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是揚州最美的季節。隋煬帝三下揚州都沒看到的瓊花,開了;中西合璧的晚清第一大宅—何園,熙熙攘攘;乾隆坐在漢白玉的二十四橋上釣魚;而我在富春裡咬一口蟹黃滿滿的湯包。
越來越喜歡中國古典園林。一亭一榭,一樓一舫,都蘊涵著多少古往今來的故事。我喜歡坐在院中的池塘邊,想像著這大院子裡,曾經可能住過的人,和曾經可能發生過的事。看到何大小姐的臥房裡濃濃西方風格的家具,我猜想她一定是個會說流利英語的大家閨秀;來到園子角落裡的何大少爺的書房,我能深刻地明白“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的榮耀;在曾經被當作戲台的天下第一亭裡,我能隱約聽到揚州鹽商們的繁榮興盛……這一切,是那麼的遠,又那麼的近。
中國四大古典園林裡,揚州的個園也獨占一席。喜歡賞味文字的我一直固執地認為,之所以起名“個園”,不僅僅是眾所周知地因為主人深深地喜愛園裡上百種風格清麗、君子之風的竹子,而是因為“個”字本身就是個意味深長的中國字。“個”,長得像竹子,筆畫簡單,但卻是中文裡使用頻率最高的量詞,也最能體現出園主特立獨行、與眾不同的心意。漫步園中,移步間就能欣賞到舉世無雙的四季假山。春山筍石參差,修篁弄影;夏山中空外奇,濘潭清冽;秋山黃石丹楓,峻峭依雲;冬山宣石層疊,積雪未消。
揚州美得就像個不會打扮的少婦。稍顯破落的城市,略帶粗俗的方言,依然掩蓋不了瘦西湖的清秀和脫俗。臨塔觀湖,蜿蜿蜒蜒,若斷似續,欲說還休,瘦西湖就像一個故事,帶著點憂傷,帶著些惆悵,曲曲折折地伸向遠方。
1200年前,鑒真大師從揚州的大明寺東渡日本,1200年後,鑒真大師的舍利子從日本送回到他的故鄉。我想,是不是因為有這樣的大師曾經生活在揚州,所以揚州才一直保有一些揮之不去的靈氣呢?混合著一些些佛教的儒雅,殘留著一些些鹽商的貴氣,在園林,在寺廟,在湖邊……
=================
Welcome to Sissis space: http://***/princess-sis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