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束河(6-14)束河是離麗江不遠的另一個古鎮,比麗江保留得更原始一些。很巧,我們攔到的出租車司機正好是束河人,直接帶我們穿過一片村莊,步行去束河古鎮。走在鋪滿金色的稻草的鄉村小巷裡,看著用土磚、石塊堆砌的屋舍,聽著每個院牆裡發出的看家狗的叫聲,簡陋中透出一種生活的樸實與寧靜。突然有了想畫畫的願望,多久沒有寫生了,只能用數碼來記錄了。看著我們興奮得拍個不停,師傅笑了:“你們真是有心人呢,我帶過的很多人,從來沒有人喜歡這裡呢!”然後開始一路給我們講起在這個村莊裡所發生過的事情……的確,比起麗江來,束河要寧靜很多,雖然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酒吧和咖啡吧,但比起麗江來,這裡更多了一種田園風格的氛圍。河邊支起的木窗、浸泡在水中的啤酒桶、開在窗前的鮮花、成串的玉米、放置在屋頂上的老式竹躺椅,處處都能看到一些不一樣的風景……路過一家酒吧,深灰色的牆面上用藍色塗料寫著一段話:“有些路,是在地圖上能看到的,標注著開始和結束;有些路,是不知不覺走上去的,不知從哪兒開始何處結束……這樣的路,走上去了,再回頭,已無路可循,這樣的路,也許不能走一生,但如若不走,會一生遺憾!有些路,注定……路過……”就像一道光在心頭劃過,如此簡簡單單的一段話,卻擊中了我!讓我陷入不可言說的復雜情緒中。有些路,注定路過,就像有些人注定會被遺忘;有些路,永遠也不會再回頭,如同應該放棄的傷痛往事;還有些路,必須一直抱定堅持走下去,就像我們曾經義無反顧去相信和追逐著的夢想。不管心有多重,我相信,有一天,我能夠做到,如何卸下心中的重擔……想起一句話:生活在別處。——那麼,這種狀態是一種尋覓還是一種逃避呢?生活得久了,是會忘掉自我還是會找到新的自我呢?也許,只有靜靜地在“別處”生活一段時間,才能夠真正解讀。而我只是一個匆匆的過客,能夠收藏一些美麗、拾獲一點感悟,已經滿足了……路過九鼎龍潭的時候,一個當地的小男孩好奇得跟了過來,黑紅的臉蛋上是憨厚可愛的笑容。我們只給了一把瓜子,他就開始蹦跳著跟隨著我們。我們這邊不停地拍著照片,小男孩就不停地拾片葉子、摘朵小花給我們,還搞笑地把一朵小紅花認真地別在我的小包上,真樂!每當我們要給他拍照時,他就很臭美的對著鏡頭,擺出各種姿勢來。真是可愛的很!走完束河,CAT向師傅打聽附近的手工蠟染廠,只剩下唯一的一家了,其它的隨著束河的改建都已經遷走了。真有些擔心,在不久的將來,束河古鎮也會成為第二個麗江。蠟染廠寬敞的院子裡掛滿了大幅的蠟染布,顏色、圖案都是在商場裡難得一見的。巨大的木制染桶有一人多高,不知道染布的時候是不是需要拾梯呢?四周房間裡是各種蠟染成品:衣褲裙衫、鞋帽背包、桌布床單等等。我們居然同時看中了一種寬大的粗布衫,由一塊布拼合而成,前後印著抽像的蠟染圖案,穿在身上晃晃蕩蕩,就像以前學畫畫時喜歡穿的民族打扮。我們相互取笑著:多大年紀了還扮學生呢!不管了!到最後,我們還是各自選了喜歡的圖案。12、麗江周邊(6-15)夜晚的麗江又下起了雨,打亂了我們想去周邊逛一逛的計劃。想不到一早起來,雨居然停了,於是我們又活了,趕緊打電話給張師傅,繼續包他的車出去轉。先到達的是拉市海,在我們來麗江的路上就曾路經並且遠遠的觀望過。拉市海是一片濕地公園,說是海其實是一片很大的湖,湖面漁帆點點,湖邊是綠得晃眼的草地和破舊的漁船,可惜沒有陽光,天空和水色一片片蒼茫。大片的蘆葦是這裡最美的景了,枝葉茂盛得高過頭頂,滿眼蔥蔥茂盛,如果是在蘆葦盛開的季節就會更美了。路過幾座小亭,幾塊木牌吸引了我,塗滿彩色底的木牌上,分別畫著一些人形模樣的圖樣,導游告訴我們,這是東巴文,分別寫著“愛”、“相伴一生”和“合家歡樂”的主題。我認真的看了看,“愛”的畫面中,在一個圓形的、類似傘狀的圖形下面,兩位代表男女的人形並排而坐,面視而笑。再看“相伴一生”的內容,同樣的傘狀的圖形下,代表男女的兩個人形正在齊步前行。最後“合家歡樂”的畫面中,在男女之間,多了一個代表孩子的小小人形,而圓形的頂變成了類似屋頂的尖角圖形。