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麗是滇西南與緬甸接壤的一座邊境小城。街道不寬,樓層不高,行人也不很多。街心茂密的榕樹,路邊筆挺的椰樹、棕櫚和飄逸的鳳尾竹點染出一派南國風光。
我是坐了一天一夜的長途汽車,於7月6日清晨6點半從昆明到達瑞麗的。由於時差,這裡實際上比內地要晚個把小時,所以雖然6點半,街上很少行人,旅館、商店都沒有開門。沿著南卯街往前走,7點左右,終於找到一家開著門的利民賓館,於是登記住下,同時在服務台報名參加今天去緬甸木姐、南坎兩市的一日游,交了170元。8點左右,來了導游小張,用摩托帶我去市旅游局照相辦入出境通行證(不另收費),9點左右,小張辦好相關證件,乘輛小巴來接我出境。曾經聽說雲南人是我國最沒有性子的人(意思是辦事慢,缺乏時間觀念),瑞麗的辦事效率使我對雲南人有了新的看法。
小張說了緬甸方面對游人攝影的一些限制,入鄉隨俗,沒得話說。從瑞麗江南的姐告國門出關,我方出境手續和緬方入境手續全由導游辦理。緬方的接待單位是緬甸木姐珍寶旅游公司。這是一家由緬甸華人經營的公司。經理聽說我來自武漢,出來見面,自我介紹緬甸名字叫刀華,中文名字叫李思鄉,祖籍漢陽,父親50多年前隨國民黨軍隊到緬甸,母親是緬甸人,他出生在緬甸,98年回過武漢。他還有一個姑母在湖北宜昌。在緬甸能見到一位事業有成的老鄉,還是使人高興的。有人曾遇到過借拉老鄉關系推銷偽劣商品,從而吃了大虧的,不過我見到的這位老鄉卻沒有向我推銷任何東西。
中方導游把我們交給緬方導游小楊,小楊也是緬甸華人,一見面就向我推銷緬甸的紙幣、硬幣和郵票,50元一袋,為了留個紀念我買了一袋。上車以後,她教了我們幾句常用緬語:謝謝(姐夫你媽來了);不用謝(你媽沒來我來了);上洗手間(挨打);早上好(美國老巴)司機(高血壓)……大家在嘻嘻哈哈中模仿。我覺得幾步距離語言迥異,真是出了國了。
按照安排,上午游覽木姐,下午游覽南坎。木姐和南坎是緬北撣邦的兩座小城,隔著瑞麗江與瑞麗鼎足而立。雖說都是小城,反差很大。用我們的眼光,木姐像一個鎮,南坎像一個鄉,建設和規模無法與瑞麗相比。
木姐有一條大街,街心有一條綠化帶,摩托車比較多,行人不少,婦女多著統裙,男子也有著統裙的。還有大鼻深目膚黑的男子,大腹便便地穿著花統裙在街上走,小楊說這是印度人,來這裡做生意的。緬甸和印度是鄰國,歷史上曾經同為英國的殖民地,因此民間來往頻繁。小楊領我們去逛商場,和武漢的漢正街相似,只相當漢正街的一角,沒有什麼顧客,小楊熱情地給我們導購,我們知道這裡的貨物大都從瑞麗批來,所以只是看看而已。問了小楊,才知道這裡人們的月工資一般是1萬至2萬緬幣,人民幣與緬幣的比值為1:100。有錢的人不是很多。街上跑的大都是二手日本車,警察手執口哨站在街邊,用哨音指揮車輛。
在木姐,重點參觀的是金鹿寺。菩提樹下金塔玉佛,雕刻精美,規模宏大。金鹿寺既是一座廟宇,又是孤兒院。我們進去的時候,正逢孤兒們化緣回來,只見十來個身著橙色袈裟的小和尚,人手一缽,沉默地排著一列縱隊,魚貫而入。緬甸是一個佛教國家,村村有廟,男孩子都要出家當兩年和尚才能結婚成家。受著佛教文化的熏陶,緬甸人對物質生活沒有過高的要求,有飯吃就行,有余錢就修廟,就燒香拜佛,就做善事。所以違法犯罪的人比較少。寺廟、佛教似乎已經成為緬甸社會安定的支柱。寺院門口有幾個乞討的婦女兒童,小楊說她們都是來自印度北方的難民。
從木姐到南坎,是一條狹窄的鄉村公路,民居集中在公路兩邊,多半用蘆席做牆,雖然簡陋,但是通風通氣,適宜這裡炎熱潮濕的氣候。蘆席不結實,年年都得翻修。令人稱奇的是,人們在蘆席上竟然編出了各種不同的圖案,使簡陋的民居展現出一種特有的樸素的美。民居的背景是廣袤的田野,水稻長勢良好。這幅圖畫大體反映出今天緬甸主要是一個農業社會的現實。途中過兩條小河,河上分別架著鏽跡斑斑的鐵橋框架,框架上鋪了幾塊沒有固定的木片,司機小心翼翼地把車開過去。小楊說,這還是日本侵略緬甸時留下的橋。我理解她不是稱贊侵略者修的橋經久耐用,而是慨嘆60年了變化不大。
南坎的街市比木姐差多了,像樣的房屋不多,街道也比較零亂,水果攤擺在路中間叫賣。不過寺廟卻不比木姐遜色,佛塔比木姐高,佛像比木姐大,佛像的文化內涵也比木姐豐富。街裡金佛寺的神殿中央,神龕上高坐著一尊巨大的金佛,旁邊掛了一張照片,是當年日本人轟炸這座寺廟後拍的,一片廢墟中石佛像端坐。南坎人認為是菩薩顯靈,廟被炸毀而佛像卻巋然不動。戰後人們踊躍捐錢給石佛貼金,把神殿修得比被炸前更大更壯觀。金佛實際上已經成為南坎乃至緬甸人民歷經苦難堅強不屈的一種精神像征。南坎的佛像多半以佛教故事為內容,一組組佛像布置成一個個佛經故事的場景,佛像的塑造也比較貼近生活,生動活潑,形像各異,頗具個性,頗近人性,富於情趣。使我們這些完全不懂佛教經典的人,參觀起來也饒有興趣。在南坎雲峰大白塔附近,小楊要我們看塑造在山林中的一組行者像,領頭者像不像趙本山?的確像。我不禁要問小楊,“你們也熟悉趙本山?”小楊說,“我們也看中國電視。”說不定這尊神像的塑造者也是一個趙本山迷呢。異國風情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電波聯結的當今世界尤其如此。
浮光掠影地結束木姐、南坎游,回到瑞麗,仿佛已經離開了很長時間,見到界碑、國門格外親。游覽既讓我零距離接觸了友好鄰邦緬甸,也潛移默化地加深了我對自己國家一些原先習以為常的方面的認識和感情。
一日游的最後一項是在瑞麗東南亞風情園會餐,所有今天出游的人,不分團隊歡聚一堂,用餐,觀看民族歌舞演出。然後由各團隊導游把大家分別用車送回各自的住地。我是沿著人民路步行回賓館的,從風情園到南卯街,基本上是從瑞麗的東南走到西北,貫穿全城。黃昏時分,不論郊區還是城區,到處秩序井然氣氛祥和,美麗邊城有著良好的治安環境,來這裡旅游,安全是完全不用擔心的。(0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