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杭州花圃很大,三轉兩轉就容易讓人失去方向,不知身處花圃的哪個方位,只感覺自己被眼前濃濃的綠意所圍困,迷亂了自己的眼睛。眼前隱約映入了穿梭的車流,這才辨別出了楊公堤的方位。回到堤上取車繼續向南前行,經過郭莊沒有留步。但依然覺得有必要提提這小小的莊園。郭莊有“西湖第一名園”之稱,由於對園林藝術沒有研究,所以也就暫且不論園內的園林構造如何如何,但單從園林的地理位置來看,郭莊面臨西湖、西倚西山,東借蘇堤春曉,足以吸收蘇堤、外湖之靈氣,接納楊公堤新西湖之野趣,這樣的地理位置在今天想必是汾陽公子花上百倍的價格也無法將這莊園占為己有的。想想古人在自家的地盤一邊包攬湖光山色,一邊乘風邀月飲酒作樂是何等的極樂世界,讓我好生羨慕。如今的楊公堤畔,除去原有的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和曲苑,最有名氣的恐怕就要屬茅家埠了。茅家埠的出名不僅是因為她自古即是西湖品茶勝地,更在於其自然、清野的江南意境。過了郭莊拐出楊公堤,騎至龍井之路,就入茅家埠景區了。龍井路邊即可見茅家埠廣闊的湖區波光粼粼,亂石灘向視線的遠方延伸,連接的是湖中半島上成片端莊古樸的江南水鄉建築,淡雅的水鄉意境滲透著亂石灘、野渡、茅叢所營造成的幽幽野趣,令人驚嘆的美!步行於巨大鵝卵石鋪疊而成的亂石灘上,雖感覺腳下石塊滾動走路不能穩定,但我依舊興致頗高的穿過亂石灘踏上野渡,因為這裡是放眼茅家埠西湖水域的絕佳地方,是一覽西湖西線水墨山水畫般的淡雅秀色的必到之地。對岸拱橋彎彎的楊公堤被參差層疊的樹木親近的環繞,尤其那高大醒目的水杉挺拔在視線的遠端,緊依著白牆灰瓦古色古香的茅家埠村落,若是在雨天來,再在這般景致上敷上朦朧的青紗帳,那感覺就更夠味了。到達茅家埠西側的龍井路,放眼望是漫山遍野的茶園,增添了江南茶都那特有的茶氛圍,也提醒了我茅家埠乃西湖湖畔的品茶產茶勝地。穿過牌坊步入茅家埠村,發現如今的茅家埠已經成為了西湖百茶彙,規劃有序的水鄉村落中已是一家家精致優雅但不失質樸本色的茶館餐廳,停車場中停滿了各地牌照的車輛,操各地口音的游客或絡繹不絕地進出於茶館餐廳,或悠閑地漫步於湖邊水道呼吸蘆葦的氣息。秀麗的茅鄉風情中,一種恰到好處的生活品味,帶著真實,帶著詩意,帶著慰貼心靈的安適。這就是茅家埠的味道!穿過百茶彙向東,臥龍橋以南,有一條木棧道蜿蜒曲折穿過茅家埠水面,這便是著名的上香古道。據記載,清代前期以前,茅家埠一帶皆為西湖水面,各地香客常常乘西湖游船在茅家埠登岸,在沿上香古道步行去天竺三寺進香,形成了具有濃郁民俗特色的香市文化,世稱“天竺香市”。如今的上香古道,多處再現這一有趣場景的銅制雕塑依稀能讓人感受到古時上香的忙碌景像。在這條古道原有的職能逐漸消逝之後,湖畔的自然風光也就自然成為了人們欣賞的焦點,冷不丁的會讓人沉醉其中。湖邊叢野的毛竹,水岸林間的小徑,橫跨湖面的拱橋,獨對湖間一隅的亭榭。由於要回去取車,沒能走完整個上香古道就得折回了,雖之前已經來此走過多次,但依舊感覺很不舍得離開了這茅鄉水域。(待續)

(茅家埠的野渡、亂石灘(攝於初春))

(水墨茅家埠)

(淡雅茅家埠)

(浴鵠灣春色(攝於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