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這樣,“有時間的時候沒有錢,有錢的時候沒有時間”。上學的時候,可以大把的時間在床上睡,卻苦於囊中羞澀,不願也不可能向父母伸手,從沒有出門遠游的念頭;工作了,在費用已經不成為問題的時候,卻發現已經沒有出門的時間,平常貢獻給工作,假期貢獻給家庭,遠游的夢好像變得更為遙遠了。
其實上學也是去過一些地方的,因為在北京,什麼長城、故宮、頤和園都去過不止一次,卻沒有在記憶中留下什麼太深的痕跡,也許是那個時候太小,不知道什麼叫歷史,也不知道去這些地方應該感悟什麼。西安曾經也去過,也是因為小,只登了城牆和大雁塔,回想印像中的西安,居然是灰蒙蒙的、亂糟糟的。後來隨著歲數的增長,對歷史、人文的領悟越來越深,對歷史文化產生了興趣,對兵馬俑、大唐文化的向往也越來越深,有不游西安,枉為中國人之感。
今年五一,獨游的念頭突然在我的心中冒出,而且越來越強烈,我要去西安,我要去西安。我迅速在網上查閱了相關的資料,定了機票和酒店,為了避開高峰,定的3日去,7日回。可是,在准備過程中,我發現“五一”的游人多,很多景點爆滿,坐車也很緊張,我又開始猶豫了,我可不想大好假期都在人群中度過啊,所以雖然機票和酒店早已定好,我的心情卻一直沒有確定。直到出發的那天上午,我還在家裡想,走不走?走不走?最後讓我痛下決心的是窗外的大雨,與其窩在家裡聽雨,不如出去走走。拎上旅行箱,出發。
第一天(3日),初到西安,夜游鼓樓
飛機下來坐機場中巴,售票員十分熱情,熱心解答客人各種問題,同時不忘推銷各種專線旅游車。6點多到達鐘鼓樓廣場,一下車,第一感覺就是人真是多,熙熙攘攘到處都是人頭,還夾雜著不少老外。到酒店放好行李,輕裝出行,第一站,鐘鼓樓,本來是只想外面看看,可是發現這兩個地方晚上居然開到9點半,而且表演也順延到9點,於是買了鐘鼓樓的通票(30元)。先登了鼓樓,感覺一般,建築有明顯的現代裝修痕跡,鼓樂表演比較熱鬧,還算過得去,不過算不上精品,裡面的展覽是鼓文化和清代家具展,質量一般,登樓觀西安夜景非常漂亮,而且有很多飛鳥(從叫聲判斷我猜是烏鴉)在樓上盤旋,伴著夕陽晚照,頗有歷史滄桑之感。同時在鼓樓上發現回民街就在樓下,試圖進去,推進不到5米,發現人實在太多,幾無繼續推進可能,於是在巷口買一鏡糕便打道回府。
小貼士:
1.下飛機可在機場問詢處買張地圖,此處地圖標有游1到游7在火車站的具體停靠位置,憑此地圖,我未問一人,順利找到各路專線車。
2.下機場中巴後,環境極亂,很多人在此拉客,且不好打車。建議悶頭走一段迅速脫離該地帶後再坐車。
3.鼓樓(15元)感覺一般,但晚上登樓人比較少,權當登樓聽鼓樂、看夜景還是不錯的。
4.回民街人太多,建議黃金周前三天不要去了,反正西安滿街都是小吃點,不要湊那個熱鬧。
5.鐘鼓樓一帶打車不方便,但有很多電動三輪車,比打車更快,但要講價。但此類車行走極不守規矩,過馬路時幾度讓我心驚肉跳。
第二天(4日),晨游兵馬俑,雨中游半坡、清真大寺、回民街,夜登鐘樓
為避開人多,6點1刻就起床,草草吃點早餐便直奔火車站,外面有點小雨,出租車司機號稱不知306和解放飯店的位置,居然在解放飯店前一個路口就右拐了,幸好我看過地圖心中有數,趕快叫停,步行3分鐘,正好一個綠色大車撲面而來,前面大書“游5”,哈哈,終於趕上了7點的早班車。這車破是真夠破的,就俺1米6的身高,居然在座位上伸不直腿。我的前後分別是三個日本人(第二天去法門寺的車上又看到了這三人)和三個韓國女孩,看樣子國營旅游專線車已揚名全世界了。
