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3日上海至揚州/鎮江家庭自駕2日游(游記+重要景點知識)
基本行程:
5月2日
7:00上海開車出發
10:00到達揚州市區入住賓館
簡單午飯
游瘦西湖
游何園
晚上怡園飯店享受正宗揚州菜
飯後余興節目去足底按摩
5月3日
冶春茶社早茶
游個園
12點左右開車去鎮江,車程1小時左右
游金山寺
返回上海
行:
去:滬寧高速過江陰長江大橋
回:過潤揚長江大橋走滬寧高速
高速單程收費150元左右。
點評:雖然上海往揚州走潤揚大橋稍微遠些,但是建議你即使不去鎮江也選擇至少單程走一次潤揚大橋。此大橋05年8月才開通,建造宏偉非常且暢通無比,可以作為必經景點。
住:
5/2晚 住宿 揚州大學虹橋專家樓
電話:0514- 7975275RMB300/間 (5/1期間價格)
揚州大學瘦西湖校區(原揚州師範學院)樓前免費停車
點評:地段極佳,與瘦西湖景區南大門和美食街四望亭路比鄰;又因身處大學校園內,所以鬧中取靜;硬件設施相當於3星級標准;如此旺季對應300元的房價算是物有所值,值得推薦。
食:
怡園飯店(晚飯):四望亭路1號,美食街東首。
點評:其招牌菜之一蟹粉獅子頭(15元/只)的確美味,其他如大煮干絲、魚頭等味道一般,揚州炒飯做得可能比不過一些老字號的小吃店。從性價比(包括地理位置、就餐環境等)來說整體上還算不錯。
冶春茶社(早茶):豐樂上街10號,從瘦西湖步行大概15分鐘。
點評:缺點明顯,味道不錯。
大家游記中寫的15元/人套餐只適合於3人以下,3人以上不賣。如果是3人以上,就只能被迫點30元-60元/人的套餐。事後發現,人數多於3人的散客要想享用15元/人套餐可以采取一相應政策,就是分開坐、分開點,化整為零。
不知是否因為是旅游旺季,服務員說不能單點。
15元的套餐只有包子,非常適合早茶需要。
30元以上的套餐,有6個冷菜、湯面、各種包子(包括大湯包)。
就餐環境很一般,挑剔點的人甚至會覺得有點髒。
服務態度很一般,上菜超慢,性急的人甚至會忍不住自己跑到廚房拿水壺加水。
唯一對得起大家推薦的是,包子和湯面的味道的確非常棒。
建議大家不要在節假日去,或者即使節假日去的,早上最好選在7點之前到或者11點以後。
順便補充下:淮揚菜就是維揚菜。千萬不要以為店家們寫了錯別字了。
嬉:
揚州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此話一點不假,街上到處是小吃店和洗浴中心。
我體驗下來,足底按摩店的手藝沒有比上海更好,消費水平也差不多。
游記:
事先對選擇在5月2日如此旺的日子裡游玩揚州的期望值定得比較低,所以總體感覺還不錯。
我們一大家子兩部小汽車出行,因為司機之一技術不是很純熟,所以車速控制得中等。一路上高速公路標志明顯,走彎路的可能性很小。我們選擇的是在揚州的第一個出口揚州東下,事後證明可能從揚州西下離瘦西湖景區更近。但好在揚州城不大,市區裡開車逛逛也很不錯。揚州大學瘦西湖校區也很好找,從大學東大門進即可。
由於賓館地段實在太好,又是免費停車,所以我們選擇當天接下來的行程步行。
比鄰的四望亭路上的確小吃店眾多,稱為美食街名副其實。我們就近挑了家小吃店,正對著柳湖路(旁邊是華聯超市),點了獅子頭(3元/只,沒有蟹粉,比上海做的清淡,一人一只沒有問題)、揚州炒飯、揚州小籠包、魚皮餛飩,10個人花了100元,吃了個夠飽。
