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靈頓公墓
去阿靈頓公墓是因為它開門最早,早上8點,而華盛頓其他景點很多要在10點才開門。我是坐地鐵去的,在阿靈頓下車,下車以後我才發現地鐵已經從地下開到了地面,我下車的地方絕對算得上是荒郊野外,而且全趟車居然只有我一個人下了車。我正在猶豫,地鐵的黑人司機從窗戶裡探出了腦袋,“where are you going?”,看來他也覺得奇怪,我一個女孩子在這種荒郊野外來干什麼。我告訴他要去公墓,他告訴我坐電梯往下。還好,走了不到5分鐘我就看到公墓的大門了。不過我一進公墓大門就有點後悔,因為清晨的公墓裡面空無一人,連游人中心都是關著的,秋風瑟瑟,滿山綿延數不盡的白色墓碑埋在厚厚的落葉裡面,說荒涼是好聽的,整個有點陰森的感覺。不過既然來了,我也只能硬著頭皮往裡走了。
沒有工作人員,沒有地圖,我只好憑著路牌和出發前看的一些介紹材料的印像瞎走了,好在沒走幾步,就發現肯尼迪墓的指示牌,我印像中肯尼迪墓和無名戰士墓應該是最重要的兩個景點,總算是找到方向了。更讓人振奮的是我居然看到了保安,看樣子這裡面還是有活人的。估計保安看見我也有點納悶,“where’re you from?”,聽我回答“China”他更納悶了,一個中國人,萬裡迢迢,不畏艱險跑到美國的國家公墓來干啥?吼吼,我也不知道我想干啥,趕緊溜吧。
肯尼迪墓有點讓我大跌眼鏡,我一直以為那個山包上最顯眼的建築應該是肯尼迪墓了(後來確認那好像是李將軍紀念館,也是他居住的莊園),最後卻發現肯尼迪墓在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地方,墓碑是平嵌在地面上的,唯一的特別之處是墓碑前點著一盞長明燈,更讓我意外的是肯尼迪居然是一家子葬在這裡,包括他那位已經改姓歐那西斯的前第一夫人(墓碑上的名字也是歐那西斯),不知那位船王有何感觸啊。
阿靈頓公墓比我想像的大多了,一個山包接著一個山包,滿山密密麻麻的白色墓碑,沒走兩步,我已經覺得有點累了。好在我又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雖然大部分墓碑都是制式的,但在某些墓地裡,很多墓碑都極有特色,幾乎是藝術品,這也給了我一些往前走的勇氣,否則,我真有打道回府的念頭了。不過公墓裡確實是藏龍臥虎,我在路邊發現了一個小小的白色的毫無裝飾的十字架(墓地裡唯一的一個十字架),一看名頭居然是“羅伯特.R.肯尼迪”,我還在一個墓地裡發現了一小批普普通通毫無特色的墓碑,唯一的不同之處是這一帶的墓碑上都有三到四顆星,居然是傳說中的“×星上將”?
