的兩個女孩。可能是同凌生熟的緣故,熱情地招待我們烤糍粑,烤透的糍粑散發出濃濃的米香軟糯可口。糍粑在革家、苗家主要在節日制作,用來待客和禮尚往來,不是日日有的。隨後帶我們參觀了他們的房屋,房屋顯得比較陳舊,門上貼著門神、對聯,堂屋中晾放著用木板一層層隔開的糍粑,屋後是一間大大的廚房,兩口大鍋閑置在灶台上,據說到了冬季一般不在炒菜,以火鍋為主。閑聊中問起今天有沒有去趕集,她說沒有,因沒錢。可見他們的生活還不富裕。還沒等到兩個小孩回來,我們只好告辭下山去。回去的路上碰上了那兩個小孩,凌生把600元生活費(每年400學費,600元生活費)給她們的爺爺並簽收,怕引起糾紛。因他們這裡還很困難,可能發生挪用的問題。老人一個勁地向我們道歉,並邀請我們去家裡作客。6:10分回到旅館,吃貴州特產—酸湯魚。飯後放煙火,睡覺。

1月27日陰轉多雲轉晴施秉15℃

吃完早餐,8:40分離開度假村,沿306國道前往飛雲洞。路面全為瀝青路面,非常好走,不知不覺時間來到9:40分,飛雲洞到了。飛雲洞建在路邊,飛雲洞牌坊權作大門。飛雲洞又名飛雲崖,號稱黔南第一洞天,屬黃平縣管轄。它是由月潭寺、月潭寺牌坊、滴翠亭、長廊等組成的古建築群。我們來時整體建築已大體維修完畢,工人正在塗抹紅牆,我們算是唯一的游客。因維修及非旅游旺季只有一個售票員和售貨員,但門口的編制表上卻還有所長等6人之多。門票5元。走過一座散發著桐油氣味的木牌樓,開闊的半封閉的院落呈現在眼前,右面是一條建在溪流上的長廊,左面是月潭寺牌坊,牌坊上有彩色立體雕像和磚雕,走進去是月潭寺。穿過殿堂一面石壁擋住了視線,石壁是天然的溶岩干涸而成,飛雲洞鑲嵌其間。飛雲洞其實就是一個淺淺的溶洞,因鐘乳石垂落狀似雲行而得名。離開飛雲洞,乘車繼續去施秉。快到施秉時路旁清澈的舞陽河水提醒我們到施秉了。11:40分到達銀星賓館(住304房,80元/間),由於天氣很好,同龍玉梅聯系壓縮行程一天。在街上吃完中餐,餐館的碗上貼有“已消毒”的標簽。沿著施秉至白垛的820縣道來到0KM處,雨後的道路正在修繕。車埳在泥裡進退兩難,在過路行人的幫助下,經過半個多小時,車終於折騰到平整的路面,代價是幾根香煙和一腳泥。改道沿老路繼續前進。在820縣道5KM處向左轉上岔路,1:30分來到雲台山門口。沒有一部車,沒有一個游人,連售票處都沒上班。大門呈城門式樣,門前是一個水泥停車場,走過大門沿著石板路走進去,遇到管理人員購票。進山有兩條路,左面一條經櫻桃溝可直達刀背嶺;右面經管理處的平房既可到刀背嶺也可到徐公殿。上山是石板路,路兩旁郁郁蔥蔥,遍布喬權木,松樹是主要的樹種。在山上遇到一老太太,65歲,給我們介紹景點,通過她的介紹知道刀背嶺這邊並不是雲台山,而對面也就是徐公殿那邊才是真正的雲台山。老人家裡兒子去逝,媳婦改嫁,她則每天上山靠賣水和零食供孫子讀書。雲台山最險處為老虎背,一座鐵索橋橫跨在刀背嶺與老虎背的懸崖絕壁之上,老虎也能被騎一騎了。返回施秉,這才留心觀察這座城市,施秉縣位於黔東南州的北部,面積約1540平方公裡,湘黔鐵路、公路通過境內,舞陽河貼城而過。城內建築相對集中,樓房層數都不高,多數是4-5層的,東街、文化街、環城路構成了主要交通線,市內交通多為三輪摩托。新街集貿市場是繁華地帶,縣委、縣政府坐落在文化街。去郵局寄明信片,買剛出爐的點心,回賓館聯系上舞陽的票,晚餐(41元/5人)後,放煙花,休息。

