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朋友紅豆草發表婺源游記第一次以這麼時髦的方式出去旅游,告訴同學們的時候,他們都驚呼:我們果真生活在農村,TMD新新人類是這樣生活的啊!哈哈!
我是與網上的驢友們一起去的婺源,無意之中看到了一個網站,就鑽了進去,看到正組織去婺源旅游,最開始有點猶豫,想和陌生人一起旅游肯定會很無聊的,但婺源號稱"中國最美的農村",對我有著猶如神話一樣的吸引力,於是放下包袱,只身前往!
3月24日:終於到了出發的時間,我帶了一堆吃的,乘地鐵來到了人民廣場,來上海這麼久,但是一點都不熟悉,尤其是人民廣場這裡的10幾個出口,常常讓我暈頭轉向,還好,一出來,我就認出了卡卡和羅羅,我們的活動大家以網名互相稱呼,而我就以紅豆草暢游天下。卡卡說來竟是老鄉,年齡和我相仿,說她20年之前生活在內蒙古,後來家搬到了北京,現在上海工作,我們三人一路同行,尋找其他的網友。
如果只是待在學校裡,周末肯定是一片蕭條,而在這裡則是另一番景像。博物館前是各個俱樂部集合的地方,我們終於找到了斑竹小二和其他的驢友,由於之前見過面,又都年齡相仿,大家很快就聊了起來,我站在路邊的花牆上,興奮的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有許多人從裝束上看就是徒步一族,穿著鮮艷的登山服,肩上扛著半人多高的行囊,大概是睡袋和帳篷一類的,胸前也多掛著大炮一樣的相機,專業的不得了。意外的是竟然碰見我的倆個學生,第一次碰見不是 同學的熟人,而且是在人民廣場這人口密集的嗲憤怒感,驚喜的很,隨便聊了幾句,倆小子對我的行動相當羨慕,在嘖嘖稱嘆中揮手告別!
7點30分左右,我們的大巴車終於出發了,全團33人,我認識了同座 的婷婷糖糖,也就是我未來倆天的伙伴。由於是夜行,路倆邊的景色看不清楚,只知道路過了幾個收費站,去了幾次廁所,還經“天曉得”推薦,買了個熱乎乎的大粽子,成了我至今仍念念不忘的美味,一塊大肉,一個蛋黃,再加上幾個飽滿的栗子,吃起來軟軟的,香飄四野,回味無窮,現在寫起來仍有垂涎欲滴的感覺。
到達婺源縣城的時候,已經是凌晨4點左右,我們入住的是新苑賓館201室,雖然7個小時的路程,已經讓我腰酸背疼,但躺在床上睡意全無,一晚上我一會聽見鞭炮聲,一會聽見嗩吶聲,好像有人家出殯的樣子,嚇的我一身冷汗,怎麼也睡不著。等到6點多的時候,外面的公雞已經叫個不停了,樓下的早點鋪子也傳了乒乒乓乓的生硬,我迫不及待的叫醒同屋的婷婷,去看看晨靄中的婺源。
繞著婺源走了一圈,才發現原來我的理解有誤差,婺源只是一座很普通的小縣城,有超市,有高樓,我們真正要去的是婺源的農村,那裡才有我們要看的油菜花。
我和婷婷沿著“書鄉路”來到了一坐橋邊,這座橋連接著婺源的新舊城區。遠遠看過去,老城區的黑白建築籠罩在一片霧氣之中,朦朦朧朧,有一份神秘的美感。
婺源的建築是以徽派風格為特色的,白牆黛瓦,馬頭式的屋檐,與北方的紅磚房截然不同。橋下流水邊有幾個當地的婦女正在洗衣服,第一次看見別人用那木捶在衣服上砸來砸去,和電視上演的似的,洗衣服的旁邊,一個阿姨正在洗菜,流水把菜衝地青翠爽心,絲毫不見肥皂的泡沫,而水的下游還有一個人在洗著紅鯉魚,一條河水,幾乎凝結了生活的全部,是一種活生生的感覺,就像裝在竹藍裡洗干淨的衣服,五彩繽紛,賞心悅目。
我和婷婷一路走了想吃點地方有特色的早點來填飽肚子,洗衣的大姐告訴我們,這裡有用艾蒿做成的小吃是值得嘗嘗的,綠綠的顏色一找就能看到,河後面的市場裡面就有的賣。告別了他們,我們就衝向市場,尋找傳說中的綠色精靈。
市場裡人很多,經營著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一片片亮色充斥著我的視線,有一種不可言狀的鄉土氣息,而穿著中山裝,解放鞋的老漢,守著一群水靈靈的白蘿蔔,在散步的雞兒,狗兒中間招呼著生意,給我一種時光倒流,回到80年代的感覺,淳樸中透出生活的悠閑,憨厚的笑容寫滿對生活的感恩,喝著5毛錢的豆漿,吃著剛剛買到的冒著熱氣的綠色小餃子,微辣,餃子裡面是腌制的梅干菜,甜中有辣,有鹹,恰似生活本身的味道。