在滿山的墓碑中繞了幾圈我也沒有找到無名戰士墓,不過隨著太陽出來,墓地裡稀稀拉拉也有了幾個游人,吼吼,我的心也算放下來了,否則再找不到人,我這個孤魂野鬼也只有落荒而逃了。我爬到了墓地的最高點,據說這裡原來是李將軍的莊園,現在應該是紀念館,但沒有開門。紀念館前面是絕佳的俯瞰華盛頓全城的地點,放眼望去,紀念碑、國會大廈、林肯紀念堂、華盛頓紀念堂都歷歷在目,這個絕佳的位置留給了華盛頓城的設計者(名字我記不住了),他可以永遠俯視他設計的這個美麗的城市。
我在墓地裡已經昏頭轉向地轉了一個多小時了,忽然聽到有人在大聲呼喝,這可奇怪了,因為在這個墓地了,到處都是“respect and silence”的牌子,怎麼會有人大聲呼喝呢。順著聲音走過去,哈哈,我遇到了,原來是一群小學生在無名戰士墓前敬獻花圈,呼喝聲來自主持儀式的軍人的口令,幾名軍人穿著漂亮的禮服,皮鞋一絲不染,神情肅穆,動作一絲不苟,讓我這個老外不禁肅然起敬,參加儀式的學生雖然動作不甚規範,但神情十分真誠嚴肅。此情此景,一下子讓我想起了我童年時代的類似活動,但我總覺得那時候我的敬意多少有點不由自主,遠不如這群孩子們來得真誠。
儀式結束了,孩子們已離去,廣場前只剩下了一個孤零零的哨兵。他的哨位不是固定的,會在固定的時間間隔來回走到,我觀察了他好久(我是唯一的觀眾),上槍、下槍、立定、轉身,所有動作全都十分標准到位,時間間隔也掐得很准,不由得讓我對美國大兵心生敬意。
(四)國會大廈、最高法院
在華盛頓旅游,最獨特的地方在於絕大部分的政府機關都是向游人免費開放的,而且都配有專職的導游,十分方便。其中最值得一去的是國會大廈,裡面的大穹頂真的是很壯觀,壁畫也十分精美,很多地方都可以讓你自由游蕩,走廊上不斷有政客匆匆來去,才讓你覺得身處何處。不過,在這些地方旅游要做好准備,這裡的導游大多不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口音很重,語速又快,像我這種英語尚未完全過關的同志還是比較吃力的。其中最後導游推薦我們去一個地方,但要自己領票過去,我聽半天也沒搞清楚到底是什麼地方,就稀裡糊塗地去了,發現安檢非常嚴,護照、包、照相機要上交,然後我就一個人稀裡糊塗地進入了。進去一看,哈哈,居然是國會開會的會場,真是讓我喜出望外,裡面正在討論一個什麼環保法案,人不多,稀稀拉拉的坐著,表情也不甚嚴肅,主席和參與人偶爾還互開玩笑,紀律不甚嚴明,不時有人進進出出,二樓是游客旁聽的地位,大概也就坐了幾個人吧,我停了10分鐘就起身離去了,有意思的是,晚上看電視居然看到這一畫面了,可惜沒有我的鏡頭啊。
游國會時還有一小插曲,一女孩和我搭訕,一看就是亞裔(不出中、日、韓三個來源),自稱來自加州,可是一張嘴居然問我:“你是羅馬尼亞人嗎”,簡直讓我大跌眼鏡,讓我對美國年輕人的人文知識有點失望啊。
最高法院內部景觀相對簡單得多,不過導游的講解非常專業,涉及最高法官的組成、工作方式、法庭座位分配等諸多細節,還是非常長見識的。
(五)博物館
華盛頓的博物館全球聞名,由於時間所限,我只選了幾個感興趣的博物館看了:
1.Freer & Sackler
由於這兩個博物館以收藏亞洲,尤其是中國文物著稱。因此成了我博物館之行的第一站,但一路行下來,卻有失望之感,裡面西周的青銅之類的寶物不少,但英文的介紹實在太少,而且也並不專業,缺少相應的歷史背景,看不出所以然來,我能認識的包括唐伯虎的畫之類的也沒有給我太多的震撼。因此一路行下來,沒有太多的觀感。倒是Sackler這一名字讓我想起了北大的賽克勒考古博物館,是否屬於同一系列呢,想來居然有他鄉遇故知之感。
2.印第安博物館
觀感只有兩個字:熱鬧。裡面各種各樣的工藝品非常別致,視聽資料很豐富,可惜我由於時間關系,匆匆而過,沒有太多體會。
3.自然博物館
最大的體會是,以後我一定要帶我孩子來這裡,活生生的一部自然教科書,小朋友的最愛,事實上,這館的主要游客都是帶小孩的家庭。其實對大人來說,還是值得一去,但感受不會太深。
4.國家美術館
