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愛吃的人,尤其是和老媽還有狐朋狗友一起的時候。真有感謝老媽在五一長假到這麼遠的地方看我,否則還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有機會到青岩一飽口福。
下了到青岩的車是中午十二點半,飢腸轆轆。令人欣喜的是路邊有小吃攤的集會,三個人,奔向其中一個,很有理智,因為早聽說青岩的小吃多得數不過來。米豆腐,卷粉,冰粉,各一份,開始我們的饕餮之旅。
這裡的米豆腐是綠色的,據說是加了小青菜的汁打出來的,有著翠綠的顏色。在正午三十一度氣溫加火辣辣的太陽炙烤下,光滑清涼的綠色實在是一種難以抗拒的誘惑。配上辣椒、酸蘿蔔、脆黃豆、嫩豆芽、蔥末、醋,還有米豆腐柔滑的口感,哇,HUGE NICE!還有冰粉,不得不提的冰粉。冰粉西南地區到處都有,可是青岩的口味異常獨特,因為——玫瑰!是的,玫瑰,青岩很多料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玫瑰花是多少女孩子趨之若鶩的美容佳品,它有通經活血,美容養顏的功效,還對治療心血管疾病有特效。青岩的冰粉裡就有玫瑰花。香甜,沁人心脾,欲罷不能,回味無窮。說起玫瑰花,青岩的玫瑰糖也是遠近聞名的,甜甜的玫瑰香味滲入每一個味蕾,加上外面包裹的一層炒香的某植物的種子,令人只想一顆接一顆地吃到牙齒軟掉為止。而有玫瑰延伸出來的副產品還有玫瑰醬,玫瑰茶,玫瑰酒等等。
再來是鹵豬手,那裡叫鹵豬腳,whatever,真的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豬手。一點都不肥膩,而且沒有豬的腥味,皮不軟不硬,噢豬手的重點就是皮,粘粘的,滑滑的,入口即化,唇齒留香。青岩街邊有很多這樣賣豬手的小店,一口冒著熱騰騰蒸汽的大鍋,裡面就是賣相一般(of course豬手能好看到哪裡去)卻無比美味的鹵豬手。
與豬手一樣常見的是炸臭豆腐。或者說,最常聞到的。與同樣聞名的長沙臭豆腐不同,青岩的炸臭豆腐是金色的,外酥裡嫩,口感像瑪嘉烈的葡塔一樣酥松柔滑。配上貴州聞名的辣椒粉,被辣得流眼淚的同時享受舌尖柔滑的感覺。還有一種豆腐圓子,顧名思義就是圓圓的豆腐,看到店門口有小工在搓圓子,可是使用的材料怎麼看都不像是與豆腐有關,松松散散的。不過口感一樣很好。吃臭豆腐或者豆腐圓子店裡還提供一種辣椒水,裡面有一樣不可缺少的東西——魚腥草(當地人叫折耳根)。第一次吃的時候我吐了,絕對絕對絕對惡心的魚腥味!!可是那玩意兒越吃越好吃,我現在(經過一星期的鍛煉)已經發展到沒有魚腥草就不吃臭豆腐的地步了~吼吼~魚腥草確實是一味清熱解毒的中藥,亦可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由於它在中藥歸經裡歸肺經,非典的時候並沒有聽說貴州有死亡病例,連感染病例都少見,猜想與長期食用魚腥草不無關系...
雖然天氣炎熱,但是依然喝了一碗糕粑稀飯。所謂糕粑,非常像,或者說就是我曾在西安回民坊看到在賣的一種裝在圓圓的小木盒裡蒸的一種米糕,用熱水(或者是其他液體)衝開,再加入糖、玫瑰醬、山楂、芝麻,絕對是美味的飯後甜點。另外,若吃豆腐圓子什麼的被辣椒辣到,喝一口糕粑稀飯是解辣的好方法。我在想,天氣熱的時候,若能把它凍在冰箱裡,那絕對是一道解暑佳品。
很快我和老媽還有小螞蟻都吃得肚皮滴溜兒圓,可是美味還是不停地從街邊跳到我們眼前。於是我們還吃了雞辣角,很像超市賣的老干媽辣子雞,但是雞肉更多,可是太油了不好帶就沒有買。還買了半斤鹽菜,是用蘿蔔干做的,也有用雪裡紅(蘿蔔纓)做的,拌了辣椒、花椒、蔥末,是一道開胃的小零嘴。還有黃粑,小米做的,用類似於包粽子的棕櫚葉包起來,可以蒸來吃,也可以用點油煎來吃。老媽甚至買了蕎面粉,說是可以當炒面衝來吃。還有紅薯干、豆腐干、腊肉、糯米糕、血豆腐,另外還見到有很多稀奇古怪的食品賣,比如切成帶花的小塊並曬干的茄子、混入了辣椒的干糯米團、一片一片圓形的干糯米餅、不知道與什麼東西混在一起的干辣椒~實在有意思。
青岩的一個下午,舌尖體味了酸甜辣鹹種種味道,不想停。可是一定要離開,只好,把味蕾留在青岩,回味。

(後來又叫了一碗米豆腐和卷粉混在一起的~)

(可以吃的雕像~)

(隨處可見的鹵豬手)

(傳說中的青岩玫瑰糖,黃老伯玫瑰糖最好吃~)

(賣相奇怪的辣椒,據說可以炸來吃。貴州人還真喜歡油大的烹調方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