再一次坐上大巴,就是我們真正的目的地------婺源農村了。路倆邊青山環繞,偶爾可見片片油菜花,大家都議論紛紛,因為我們都期待著大片大片像海洋一樣的花景,所以對這樣的小CASE根本不放在眼裡,但沿途仍有一處,在全車人的驚呼中,司機停車,讓這些人,舉著長槍短炮,盡情的拍了好久,燦爛的油菜花,陽光的顏色,環繞著景致的房子,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去,都是一張明信片的樣子,靜靜的賞花,嘴也會自然的裂開,心和油菜一樣開了花。
我們的第一個目的地是李坑,坑在這裡是“溪”的意思,最早建村的李知誠,順著蜿蜒的溪水安家落戶,後代不斷建設就有了現在的“李坑”。旅游業在這裡已經小成氣候,停車場上站滿了各種載量的車,售票處也是堆滿了人,五顏六色的導游小旗舞動著,喇叭裡傳來或男或女,或粗或細的各種解說詞,一片喧嘩,我帶著導游證,免去了排隊的辛苦,大模大樣的鑽進了坑裡。
最初的見面是失望的,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重建的文昌閣,沒有經過時間洗禮的它,有著太年輕的面孔和偽裝的痕跡,閣後面的小溪裡則並列著數只竹筏,溪水顯的就更窄了,濃厚的商業氣氛讓人心痛,不過盛開的油菜花彌補了很多,愛美的姑娘和小伙都進了花叢,臉上是燦爛的笑容,仿佛要與花爭蜂搶蝶一樣,毫不示弱。
一會工夫,我看到了一個維持秩序的大爺,大爺氣呼呼的對鑽在他家菜地裡的人群喊著“別踩了他的花”,可花中的人似乎已經忘記了腳下的花是人家的生計,還有人說,我們交了門票錢,踩你點花有什麼!後來的談話我才知道,村裡的門票對老百姓收益不大,大爺說著當地的土話,我聽不大懂,但看的出他一臉的無奈,當我提出和他合影時,大爺露出燦燦的笑容,要我給他2元錢,一剎那,我的心涼涼的,果真和我學習的理論書說的是一樣的,淳樸的農民在猶如潮水般游客的衝擊下,會變的更加狡邪,更加功利,我似乎看到了又一個周莊,也看到了一種消亡,一種說不出的悲哀。
沿著指示牌,順著溪水就來到了居民們生活的地方,這裡全是黑白建築,高高的圍牆,黑黑的屋子,狗們到處竄著,對過往的人群已經不加理會了。端著飯碗的阿婆,邊用筷子往嘴裡扒拉著米飯,邊瞪著眼睛看著我們。而我也用好奇的眼光欣賞著他們這種吃飯的方式,欣賞著處處懸掛的白菜,欣賞著成堆的木柴還有木屋式的廁所,欣賞著小攤邊賣花的少年和賣米糕的老太太,還有大塊大塊懸掛的蠟肉,一根根青青的甘蔗。。。。。。不自覺的總想起那個笑話,人到動物園去看猴,而園裡的猴媽媽對寶寶說著愚蠢的人的故事。我們這些不速之客,猶如野獸,侵入別人的生活,卻絲毫沒有內疚心理,還以上帝的姿態接受著他們的服務,改變著他們的生活,走時還有留下一堆垃圾和一片埋怨!
從李坑出來,下站是汪口,天公不做美,竟然飄起了雨花,小二介紹說汪口只有祠堂,如果門票超便宜的話就進去看看,後來只有4個人走了進去,我又是無票進入,祠堂正在維修,各種方向的架子下面塞滿了各種表情的游客,我跟在一個聲音細細的導游後面,才知道了祠堂的歷史,祠堂七層鏤空的精美,和橫梁上各種圖案後面隱含的意義,慨嘆於古人的聰明才智,也為自己無法講述愧對旅游專業而感到自責。
汪口屬於自費項目,玩的人不多,又沒有什麼值得“狂烘爛炸”的攝影佳處,所以大家都早早的回到車上等待了,3個從蘇州來的驢友不知道哪裡去了,遲到了1個多小時,招徠大家的指責,說的小男生一句話不吭,緊張的不得了,不過看他們跑的渾身是汗,氣喘吁吁的樣子,我們早已從心底原諒了他們,他們肯定也是急的想飛起來。。
車行了30分鐘幾到了今天要留宿的曉起,這時的雨已經很大了,小店老板冒雨在村口迎接我們,曉起的路多為石板路,但進村的路則滿是泥濘,害的我們都像泥猴一樣,站站驚驚的走著每一步。
我們入住的是當地人開的招待所,收拾的很干淨,只是由於是新建的房子,沒有了古樸的感覺,加之老板以愛女的名字命名,“璐璐賓館“這個時尚的名字更顯得現代,與古鎮風格不大協調。老板家的女兒很漂亮,大大的眼睛看上去特別機靈,牆上掛著很多她的照片,還有一張是從報紙上剪下來的,寫著什麼“婺源農村小學生坐在新教室裡讀書”,一看就知道是宣傳什麼新舉動的,受到關注的背後是不可掩飾的當地的貧窮與落後。
