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重游桂林也是片刻間的決定。一方面我喜歡計劃外的驚喜,二方面,忙活了大半年的MBA考試,終於等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松了口氣,出去玩玩吧,這樣才算對得起自己。抬頭一看日歷,已經4。26號了,再想往遠處跑,估計別人家的國門也不開了,太近更沒意思,那就回自己的第二故鄉-桂林吧。之所以用回,因為在那裡度過了快樂的大學生活,還有難忘的6年初戀之路。雖然現在已經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但是潛意識裡對於從小走南闖北的我來說,已經是第二故鄉了。那裡的山,水,人都是我疲憊的時候最想去休息的地方。
本來定好1號的全價票(奢侈的開始),因為國家調休,我們還得多上兩天班,28號瘋狂忙了一天,上網查詢29號還有折扣票(8折),經不起BF的攛掇,改了29號的票,跟老板請了一天的假,一邊接著電話,一邊進了機場。上飛機的前5分鐘,電話終於消停了,我才開始努力的把出差和旅游的感覺調整過來,也許這為了我奢侈的後續埋下了伏筆。8。30到了兩江機場,通過攜程定的桂湖飯店派人來接,一輛新的賽拉圖(這個服務到是不錯,大家有機會可以試試),車上連同我三個人,司機和押車的人。一路上海侃,本想用桂林話套套近乎,可能感覺還沒找到,就像加了糖的桂林米粉,怪怪的,算了,還是老實的撇國語吧。大概是職業毛病(銷售出身)一路把這兩哥們笑的花枝爛綻,倒也相談甚歡。到了酒店,四星,辦完入住手續,房費是400,比平時高出一倍,司機隨後把我拉倒一旁,如果明天續住就找他幫忙定房,300,至少省下100。其實類似這樣的潛規則在不發達的中小城市都一樣,又特別在桂林這個全民皆導的地方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本來想通過桂林的朋友幫忙安排食宿,轉念一想,自己並非背包一族,只要在經濟承受之內,還是不麻煩別人為好。這還是充分體現了現代高速網絡發展的優勢,你可以為你的生活盡可能的做各種預先安排。
把自己安排好,和司機再商量讓他去機場接10。30到的BF,我們目前還在祖國的雞腹和雞腳處想望,來回80,成交。
11點見到BF,洗涑一番,12點出去吃米粉了。走在繁華的中山路上,和7年前的桂林已經大不相同,高樓多了,燈柱豎起來了,道路更寬了,一切都是現代文明的氣息。這完全符合經濟發展的軌跡,只是在心底低嘆,原來中山路兩旁綠郁蔥蔥的大樹都沒了。深吸一口氣,快步走到了合群路的“又益軒”米粉店。一碗馬肉,一碗鹵菜,在我的指導下,用最純正的桂林吃法快速的消滅了碗裡的美味。BF一邊抹著被辣出來的眼淚,一邊插著鼻涕,拿著空碗,渴望的望著我,這讓我想起國家希望工程裡面的大眼睛妹妹,趕緊的奔到帳台又買了一碗。事後雖然讓BF 胃疼許久,但還是大呼過癮,此後的7天裡,我們就沒有離開米粉的包圍。我們把米粉所有的固體形態都吃了個遍,酸辣炒粉,三鮮粉,老友粉(此為南寧的名吃),螺絲粉(此為柳州的名吃)沙鍋粉,超負荷的發揮著我們腸胃的消化功能,因為再回上海或是深圳都不可能吃到正宗的米粉了!
米粉對桂林人來說已經是一種生活方式,無論多高級的酒店一定都有,而且不分早,中,晚餐,甚至是夜宵,而且價格一直未變,2元/2兩。1。5元/1兩,寬的叫切粉,原的叫米粉。上了年紀的人,一邊吃著米粉,一邊就著小酒,這個情形一般的游人很少機會看的到。我一直對切粉情有獨中,因為薄,容易入味。其實在整個西南地區,都有米粉,吃法,燒法都大同小異,但是桂林米粉不同之處在於他的調料,全中藥熬制而成,顏色類似醬油,稱為鹵水。一家米粉店的好壞全在這個上面了。
吃罷米粉,拉整一下衣服,遮住吃撐出來的肚子,心滿意足的回酒店了,同時也決定了第二天的行程,揚朔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