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山漂在海裡,綠綠的,樹叢裡隱隱的點點樓閣。那條路泡在海裡,從岸邊直伸向那座山,多多少少的有幾道彎。如果再直一點,就更像一管筆,也就更配那座被叫作筆架的山。
就這麼走下去,在一個早晨,踩著這條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路,走向那座海中的仙山。
路是由拳頭大小的石子堆成,走起來很硌,所以只能是走得很慢。不過走得慢也有慢的好處,正好能看看兩側的海,再看看對面的山。一邊是錦州的港口,一邊是無邊的渤海——都是有些混濁的、北方的海,靠海的路邊,到處是大大小小的牡蠣殼,指甲蓋大小的螃蟹在匆匆地爬著。
路有三、四裡長,路上有賣海貨的攤兒,都是孤伶伶地,一人、一筐、一籃,擺著上光了的貝殼、晾干了海星、裝著蝦醬的瓶、盛著海蜇的罐……還有的就地挖坑,灌進海水,裡面是一坑巴掌大的活蟹。
走著,走著,路有時也被海水截斷,趟過去,鹹腥的海水漫過腳面。這種路段的前後肯定有賣塑料拖鞋的,讓那些穿著皮鞋、旅游鞋的游客們不得不掏錢……
就是這麼著趟過了海,上了那座長滿了綠樹的筆架山。上到那座完全是石塊搭成的樓閣的最高一層,看海。
下了山,就登船離岸。已經是中午了,在船上去望那來時的路,看那座被稱為“天橋”自然這神作,慢慢地消失在海面。
漲潮了。
那路上還有人在走著,越走越急,越走越趕,路越來越少的是連,越來越多的是斷。早起漫過腳踝的水已及了膝,沒了腰,眼瞧著那路上的人就不是在趟,而是在游了,那麼地快……
船停在了天橋端頭的最後一段,棄舟登岸,正看見水流過來,流過來就不再退去了,前面一位走旱路,後面一位就趟水,不過隔了兩三尺遠。
等站到岸邊的觀景平台上回首望時,那筆架山已成海中孤島,去時走過的那條路,已經完全埋進了海水的下面——不過明天早上它還會出現,潮漲潮落,對於海,這自然並且平淡,對於遠道而來的人,就算是一睹了天下的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