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爾蘭島到大不列顛島沒有隧道,不過從貝爾法斯特到蘇格蘭有擺渡船。在我的理解裡,擺渡船嘛,湊合著坐就得了,甭指望它怎麼樣了。沒想到,一走入渡船,我被這船的寬敞和舒適嚇了一跳。也許是因為這擺渡船是來往於北愛爾蘭和蘇格蘭之間的重要交通工具,因此盡管只有二個多小時的航程,船上卻應有盡有,從餐飲部,酒吧部到商場部,游戲機部等等,而且居然還有一角小小的兒童樂園,想的夠周到的。 在蘇格蘭的一個小鎮斯特蘭瑞爾(STRANRAER)的港口下了渡船,我直接乘上了去蘇格蘭首府愛丁堡(EDINBURGH)的長途汽車(COACH)。一路上的景色與愛爾蘭島上的田園風光基本無異,只是草的綠色顯得更深罷了,朋友曾說那是因為蘇格蘭的雨水更加充沛。
途中,汽車曾在格拉斯哥(GLASOW)停靠。一進格拉斯哥,就知道這是個典型的工業城市----建築是仿摩天大樓式的,觸目盡是鋼筋水泥。倒是愛丁堡,當汽車剛剛駛入市區,我便覺得我愛上了這個城市,這城市透著說不出的厚重和古典。雖然街道上亦是來來往往的人群,可是看著愛丁堡的建築群,我內心有另一種寧靜。
其實很早就知道蘇格蘭,知道蘇格蘭的高爾夫球,威士忌,當然還有那男人也穿的五彩絢爛的蘇格蘭裙(據說,蘇格蘭的男士穿這種裙是不著襯褲的,我沒膽去掀別人的裙子,因此這種說法無法在我這兒得到印證。)只是我一直沒想到蘇格蘭與英格蘭之間的民族差異是如此大,以至於今天,蘇格蘭人中還有相當一部份幻想重新建立起義個獨立的蘇格蘭國,大名鼎鼎的電影明星肖恩康納利就是蘇格蘭獨立運動的堅定支持者。
愛丁堡由一條天然的壕溝分成二個城區(壕溝裡現在是鐵路)---新舊城區。新城區的街道整齊劃一,而靠著那條壕溝是一條筆直的王子大道(PRINCES STREET)---是愛丁堡商家集中的地方。在這條大道上有一座黑黝黝的蘇格蘭紀念塔,氣勢不凡。從這兒望出去,壕溝對面舊城區的小山包上的最高處矗立著愛丁堡城堡(EDINBURGH CASTLE)。
據說愛丁堡這個地名源於蘇格蘭語,意思是斜坡上的城堡,後來英語化以後就變成了現在的讀音EDINBURGH。我想這個地名應該是和愛丁堡城堡有關的,因為它就在斜坡的最高處,門前是一條皇家大道(ROYALMILE),向低處通向盡頭的好利路德皇宮(PALACE OF HOLYWOODHOUSE)。這皇宮以前是蘇格蘭王的宮殿,而現在的王室拜訪蘇格蘭時,依舊住在這座宮殿。而我去到宮殿的那天,正值王室入住,因此無法參觀。
城堡的門票是七鎊,真的很貴,相比之下,德國的新天鵝石堡宮才五馬克,還對學生優惠,實在是便宜的可愛。掏錢買票時,我一陣肉疼,進去以後才發現確實值這個價。先不說裡面可供參觀的房間很多,藏品很多,單說這個高處的風景就美不勝收----整個愛丁堡的車水馬龍盡入眼簾,另有一塊景物介紹牌詳盡地告訴你,從左手到右手的一百八十度裡,都有哪些著名景點。我望向遠處,想像遙遠的北方那美麗的蘇格蘭高地的風光。
而實際上,城堡裡的藏品和展品則是蘇格蘭歷史的縮影。城堡的一間房間內有一柄權杖和一頂王冠,鑲滿珠寶,已被玻璃遮蓋起來,是蘇格蘭王的權杖和王冠。以我對蘇格蘭歷史的不了解,我沒有興致細細閱讀權杖與王冠來歷的說明,然而,在另一處----蘇格蘭國家戰爭紀念館裡,我卻有著最深刻的觸動。紀念館的一個房間裡有很多名冊,上面是歷次戰爭中為國家獻身的蘇格蘭士兵的名冊,而在另一間小房間裡,牆壁上滿是鐫刻的紀念文字,其中一句大意如此:“和平的精神掌握在神的手裡。他們永遠活在安寧中,不被侵擾。”我注意到一位游客看著這些文字的時候在悄悄抹淚,難道,她曾經有某位先輩曾在過往為國捐軀?我一直很後悔以前去北京的時候,沒有去參觀中國軍事歷史博物館。這是一個缺憾。實際上,一部軍事史就是一個國家誕生,維持和瓦解的歷史,而作為一個中國人,怎麼能不去了解自己的先輩為國家和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的歷史?
接下來參觀的蘇格蘭國家戰爭博物館讓我下次再訪北京必將造訪軍事歷史博物館的念頭更加堅定。這個蘇格蘭國家戰爭博物館有各種實物和圖片敘述蘇格蘭的軍事歷史。最讓我感興趣的是蘇格蘭從對抗英格蘭到加入到大英帝國的過程。十分有趣的是,現今英國王室的血統源於蘇格蘭----蘇格蘭王詹姆斯四世(到英格蘭登基後改為詹姆斯一世),當然絕非來自威廉華萊士。博物館裡有很多勛章,槍械等實物,然而不管屬於哪個年代,它們都在共同強調一點:光榮屬於蘇格蘭!光榮屬於蘇格蘭人!
是的,蘇格蘭人首先是蘇格蘭人,其後才是英國人,這是許多蘇格蘭人秉持的信念。同樣可以從很多蘇格蘭的產品上署著“蘇格蘭制造”的字樣看出這一點。當我走出愛丁堡城堡走入老城區的時候,空氣到處飄蕩著那蕩氣回腸的蘇格蘭風笛聲,細膩,動人,深入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