這是我博物館的最後一站,也是收獲最大的一站。由於自己西洋畫知識實在缺乏,飛機上緊急補課,讀了一本西洋畫史,心中略有點底,但整體還屬畫盲。一進館,老老實實領了一份導游圖,花5美元租了一個導游器(強烈推薦,太有用了,可惜只有英語版,有些細節我還是沒有聽清楚),對著上面的珍品路線一一看來,基本感想是,珍品還是珍品,連我這畫盲還是能看出來的,比如說拉斐爾細膩的筆觸,就是同時代畫家不可比擬的,還有印像派的塞尚和莫奈,還有擅長畫芭蕾舞者的德加,給人感覺都是非常的美,這種美,說實在話,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
但是,整個館裡,給我最大震撼的,還是兩位畫家:
一是達芬奇,該館收藏了據說是美洲大陸唯一的一件達芬奇作品《吉內夫拉.德本奇像》,說實在話,我對達芬奇的了解僅限於《蒙那麗莎的微笑》和《最後的晚餐》,都不知道他還有一部這樣的作品,不過對於僅有十幾部作品傳世的達芬奇而言,每一幅作品的珍貴程度都是可想而知的。《吉內夫拉.德本奇像》的主題和《蒙那麗莎》類似,都是女性人像作品,作品很小,初看就是一幅普普通通的頭像。可是細細看來,人物嘴角、眼角精細傳神的紋路,表達出來的那種女性的美,真的是可以讓人沉醉。這幅畫讓我反復流連,不忍離去,也使我在心中暗暗發誓,有生之年一定要去巴黎看《蒙那麗莎的微笑》。
二是梵高,很奇怪,博物館的珍品路線裡並沒有梵高的作品,這也幾乎讓我與他失之交臂。我在博物館漫無目的閑逛時,突然發現一個房間人相對較多,而且有人在照相,這可是比較少見的。我走過去,驚喜地發現,這居然是梵高和高更作品專區。這是我第一次實質性地接近梵高,有幾幅靜物作品,還有一幅自畫像。說實在話,以前一直不知道梵高的作品好在哪裡,這次近距離一看,終於發現,梵高畫作的筆觸不同於任何一位畫家,別的畫家的作品都是平面的,可梵高的作品是立體的,站在他的畫像前,你會覺得那些顏色,那些線條撲面而來,比如說在他的《自畫像》裡,那種藍色的憂郁穿過鏡面,滲透到了畫室的每一個角落,讓每一個觀者都能感受到畫家憂郁落寞的情緒。太美了,梵高,我只能在心裡感嘆。
此次國家美術館之行,揭開了西方油畫神秘的面紗,也使我有了走遍世界幾大藝術博物館的念頭,我希望這一願望能在我有生之年實現。其實,論藏品,國家美術館遠不如巴黎盧浮宮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豐富,但其純粹的藝術氛圍應該是上述兩館不能比擬的。據去過上述兩個博物館的朋友說,達芬奇和梵高作品前永遠是人山人海,是熱鬧而喧嘩的。但國家美術館是安靜的,稀稀拉拉的幾個游人,沒有旅行團,沒有喧嘩,沒有吵鬧,只有對藝術的熱愛。在游覽過程中,很多時候我都坐在展室中間的沙發上,聽著導游器裡的背景材料,與眾多世界珍品面對面,甚至是獨自相處,那種感受實在是太美妙了,是我華盛頓之行感覺到的最美妙的時光。
(五)華盛頓國家大教堂
非常安靜的一個地方,很少游人。建築很宏大,有很美的雕花和彩色玻璃,值得一看。
華盛頓游玩的整體感想:
城市不大,很安靜,不像大城市。旅游團隊很少,大部分是自助游客,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所有的旅游景點全部免費開放,我只在國家美術館租導游器花了5美元,其余全部是free,對我們這種自助游的太具有吸引力了。而且城市的文化氣氛很重,隨便一個街角,都可能會有一個紀念館或者是一座別致的雕像,在華盛頓街頭漫步,永遠不會覺得單調。
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地鐵,標示有點復雜,剛去我老弄錯方向,但還算方便。不過設施比較舊,不如國內地鐵新,也不夠明亮。如果體力夠,徒步也是非常好的方式。
每個地方都需要安檢,一般要開包檢查,部分地方要求脫外套,反正每進一個門都需要安檢。機場安檢極為復雜,效率極低,當地人坐飛機一般提前3小時到機場,否則有可能誤機。
哈哈,我這次是搭公差之便,全程獨游,感覺很自在,不過遺憾就是沒人照相,所以我所有的照片上都沒有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