從“愛”的主題到兩人世界、再到家庭的和諧,每個畫面都活靈活現地表現出最簡單的的內容,也是對幸福生活的最單純、直接的詮釋……午飯時,張師傅帶我們去東薦河一家地道的納西人開的飯館,地道的腊肉土雞純火鍋簡直是美味極了。聽師傅的介紹,原來在這一帶居住的都是麗江古城最早的一批住戶,自從麗江被開發以後,大部分的居民都不再下地種田,每年只依靠出租院落的收入就足以填補生活。說到這裡,張師傅忍不住搖頭嘆息,我也不禁在心裡一聲嘆息,想不到麗江在給人們帶來富裕的同時,也讓他們學會了安逸度日、不思進取。下午趕去周邊的“東巴谷”公園,據說這裡是東巴文化的傳承中心。東巴文是納西族特有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唯一存活著的像形文字、文字起源的“活化石”,從形式上看,很像甲骨文,但比甲骨文更加圖形化,最早寫在木頭和石頭上。單獨的東巴文總共只有1600個文字,但通過形像的組合,卻能夠表達出所有想要表達的內容。不過在納西族,只有祭司“東巴”才懂得運用這些文字。東巴們用圖形、像形文字把民間流傳的的故事和民俗、祭祀、婚喪等內容都記錄下來,所以東巴們是納西族民間文化的記錄、見證者。在東巴谷的展示廳,我們見到了一位資深的東巴,穿著緞袍,頭戴彩色東巴帽,先問我們需不需要占蔔。我先試了一次,用幾顆塗有黑點的牙形貝殼,撒在一個大黑盤中,東巴根據黑白點的順序和數量,在書中翻出對應的蔔文,然後解說為:蔔者天生為智者,需不斷進取、繼續深造、不言倦怠,可大有作為雲雲。聽不出這卦的實質,只能笑笑,就當作一種勉勵吧!接下來東巴給我們每人寫了一幅東巴文字,我要的文字是:祝全家平安幸福。“家”字很容易看明白,就是兩個人形在一個房屋狀的圖形裡面,而最後一個圖形是兩排張開的牙齒,喻為開心的笑。在東巴谷“匠人街”的街口,一只寫著“天下無雙”的超大草鞋像一個大招牌高高的樹立著,讓人很自然地聯想到同名的電影。走進街道,沿路是各種各樣的民間手工藝的作坊店鋪,一一參觀下去,從東巴紙到紡織、竹編、釀酒……雖然有點民族村的性質,倒是了解了不少的制作方法。生活在這裡的四個民族“納西族”、“傈僳族”、“他留人”和“普米族”,個個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當我們聽過篝火前老人的獨奏、路過整豬做成的豬標本、吃過火炕堆裡烤熟的崩豆、跳過歡快的迎客舞蹈,那些帶著傳奇色彩的民風民俗多少還是滿足了一下我們的獵奇心。可是對於東巴文的探奇心,也只能止乎於此了。除了一些像征性的東巴文字圖騰和東巴文化儀式表演,我們無法感受到太多東巴文化的實質核心,畢竟,那裡面濃縮著一個民族文化的所有內容:宗教、信仰、習俗、根源、思想……再去另一個“玉水寨”風景區,幾乎就是圍繞著一個“神泉”人工圈起來的景點,神泉據說是從玉龍雪山頂融化而來的雪水,經過2400米的岩石滲透後從石縫裡噴湧而出。神泉的旁邊是一片湖水,成千上萬的虹鱒魚在清潺透亮的泉水中穿梭游戈,成了玉水寨一道獨特的景觀。玉水湖中游滿上千條黃色的虹鱒魚,碩大的身體看起來其實有點可怕。接下去的古文化展演,我們沒有趕上演出的時間,也沒有什麼耐心再等下一場。一直到東巴壁畫廊,我們才算有了興趣認真的欣賞了一遍。天堂與地獄、祭祀與占蔔、戰爭與和平、愛情與婚姻、生存與環境在形像化的故事情景中表現無遺,這也是納西族東巴文化中一個重要的部分。雨又開始下起來,我們匆匆往山下趕去,只見漫山遍野的野花在風中搖晃著,帶著雨水的花瓣,濕濕的,顏色明艷得讓人心動!回到麗江古鎮時,已是黃昏了,雨停了,而我們在麗江的日程也要結束了。在最後的購物過程中,我不斷在思考關於麗江的定義,事實上這個問題從我到來的那刻起就始終在圍繞著我。可是,到臨時時,我仍舊沒有答案。似乎是第一次,我對於一個地方,說不出喜歡與否。可是我知道,它還會在我的記憶裡存活下去,不管以一種什麼樣的姿態。

(束河)

(束河)

(束河)

(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