7點40車到兵馬俑,雖然早,可是人已經不少,這個時段主要是自駕車來的人,看來早起的鳥兒也不少。雖然不到8點,可是已經開門售票。兵馬俑主要有5個部分:(1)陳列廳,主要就是精美絕倫的銅車馬,這是整個博物館最精華的部分。我去的時候,因為早,還可以趴在玻璃上細細欣賞,這部分要重點聽講解。銅車馬不僅是精美,裡面的很多工藝更是驚人,如車上的傘不僅輕薄,是一次成型的,而且機括重多,可以開合、旋轉、裝卸;馬身上有一個金銀相間的掛飾,其金銀焊接的工藝據說現在也很難做到;馬車的門窗都可以開合,還具備透視功能。總之的總之,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就是我們舉世震驚的銅車馬。(2)一號廳,這是我們在書本和屏幕上見得最多的,兵馬俑大軍就駐扎在此。放眼望去,一只巨大的軍隊靜靜地站在那裡接受游人的檢閱,每一個軍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面容和裝束,兵馬俑無言,卻訴說著一個強大帝國的傳說,還有無數民工血淚的吟唱。秦代工匠鑄造兵馬俑時采取的是責任制,每個兵馬俑上都刻有工匠的名字,一旦發現工藝不合要求,責任工匠格殺勿論,如此才有了千人千面,形像逼真的兵馬俑。(3)二號廳,如果說一號廳是檢閱場,那二號廳就是考古現場。縱橫交錯的溝壑裡,橫七豎八地躺著各種碎片,幾乎難以想像,那麼龐大的隊伍是由這滿地的碎片一點點拼湊而來,可想修復的工作有多麼艱巨。二號廳裡有幾個精品陶俑,如將軍俑和跪射俑,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外面的工藝品也多是按他們的形像鑄造。二號廳不是團隊旅游的重點,因此人比較少,氣氛非常好,周圍有關兵馬俑的文字介紹材料也比較多,在這裡能更深入地了解到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有強烈的考古現場感。另外各個大廳都有電腦觸摸終端,裡面有兵馬俑的各種詳細資料介紹,圖文並茂,強烈推薦。(4)三號廳,據說是個指揮部,因此規模較小,感覺不如一、二號廳精彩。(5)環幕影院,其實這應該是第一站,是對整個兵馬俑歷史情況的介紹,配音很傻,但圖像還可以,一些場景還是比較逼真的,值得一看。
看完兵馬俑,已經11點了,這時候博物館裡已經人山人海,像陳列廳和一號廳幾乎已經是舉步維艱了,趕緊坐上專線車回火車站,一路上看見去兵馬俑的車絡繹不絕,幾乎2分鐘就是一輛,車型五花八門,感覺全西安公交車都來跑306了。我的計劃中東線只看兵馬俑,下午想回市裡看陝西歷史博物館。可是在火車站找車的時候,發現了一趟去半坡的公交車,於是一轉念就跳了上去,結果給了自己一個驚喜。不知是不是因為下雨的緣故,還是團隊客人不來的關系,與兵馬俑裡人山人海形成了鮮明對照,半坡博物館幾乎可以用冷清來形容,一個展廳也就兩、三撥客人。來之前其實對半坡文化沒什麼了解,可是來了才嚇一跳,這個博物館幾乎是個新石器時代的教科書,各類精致的石器、骨器,陶器,還有那個教科書上的人頭魚身盆,讓你感覺到5、6千年以前老祖宗的智慧和勤勞。最難得的是趕上了考古現場的重新開放,各種房屋遺跡、陶器、灶痕、深溝,還有埋葬小孩的甕棺,就用那麼一種原始的姿態靜靜地躺在那裡,向你訴說著一個比兵馬俑更古老的傳說。我去的時候還有一個臨時的化石展,各種各樣的化石年齡不等,最早的回溯到幾十億年前,無奇不有,來自四川的恐龍化石,終於使我的腦海裡有了化石的概念。總之,半坡博物館之行收獲遠遠超過了預期。