1月28日鎮遠晴

早餐是此行中味道最好的一頓牛肉粉。湯料是熬制的牛骨湯,加入的香料充分發揮出肉的香味。可惜為買摔炮,只享受了一碗。驅車沿818縣道約半小時(9:00-9:30)在5KM處左岔路下行,岔路沿河而行,20分鐘後進入隧洞,洞內鑿壁為燈。洞口處有售票亭,標注著門票20元/人、鐵船20元/人、木船15元/人,過節沒游客,亭內無人。前行百米到管理處,管理處前有2部長途中巴,以為是游客,卻原來是當地人乘座的長途車並非游客。購票時一問,門票原是40元/人、乘鐵船要100-150元/條,由於銀星賓館事先已同他們打過電話,因此每人門票23元,包船80元/條。當我對票價產生疑問時,他們還有許多解釋。乘上船開始上舞陽的行程。上舞陽的游覽時間要2小時。上舞陽河景區系國家級舞陽河風景名勝區十大景區之一,位於施秉縣西北部,距縣城 9 公裡,規劃面積 81 平方公裡,游覽景點 27 處。景區內原始植被郁郁蔥蔥,兩岸奇峰怪狀萬千,"太公釣魚"仙人曬靴"、"一足撐天"個性特別;"宮門雙厥"、"龍王神針"天下一絕;"人面獅身"、"八仙過海"、"金猴望月"游人目不暇接 … … 27 個景點像 27 顆翡翠明珠,鑲嵌於上舞陽河兩岸,清翠欲滴倒影漣漣,如天然盆景,如瑤池再現,天鵝出浴整個景區層次分明、對比強烈、疏密有序,構成一幅天然綠色畫卷。景區上段雄奇、中段舒緩、下段清幽,形成山情水韻為特色的水上公園。整個游覽過程中只有我這一條船,船頭像箭刺破鏡面般的水面,岸上的樹木、怪石印在水面使人分不清哪是真來哪是幻。返程時,我們將船停在了飛水寨的小碼頭,沿著曲折的石板上岸來到飛水寨。飛水寨建在舞陽河旁的山崖上,寨中全是漢族。在這樣一個少數民族占多數的山區,居然深藏著一個漢族村寨。問起與我們同行的船主,原來飛水寨是一個水電站,後在舞陽河口建設了現在的大水電站,將舞陽河截斷,水位上漲原來的水電站被淹沒,水電站的房子現在有一戶挨近的村民居住著。來到這戶村民家,漢族民居建築,人字形的屋頂,高高的堂屋,兩旁另有兩間,門上貼著喜氣的對聯。屋旁有豬圈,在房屋和山體之間利用原水電站的引水渠,養殖者鮮活的魚兒,一支威武的頂著火紅的花冠的雄雞,瞪著炯炯的眼睛警惕地注視著我們這幾個外鄉人。村民靠種水稻和打魚為生。舞陽河中生活著鱖魚、鯉魚、草魚,甚至還有娃娃魚,全是野生的,數量最多的是鯉魚。鱖魚可賣到10-20元/斤。村中的稻田旁一座烤煙房顯示著煙葉的生產。一條土路上停著一部小貨車(0.6),道路延伸進大山深處。對面山崖上紅軍萬歲四個大字清晰可見。這個碼頭是村民進出的主要通道。在管理處的長途車就是他們上岸後的交通工具。他們首先同管理處聯系,管理處派船接,每人收2元,長途車每人2元,往返要8元/人,對當地村民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我們的船主吳明海(TEL:4226800施秉、船號:黔施乘客00003號)是苗族,游船是他私人的,在上舞陽的游船中,私人只有他的是鐵船,其他全是木船,只有公家是鐵船。但公家一定要10人以上才開船,因此他的船是有一定優勢和自由的。他家裡還有耕地和一大片柑橘園,全年有2--3萬收入,在當地算是不錯的了。一路聊一路回到船上,船主居然同意我們駕船。12點上岸坐車回施秉中餐。中餐點了土雞,可惜味道一般。繼續沿806省道向鎮遠出發。道路曲折盤旋,路旁梯田如影隨形,金黃的油菜花盛開得正艷,花叢中蜜蜂忙碌的身影穿梭往來。在69KM處路左側有一天然呈洞狀的凹處,居然有人在燒香。行使35分鐘到達下舞陽。門票20元/人,船票35元/人。