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水朦朧間,張家港生態園風景宛若仙境。)

(張家港香山風景區)

(紅燒雜魚)

(長江芝麻魚)

(活醉長江蝦)
出行線路
吃長江鮮的絕佳去處莫過於張家港沿江各鎮,其中又以金港鎮的江鮮館最多最出名。登香山望長江,品江鮮挖蟛蜞,這種安排恰好是一日游的典型路線。從蘇州市區上蘇虞張公路行車約一小時進入張家港市區外環,右轉繞上張家港市區東二環路到青草巷立交橋,左轉上張楊公路向西約20分鐘就到南沙古鎮和香山風景區。
張家港南沙香山地區最早出現人類活動跡像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時代,當時生活在香山山麓的古南沙人就已經學會了種養和漁獵技術,他們的生活遺址和出土文物被當地人完好地保留了下來。讓南沙香山聲名鵲起的是三個人:吳王夫差、蘇東坡和徐霞客。香山相傳因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出游途經此山曾使美人上山采香而得名,而蘇東坡和徐霞客都曾在香山上小住過。張家港政府投入2億元正在全面恢復“香山十八景”。
視覺
“香山十八景”野趣十足
●看點之一:梅花堂前覓梅花
由香山風景區主入口向東偏北約80米處,有兩排古樸端莊、黛瓦灰牆、前後有過道相連的平房建築,屋前屋後栽滿松柏和竹林。
來到梅花堂前,仰首便見一塊黑底金字的橫匾懸掛於正門上方,匾文曰“梅花堂”,落款是“眉山蘇軾”,大門兩邊有副對聯,還未登堂入室,就令游人產生一種氣魄非凡的感覺。進入前廳,正中偏後有道屏風,上方有塊匾額,匾文為“香生群玉”。兩邊暗紅色的柱子上鐫刻著一副對聯,都是徐霞客《題小香山梅花堂詩五首》裡的字句。屏風前面有徐霞客的頭像,基座上有介紹徐霞客與香山淵源的文字,下面有兩排古色古香的紅木椅子、茶幾。東西兩邊牆上有蘇軾《惠崇〈春江晚景〉》、徐霞客《和兄韻句》、楊名時《香山懷古》等名人描寫香山風景的詩句,字是用宜興燒制紫色茶壺的泥土燒制的,一切顯得既古樸又珍貴。屏風後面還刻有毛澤東“我很想學徐霞客”的字句,看了叫人肅然起敬。
後堂以畫為主,且懸掛著數十只宮燈,顯得分外莊重、雅致。屏風上是大幅浮雕,介紹香山主要景點。兩邊牆上,各有幾幅素描:吳妃采香圖、東坡夜宴圖、聽松吟風圖等,可見香山與歷史名人的淵源頗深。
相傳蘇軾晚年仕途失意,應友人邀請數次來梅花堂怡情養性,並題寫匾文。徐霞客族兄又重修梅花堂,徐霞客曾多次在此小住,寫下了詩作五首和一篇長序,以作紀念。
●看點之二:聆風塔上望江聆鳥鳴
梅花堂後面又別有洞天。北行百米左右,高達49.8米的聆風塔已經初現雄姿。塔身飛檐翹角,八面九級,為明清樓閣式江南古塔。聆風塔完全竣工後,海拔正好是188米,游客登塔頂,可全方位聆聽八面來風;放眼四周還可欣賞到張家港全貌和奔流不息的長江水。天氣晴好時,江陰長江大橋的雄姿也能看得十分清晰。
沿途穿越密林小徑,游人還可飽覽采香徑、聖過潭、鹿女湖、聖清池、老虎嘴等著名景點。最近,聆風塔周圍的山林裡又添了一道壯麗的自然景觀,上萬只鳥兒在此安了家。靜山之中有了鳥兒的歡鳴,動靜之間更顯和諧之美。鳥兒全身為灰白色,與灰鷺極為相似。許多游客爬上山頂觀賞到此景,感受到萬鳥和鳴的天籟之聲後,都有遠離塵囂,擁抱自然,讓疲倦的心靈得到靜靜憩息的美妙感受。
●看點之三:探秘香山版“米諾斯迷宮”