飢飽的問題完美解決後,一行人沿著柳湖路散步約10分鐘,即來到瘦西湖景區南大門。現在的門票真是貴!瘦西湖80元,個園40元,何園40元,三個地方的聯票是120元。等於買聯票送一個園,建議大家時間允許的話還是買聯票吧,門票多日有效。兒童1.2米以下免票,1.2-1.5米的半票(聯票沒有兒童票)。瘦西湖白天營業時間到17:30,因為是五一旺季,聽說另有水上夜游活動。
游客自然是多的,但還沒到不能忍受的地步。瘦西湖,真的就是瘦一點的西湖。兩岸的風景不錯,風吹垂柳,水波蕩漾的。橫跨兩岸有橋無數,我記得住名的只有五亭橋和二十四橋。前者看著還不錯,後者就只是因為某首名詩提到此橋而出名了。
在瘦西湖兩岸信步走走,有好看的風景就乘人少時大家合個影,趕上木偶戲開演就看一出“東郭先生和狼”,發現少量未謝的瓊花就可勁的欣賞一番。
廣義的“瓊花”,不是具體指某種花,而是泛指美麗的花朵,“瓊”即美玉,古今漢語語彙中常見的“玉樹瓊花”就是這個意思。但要說到揚州瓊花,就是專指一種叫聚八仙的植物了。一般在每年的4月初開花,花期半個月左右,開放時不止一朵,而是很多小朵聚集在一起,呈螺旋狀排列,有些類似於向日葵。聚八仙外圍一圈稍大的花朵為不孕花,其作用是吸引昆蟲,一般為8朵。聚八仙的一種常見變種是木繡球,目測主要區別是木繡球長得沒有瓊花高,只有白色不孕花。(以上花知識是事後補課得知的)
我們選擇在五亭橋坐電動船,35元/四人/小時。從五亭橋出發經二十四橋至北大門附近後返回,來回正好是一小時。一開始的一段河道比較驚險,大游船、手擼船、電動船、腳踏船乃至最原始的手劃船,爭相駛在並不寬的河段上,很有點百舸爭流的意思,駕駛時著實要小心翼翼。駛過二十四橋後,河面豁然開朗,游船也少了,風景卻反而更好了。滿眼的綠色中,間或名人墨客的手跡、盛開的牡丹、長長的廊橋,小船兒一路駛來,十分心曠神怡。
美妙的駕船活動結束後,看天色不早,一群人頗有些著急的快步返回南大門。卻不曾料想,在回程路上偶遇一棵盛開的瓊花樹,繁星似的瓊花朵朵,在夕陽下被映襯的十分美麗奪目。至此,方體會為何古人將瓊花視為尤物。
出得景區大門,估計離何園的關門時間就剩1個半小時了(河園閉園時間為18點),趕忙叫了幾輛三輪車作為代步工具。7元/輛,10-15分鐘左右路程。不過建議習慣嚴守道路交通規則或者膽子特別小的朋友慎重選擇三輪車,因為車夫們實在騎得太太太猛了,橫衝直撞,什麼車都趕超,根本不知交通規則是什麼。
何園號稱“晚清第一園”,主人是清代一位正一品的大官,何家人才輩出。看了主人生平介紹,不由感嘆“一人出名,全家得意”。主人受封正一品後,皇恩浩蕩,追封其前三代為正一品。
何園建築最出名的就是它的回廊。回廊將所有的樓都連在一起,可以保證下雨不淋雨,而且這個回廊除了上下兩層外,還有‘人’字形的路,就好似‘Y’形路,人稱“中國最早的立交橋”。何園住宅的另一特色是中西合璧。比如鐵欄杆,材料為西式鑄鐵,圖案卻是中式的喜福圖案;比如采用了木質可活動的百葉窗,雖歷經百余年仍靈活可用。
號稱何園鎮園之寶是片石山房,用太湖石堆砌而成,外面看嚴嚴實實,內部卻有兩間屋子,用石頭堆砌成石床、石枕、石桌等。當初的創意肯定不錯,夏天呆在裡面有如自然空調,陰涼得緊。不過我有些擔心主人呆在裡面會不會被蟲咬,或者得風濕病。
從家庭布置、史料介紹中,我能感覺何家家風之嚴謹。何家後代現居上海,據說仍然高壽在世。
我們大略花了1個小時欣賞何園。出來後,仍然選擇三輪車(其實我不喜歡,可是我的家人們超喜歡)從何園到怡園飯店用晚飯,5-6元/車。幸好去的早,飯店只剩最後一個大桌了。菜肴質量前文已有介紹,此處不贅言。菜的分量沒有他人游記裡寫的那麼超大份,是否游記的寫手們大多是胃口小小的嬌女呢?還是我們家人都餓了,吃得猛?揚州本地的啤酒,味道很淡,很爽口,非常適合游玩了一天的人民大眾,不過價格稍貴了些,10元/小瓶。
