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普陀(三)游覽了普陀三大主寺,又到西天覽勝。(本來導游就要帶我們回賓館了,因老公去過普陀,提出要到西天景觀,導游才帶我們去的。因我們第二天還要趕到紹興,不看就了不及了,所以在去以前,一定要計劃好路線,否則會落掉許多美景)在普惠庵(現為療養院)門前的一棵巨大的樟樹赫然挺立,這棵900歲的老樹,樹干堅實,並不像一般老樹那樣中空,那樹葉茂密而蔥綠,偉枝四出,驕然橫空,像一條條騰飛的巨龍,真是一棵青春常在的老樹呢,它的樹干上還聚集著苔蘚類、蕨類、種子類近20科30余種植物,不知道的還以為那是老樹樹干上長出了樹葉呢,那氣勢使每個前來觀看的人都為之贊嘆,怪不得被稱為“天然空中植物園”呢。
往西天而去,必經西天門,這是由三石構成的一個石門,兩石兀立,上面橫一危石,石門狹窄,上有題字“西天法界”。從這裡游覽,就到了全山石景薈萃的地方。西天門下方有一平坡巨石,中心有一個巨大的“心”字,僅中心的點上就可坐兩三個小孩。這個字刻於何年,又是出自何人之手,都無從考證了,只知清代以前就有了。這個心面朝蒼天,博大舒展,正應了那句話“海比地大,天比海大,心比天大。”佛家以修心為上,這一個“心”字,有多少內涵,只有靠自己去理解了。這裡還有一個傳說,心字石右上有一酷似蟒蛇的石頭,它的西側還有一石酷似蛤蟆。據說,蟒蛇精經觀音指點得道,後來觀音放一蛤蟆在蟒蛇身邊,蟒蛇卻紋絲不動,並不傷害蛤蟆,這就是“佛試蛇心”的故事,這個巨大的心字,也許正是對這個傳說的妙筆點題吧。面對這個心字石,我產生許多慨嘆,其實每個凡人都會有許多煩惱,但如果能及時的讓自己解脫出來,能對周圍的人和事更加理解和包容,那他的心就算得博大了。其實幸福、快樂皆在你心中。如果你能敞開心扉,把一切美好和光明都收進去,把一切邪惡和痛苦都扔掉,人的心就能容下整個世界,經歷越多,心也越豁達。如果你無法解脫,只是因為你的修養還不夠,只需磨練,總會覺悟的。
沿山路上山,郁郁的松林中,到處奇石險峻,有的凌空獨峙,有的交錯搭接,古人的摩刻處處可見,使得自然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給海天佛國增添了許多色彩。圓通庵處在茂林叢翠之中,1919年,康有為曾留居此庵。圓通庵不遠的梅福庵,傳說西漢的梅福曾再這裡煉丹而得名,大殿左後有一洞,傳為當年梅福煉丹所鑿,頂壁泥石雖不是刻意雕刻,卻有的像獅有的像虎,十分巧妙。洞內有泉水,洞外有井水,據說甘甜清涼,但要花錢去買,我們到時因天色較晚,井已上鎖了。
隨後我們來到普陀的十二景之一的“磐陀夕照”的磐陀石。這塊石頭由上下兩石累成,上面一石高3米、寬7米,稱為陀,下邊的巨石頂部呈弧形,稱磐,兩石僅有很少的部分接觸,好像一石空懸另一石上,又像一個浮擱的大雞蛋,可它竟然千萬年如此相累相依,即使經歷了無數的地質變化也從不動搖。當我從一個石階爬到石頂時,正是夕陽西下的時刻,環眺山海,景色壯麗,山披金光,海閃波光,人更風光。
磐陀石東面不遠,有一鼓狀巨石,頂平如台,傳說為觀音大師的說法台。盤陀石西邊有一石,酷似臥在路邊的水牛,據說是水牛趕來赴法會,卻遲到羞於近前,所以化成一頑石。二龜聽法石應是最有趣味、也最逼真的了。岩崖上有兩石酷似海龜。一龜趴在崖上回首顧盼,可能是在等它的伙伴,另一龜懸伏在崖側,昂首伸頸,似在追趕上面的龜,據說這是龍王派來聽法的,卻因入迷忘了歸期,化成石頭永住普陀了。二龜聽法石的上端還有許多奇岩怪石,被稱為53參石,有人說是53位羅漢。其實山石的形狀自然天成,全靠自己的想像和欣賞。
春天的普陀確實美麗,據傳此地多野梅,所以普陀山也稱梅岑,西邊的山灣為梅灣,又呼作前灣。此時,春回大地,青山綠樹,襯映著點點紅斑,煞是一番美景。在萬像更新的春天,歷代來游南海普陀名山的文人,更是觸景生情,由於季節更替.聯想到人的歲月流逝,因而懷古、戀今、感物、傷神,留下了許多絕妙詩句。
走停之間,來到了普陀山梅嶺西麓的觀音古洞。洞似一大型石室,天然生成,洞內有一石柱上廣下銳,倒注入地,有垂雲倒浪之奇。洞周石壁和柱子上都雕有觀音像。洞旁建一庵,明萬歷年間為茅篷,清康熙年間成庵宇,道光、光緒、宣統年間又陸續興建,1983年,大殿內由浙江美術學院雕成觀音坐像一尊,目光慈祥,妙相莊嚴。洞後古樹成蔭,巨石層疊,上書"大士重現"四個大字。
此時,天已暗了下來,還有許多景觀沒能細看。留待下次吧。回到紫竹林,已是掌燈時分,在一個導游推薦的農家飯店吃了些海鮮,味道一般。在月色中漫步回賓館,可見疏枝淡月,島礁朦朧,島上野花幽香撲鼻,真真令人陶醉。累了,美美的睡個好覺。

(心字石)

(千年香樟王,空中植物園)

(磐陀石)

(二龜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