我和婷婷冒著雨在曉起繞了幾圈,雨很大,弄堂很窄,走著走著才發現又回到了原來的地方。家家的門都是關著的,偶爾開著門的屋子看上去也黑的一塌糊塗,我不喜歡這種陰暗的建築,即使不下雨,身上好像都能長出青苔的惡劣樣子。
曉起村有這樣幾大景點:古宅,百年老樟樹,還有倆口古井,我們在一個漏著雨的大屋子裡面買了一套茶葉,因為小姐介紹的非常好,雖然有背誦的痕跡,但仍看的出一份熱情。4種茶葉功效不一,正好送給身邊最親的人。可惜的是這裡沒有什麼好吃的,只買了倆包酒糟魚,支撐著我在老樟樹下轉了三圈:一圈升官,二圈發財,三圈保平安。
回到飯店吃晚飯的時候已經6點多了,4桌人馬團團圍坐,小店供應的飯菜很實惠,米飯都是用那麼大的木桶裝上來的,只是口味有點淡,我只喝了很多湯,回到房間又補充了一頓餅干。房間住的4位,除了我和婷婷,還有VIVI,她可能是驢友中年齡最小的了,長的很健康,大大的眼睛,穿戴休閑,像男孩子一樣爽朗,愛說愛笑,言談中看出去過很多地方,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旅游愛好者。另一位可能是來自四川吧,同來的是她的姐姐,姐妹二人長的很像,皮膚都很好,而且很善談,且很幽默,妹妹侃價能力超強,我們隨後購買的小東西基本都是由她定價的,便宜的令我們跌破眼鏡。我們幾個輪流洗澡,這的水忽冷忽熱,讓我們一會吶喊,一會尖叫,而姐姐說,她洗的時候一直都是溫水,妹妹就說,你喝熱水都從來不閑燙的,逗的我們都哈哈大笑。
住隔壁的83美眉,簡直就是來倒貨的,買了一堆木刻的小東西,還有蠟染的衣服,讓我們看時裝秀一樣欣賞了好久。
3月26日起來了,昨天睡的不錯,今天天氣也很好,最後一站是江陵,據說那裡有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是團裡很多人的終極目標,我們換乘了小一號的巴士,路上全是泥,車身也噴的面目全非,連車牌號也難以看出來,一路搖晃,坐在後排,身前是過道的男生一路緊張,生怕把他甩出去,來個狗啃屎,哈
剛下過雨的路實在太難走了,簡直是有多少土,就有多少泥,路上還有工人正在修鐵路,那種裝載鋼筋水泥的大車把路壓的坑坑窪窪,踩在上面就能陷下去的樣子。原本40分鐘的路,走了1個多小時,終於到了,當看到漫山遍野都是金燦燦的花的時候,反倒說不出話了,驚嘆的只能用“啊”“啊”來表達。這裡已經有了很多人,都背著各種各樣的設備,從山頂看下面,黃色的梯田,一片一片的,遠處的裊裊炊煙,錯落有致的民居,無處不是風景。
可是由於時間有限,我們只是匆匆的從江陵村裡穿過,我和同行的羅羅被落在了後面,一直在緊張的尋找著隊伍,無暇欣賞民居,到這裡仿佛就是為了離開這裡,我們像河水一樣,繞著村子流了一圈,又不回頭的流走了。油菜花、桃花,還有閃著金色光芒的草垛,真是美啊,以至於後來我們都審美疲勞,看到什麼都沒有感覺了。大家對著油菜花拍了好久,每個人都遠近高低各不同的選擇角度,我已經不大想拍了,旅游者和攝影家的區別就在於:我可以啃著蘋果在路邊曬太陽,而他們卻要扛著沉重的三腳架向前衝啊,衝!
回去的路上更是妙趣橫生,泥濘的路被來往的車壓出了水,車一過就會濺出一群泥巴,路上滿是裝滿人的卡車,在露天的車廂上,每個人都是興奮的、喜洋洋的,他們衝著車裡的我們大喊,我們也回應他們一陣HUHU,都是陌生的朋友,在共同的追求中,片刻就融合在了一起。他們成為我們的風景,大家舉著相機拍攝他們的窘態,他們也毫不在乎的配合著,哈哈,如果是在平時,誰都不會坐這種車的,而現在,站在車廂上的他們倒是顯的更自豪,他們似乎比我們領略到了更多的東西。以致於坐在後面的男生羨慕的說,還是他們那樣好,痛苦的為自己舒適的坐騎而惋惜。
一路狂歡,一路顛簸,在大片花中,我們離開了江陵離開了婺源。
最後想以一個電視劇的名字結束本文,“幸福像花兒一樣”,而我們擁有了那麼多花,你說,我們有多麼幸福!?

(婺源中的油菜花)

(油菜花中的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