酒足飯飽,沿著熱鬧的四望亭路散散步,看看別人在吃什麼,哪家的洗腳房正規一點。最後選了揚州大學正門對面的一家洗腳房,一樓裝修得挺古色古香的,還有很多名人留影。價位可不低,最基本的消費是45元/位,另有98元或者更貴的服務。環境和服務還算可以。可惜招的服務員一色都是18-21歲揚州附近的小伙子小姑娘,可能做的太多太熟了,服務時基本上互相竊竊私語,感覺有些程序化了。後來的扦腳師傅水平也就一般吧。
按摩後,腳很放松,回到房間不久沉沉睡去。
第二天早上,先把房退了,大件行李放在車上,一行人步行10多分鐘去冶春茶社早茶。茶社位於豐樂街,此街很有些特點,從大馬路下台階,在車行大馬路的下面,緊靠著河岸,有花鳥市場,還是乾隆水上游的起點。本地的老人們拈花弄草、飲茶鬥鳥,一派揚州老城遺風。說得休閑點,羨慕這樣的悠然生活;說得現代點,要提防玩物喪志啊。
選擇這家茶社,而不選擇號稱“淮揚第一茶樓”的富春茶社,就是想避開過多的游客,避免等別人吃完再上的尷尬。可惜進去一看,非常失望,必須等別人吃完再上了。當然不等也可以,上樓上,用60元/客的包間,但是吃個早飯享用那麼多菜似乎有些不太合適。我是想撤的,到街上隨便選家小吃店,味道大概也差不離。可是我家長輩們堅持留了下來,5分鐘後,覓得了兩張小桌子,凳子不夠自己去覓。要不是那裡的湯面和包子的確美味,我幾乎後悔選擇那家茶社了。
從茶社出來,沿鹽阜路東行15分鐘左右至個園。鹽阜路很適合步行,沿河而行,河岸秀麗,路經包括史可法紀念館等小景點。
個園,從園子本來的功能來說,現在位於鹽阜路的正門是此園本來的後門。古代園子講究“前庭後院”,前面住人,後面是花園。現在進得大門,就是一大片竹林,頓時給人以優雅、從容、瀟灑之感。
個園最有名的,也是我印像最深刻的,就是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了。“春”以翠綠的竹和“十二生肖鬧春圖”點題,十二生肖鬧春就是十二塊形似生肖的石頭,客觀說半數像,半數不像。“夏”山中立著一塊“醜”石,天然太湖石,不是人工堆砌的,是個園的鎮園之寶,取夏雲之意。登上“夏”中的假山,就到了一處長廊,這個長廊長40多米,卻號稱世界上最長的長廊,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它從夏到秋,要走三個月呀。“秋”以一片紅葉達意,此葉四季常紅。“冬”則用顏色泛白的宣石,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亮,好似冬天的落雪,且在假山後有24個圓洞,叫“風音洞”,當風經過院牆後的狹窄過道時,會發出“嗚嗚”的風聲,就似冬天的北風呼嘯,此‘冬’色聲形俱備。在“冬”山一側院牆上,有一圓洞,透過此洞可觀“春”景,自此從冬望到春,其設計之巧妙,實在讓人嘆服。僅憑此“冬”景,此園也足以被稱為“中國十大名園”了。個園自稱位列“中國四大名園”,然對中國四大名園一向頗有爭議,所以稱其為十大更為保險。
個園的建築保留得比較完好,值得一看。為東、中、西三路建築,每路三進院落。東路是餐廳和廚房,中路是主人兒子的住宅和書房,西路是主人的客廳、住宅和書房,為明三暗五的格局。參觀後對柏木廳和楠木廳印像最為深刻,而且決心以後在家裡也陳設鏡、鐘、屏三物,取意終生平靜。唯一可惜的是原先西路招待最尊貴客人的大廳,現在卻被陳設得不倫不類,更別提主人臥室了。要是把此西路也修繕好,此園堪稱完美。