經了解現在鎮遠古鎮、下舞陽等黔東南的景區已被湖南張家界給整體承包經營,所以下舞陽的管理比上舞陽規範多了,規定票價,一人也開船,三人以上有導游免費講解。給我們講解的是鎮遠人佘小姐。舞陽河的相見碼頭,兩岸有迎賓鴿、三劍峰、閨門三秀、石猴出洞、詔僧師徒峰、雄獅四首、通天橋、金雞叫天門等景觀。在諸葛峽景區,可見羅漢岩、高碑湖、孔雀峰、三疊水等風格各異的景點,廳峰林立、怪石嶙峋、瀑布飛瀉、洞穴成群,構成了多層次,多序列的自然景觀。2小時結束游程驅車去鎮遠。30分鐘後到達鎮遠。鎮遠自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設縣至今,已有2200年的歷史。鎮遠縣位於貴州東部,從地圖上看,東鄰的湖南湘西中部有一凸出部分,恰像一個楔子,插入貴州東部凹處。鎮遠縣就處在這個凸凹結合部上。全縣東西長85公裡,南北寬60公裡,東部狹長而西部較寬,略呈三角狀,總幅員面積為1878平方公裡(合285萬畝),東面與湖南新晃接壤;東北部與本省玉屏縣相連;西鄰旋秉;南界劍河、三穗;北連岑鞏、石阡。地形為南北高中間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屬貴州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 1986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鎮遠被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這裡群山聳翠,諸水流青。古老而美麗的舞陽河像“太極圖”旋繞在府衛兩城中間,兩座大石拱橋像兩條紐帶橫架河上,連結兩城。鎮遠自古為由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陸要衝,也是京城與西南邊陲以及安南、緬甸、暹羅、印度等國禮物獻贈和信使往還的捷徑和必經之地,有“南方絲綢之路”要津之美稱。我們到時老城臨水的街道和房屋正在 翻修,雖建築格局仍為飛檐翹角,但新刷的牆面使人有些失望。路兩旁站滿了賣年貨的商販,有固定的門面,也有流動的推車,售賣者各色水果、百貨、對聯堆滿路面,人群熙熙攘攘,翻修的路面泥濘不堪且高低不平,只有一個半車位可供緩慢通過。臨街的鋪面多為服裝、首飾、食雜及小吃店,郵局也在其中。去郵局寄明信片(郵編:557700)。住名城賓館(302),該賓館是緊鄰的2套房共用同一電熱儲水式熱水器,水溫一直不夠,好在服務不錯,可到沒人的房間使用(去了401),有暖氣。名城賓館目前是鎮遠較好的旅館,挨著鎮委。晚餐在打著郵電公寓牌子的小店,吃了當地的特色粉。放焰火,一夜無話。

1月29日台江

早7:30天蒙蒙亮,小鎮的人們已陸陸續續走出家門,晨練、買菜與都市沒啥兩樣。鎮遠的建築依山而建,舞陽河將小鎮分為府城與衛城。當地人以建築的古老和現代通俗地將古鎮分為老城和新城。古民居主要分布在城西的四方井巷至衝子口巷之間,為依山勢民居的大門都不正對巷子,形成典型的邪門歪道。院落多為四合院,大門多為垂花門式樣,名門望族的門上還懸著燙金的匾額,如傅家大院的"封唐召澤"、楊茂興大院的"清白家聲"等。全城有24處保護單位,小巷中隱藏著有乾隆四大古井之稱且仍在使用的四方井、豬槽井。踏著光滑的石板拾階而上,路兩旁石砌的圍牆傳導出歷史的信息,巷中空寂無人,間或閃出的狗反而嚇人一跳。一陣淡淡的豆香飄散開來,把我帶入一間制作豆腐的小作坊,


精選遊記: 凱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