半坡博物館面積並不大,一個多小時到兩個小時可以轉遍,因此,從半坡出來天色尚早,於是我又臨時決定去清真大寺。清真大寺緊挨回民街,又通過一條窄窄的古玩街,賣的幾乎全都是唬老外的東西。說實在話,清真大寺一點都不像是一個清真寺,倒是一個貨真價實、原汁原味的中國古建築。牌坊、石碑、亭子,都保持著最初的樣子,油漆脫落,青苔遍布,沒有後人裝修的痕跡,只有古色古香。園子裡的石碑上據說是董其昌和米芾的真跡,我不懂書法,因此看不出所以然來,我能看出來的是建築上那精美的石雕,以花鳥為主,形像生動,筆觸流暢,讓人流連忘返。在清真大寺游蕩,雨倒是越來越大,園裡本來游人就不多,以外國人為主,雨一大,人越發的少,更顯出園子裡的清淨來。園裡有幾棵古樹,一欄花草,雖然外面就是煙霧繚繞的回民街,可這裡的空氣裡卻能聞出幽幽的清香。
清真大寺出來就是回民街,因為雨大了,人相對少了,因此我吃到了紅紅酸菜炒米和賈永信的柿子餅。個人感覺,吃這個東西,還是隨緣,眾人都說好的未必合你的口味,而無名無姓的倒是你的最愛。像回民街這種地方,無需刻意尋找,質量大體上都是差不多的,隨意取食,有可能收獲驚喜,特意尋覓,倒是難逃失望。我比較喜歡的有:涮牛肚、八寶粥、羊血(在大華飯店裡的)、鏡糕。回民街吃完,覺得有點累了,想起鐘樓的門票還沒有用,正好可以去看演出的凳子上休息一下,於是上了鐘樓。與鼓樓比較,鐘樓的藏品要豐富一些,有樂俑展,不過後來看了陝西歷史博物館後,就覺得這個樂俑不值一提了;有中國畫名家展,包括齊白石、李苦禪、陳半丁等,不過我不懂中國畫欣賞,有點遺憾;最有名的是西漢美酒,就是那號稱出土了還能喝的西漢酒,玻璃瓶裡,綠幽幽的一瓶,令人感嘆。鐘樓表演也是馬馬虎虎了,倒是因為坐了台前的椅子,被迫消費了一瓶礦泉水(4元),有點不爽,不過實在是累了,不想起身,罷了。
今天一天跑的景點比較多,看似匆忙,但半坡和清真大寺都是小而精的地方,滯留時間可長可短,一般來說都不會超過2個小時,去鐘樓主要是晚上想坐下來休息外加看演出,屬休息性質。因此整體而言每個景點都是盡興而歸,沒有趕場之感。小貼士:
1.兵馬俑(90元)。是西安最火爆的景點,因此一定要趕早(五一期間最早7點發車)。我是8點左右進場,人已經很多了,11點多離場,感覺離場時的人數是進場時的2到3倍。客觀的說,如果早去的話,人多的程度還是可以忍受的。不推薦先游華清池、後游兵馬俑的路線,因為正好錯過了兵馬俑人相對較少的時段,趕上了人流高峰。個人建議放棄華清池,或者後游(如果怕坐不上車,可以先坐到兵馬俑,再返回西安)。
2.半坡(15元)。市區15、42、105路車都可以到達,其中15路到博物館門口,其余兩趟車下車需步行5分鐘左右。絕對物超所值的博物館,有學生義務講解,但不知五一後還有沒有。
3.清真大寺(12元)。回民街旁邊,鬧中取靜的好地方,建築原味保持得較好,沒有現代裝修的痕跡,是探古的好地方。半坡和清真大寺這兩個地方是黃金周躲避人多的最好選擇。
4.鐘樓(15元)。比鼓樓好,但遠不如其他景點,最大的看點是西漢美酒。晚上人不多,估計比白天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