自此,揚州游覽結束。我們一行人開車取道潤揚大橋奔鎮江而去。去鎮江是臨時起意的,都說鎮江不怎麼的,可誰讓我和哥哥沒有去過呢。
這裡花些筆墨說說潤揚長江大橋,我們原本只是把此橋作為必經橋梁而已。上高速前駛過揚州新城區,掠過的揚州稅務局大樓、揚州印刷博物館、揚州體育公園、揚州高爾夫球場等,建造的很大氣,和揚州老城區形成了鮮明對比。上得高速,就感嘆此高速十分開闊,且車流極疏,很擔心此橋的投資回收期。進入大橋中間段後,一車人齊聲贊嘆,好宏偉的一座長江大橋,正配得上開闊的長江,且橋梁構造本身也十分有特點。因為車流很少,我們也就不客氣的把車速降到很低,盡可能時間久的大飽眼福。在我們身後,甚至有輛小車在休息帶停了下來,索性下車拍照了。
大橋下來,順著大道直行沒多久,就遠遠看見金山寺裡的塔了。金山寺公園包括“天下第一泉”門票45元,登塔另收7元。金山寺故事很多,香火很旺,不過風景平平。在這裡,補充一下關於“天下第X泉”的知識吧。
中國有四個“天下第一泉”。爭議來源是四位古人根據自己對各地泉水水質的評判,對各泉所作的排名。評判標准是水輕,所含雜質少,水質量佳。最早提出鑒水試茶的是唐代的劉伯芻,他作的排名是“揚子江南零水第一;無錫惠山寺石水第二;蘇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陽縣觀音寺水第四;揚州大明寺水第五;吳淞江水第六;淮水第七”。在他的排名中,可能也是關於中國泉水最早的排名,金山冷泉排名第一。
陸羽(733-804,著有《茶經》,舊時奉他為茶神,可能和劉伯芻同代)將宜煎茶的水按水質好壞分為二十等,第一名是廬山谷簾泉。其評品次第如下: “廬山康王谷水簾水第一;無錫縣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蘄州蘭溪石下水第三;峽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獨清泠,狀如龜形,俗雲蛤蟆口水第四;蘇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廬山招賢寺下方橋潭水第六;揚子江南零水第七。。。。。。”。在陸的排名中,金山泉水只排第七了。
對水質輕重,特別好茶的乾隆皇帝別有一番見解,他曾游歷南北名山大川,每次出行常令人特制銀質小鬥,嚴格稱量每鬥水的不同重量。最後得的結果是北京西郊玉泉山和塞外伊遜河(今承德地區境內)水質最輕,皆鬥重一兩。而濟南之珍球泉重一兩二釐;揚子江金山泉鬥重一兩三釐。至於惠山、虎跑,則各為一兩四釐。傳說又是這位乾隆皇帝,在游江南時,途經濟南,飲趵突泉後認為比玉泉水更加甘美,故而又將 “天下第一泉”美名封給了趵突泉。這就是我國有四個“天下第一泉”的來由。
以上泉水排名知識也是我事後摘錄的。要是事先知道就好了,能顯得我特別有知識。不過晚知道總比不知道好。話說回來,現在各泉都面臨或瀕臨枯竭、或水質受污的窘境,所謂名泉都只剩個虛名而已。又或者說,可能真正的好泉都因身處深山老林,未被眾人發現而已。
金山寺後,返回上海,結束此行。組織這次大家庭活動,因活動地點是個旅游城市,大家的游記也很有幫助,各項安排都還容易。唯一有些困難的就是賓館預訂了,春天節假日裡的揚州住宿太緊張了。家庭出游,豐儉隨意,口味相近,出行既是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連系長輩間、長輩與子女間的紐帶。此次2日游人均消費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