香山深處就像一個大迷宮,山體下方洞穴縱橫、暗道相通。歷代君王都把香山制高點看做封鎖長江咽喉的要塞,在香山上布置大量軍隊。這種屯軍行為最早可上溯至春秋吳越爭霸時期,於是香山上留下了大批青銅時代隱蔽駐軍的“藏軍洞”。
藏軍洞設計可以用巧奪天工來形容,它依山勢而修建,充分考慮到了作戰的需要,易守難攻。兩道石砌的圍牆築出了外寬內窄的洞口,即使有三五個彪形大漢排成作戰隊形同時衝出洞口仍綽綽有余。但進入山洞後,坑道突然上窄下寬,兩壁用塊石壘出了大寫英文字母A的結構形狀,僅容一個人貓著腰緩慢行進。在狹窄不堪的坑道走了10多米,忽然眼前豁然開朗,一個氣勢磅礡的石室出現了。山體巨石是它的地板,弧頂就是山巔,整個結構就像一個穹頂大劇院。古代的戰士就屯軍於此。山洞外面覆以厚達15米的夯土,起到隱蔽和保護的作用。
藏軍洞在江南一帶並不少見,大都沿長江而築,既能屯兵又能偷襲敵人,被當地考古學者稱為“江南長城”。張家港香山上的藏軍洞卻與眾不同。它們每3座編成一組,占地約2500平方米,成品字形規則排列,這是其他藏軍洞所沒有的。
目前,香山上有27個藏軍古洞被按照原貌保存下來,但有些洞廳堵了,洞口塌了。恢復“香山十八景”的旅游規劃給藏軍古洞帶來了生機,張家港正准備將古藏軍洞整飭連通,制造希腊神話“米諾斯迷宮”的中國版。
味覺
江鮮雜魚鮮煞人
●特色菜之一:清蒸刀魚
從香山停車場一直向前行車約2公裡,就到了長江邊。專門品嘗長江鮮的飯店鱗次櫛比,並以金港鎮長江大酒店的江鮮做法最地道。
長江大酒店的刀魚清蒸特別能體現出獨特的鮮味。清蒸前,刮鱗,去鰓,剖肚,取出內髒,洗淨後放在長盤中。加蔥段、姜片、酒、鹽和少許糖,然後,連盤放在鍋裡,隔水用大火蒸約20分鐘就好。也可在魚上放點香菇、筍片同蒸。
清蒸的刀魚躺在瓷白的盤子裡,身上清亮亮的,品嘗時左手以筷夾定魚頭,提起來,另一只手用筷從魚頭下貼著魚骨兩邊一抹,極利索,直到尾部,那魚肉便幾乎完整地掉將下來,嘗一口,天下居然有如此鮮嫩尤物———魚肉幾乎入口即化,舌頭只略動幾下,抿一抿,口中便只余軟刺。吐出,滿嘴仍是鮮味。
●特色菜之二:蟛蜞豆腐
小蟛蜞是長江灘塗上最常見的小動物。每到春天,在洞穴中蟄居了好幾個月的小蟛蜞一古腦全跑到江灘上“散步”。雙山島上的居民將小蟛蜞捉來後養上幾天,使其積食排空,而後洗淨,除去殼和臍,把它們放進石臼裡搗碎,用紗布過濾去渣子,再用稀豆漿煮成豆腐狀。如果在這道菜中加入一些筍絲或野茭白絲,其味道更美。
●特色菜之三:清燒野茭白
要到雙山島吃野菜先要預訂。
雙山島周圍灘塗自然生長著一種野茭白,狀如蘆筍,味似茭白,是一種純天然食品。過去一直都是由島上農戶自由采食。野茭白最好的吃法是清炒和燉湯。
感覺
給沿江游打打分
養眼指數★★★★☆
號稱“黃金水道”的長江在開發中一直重視其航運功能,豐富的旅游資源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開胃指數★★★★☆
品嘗長江鮮自古至今都被認為是一件美事。
益智指數★★★★☆
長江是一本天然的愛國主義教材,香山也是。
消費指數★★★★☆
長江鮮的鮮味高低是由您“荷包”的大小來決定的,一份長江雜魚可以買5只老母雞。
便利指數★★☆☆☆
開車單程約100公裡,1.5小時可以到達。所經都是高等級公路,車輛不多但岔路口較多,容易發生交通事故。蘇虞張公路限速每小時80公裡,沿途有多處電子測速器,常有流動測速車出沒,司機要控制駕駛速度。但乘公交車要轉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