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起拾零(人間天堂之1)

作者: LOVEME

導讀曉起拾零到了才知道,她的出名不僅僅是因為游者的嘩眾取寵,還因為她像是個純真未去的村姑,其神奇而美麗的“身軀”,顯示出她那無窮的魅力和吸引力. 曉起,顧名思義拂曉而起。據《江氏宗譜》所載:“唐乾符年間(874-879年)歙縣篁墩汪萬武始居,因逃亂至此天剛破曉啟明,而稱曉起。”位於婺源縣城東北45公裡出的雙河口,有相隔1公裡的兩個村莊----上、下曉起共同 ...

曉起拾零到了才知道,她的出名不僅僅是因為游者的嘩眾取寵,還因為她像是個純真未去的村姑,其神奇而美麗的“身軀”,顯示出她那無窮的魅力和吸引力.


曉起,顧名思義拂曉而起。據《江氏宗譜》所載:“唐乾符年間(874-879年)歙縣篁墩汪萬武始居,因逃亂至此天剛破曉啟明,而稱曉起。”位於婺源縣城東北45公裡出的雙河口,有相隔1公裡的兩個村莊----上、下曉起共同組成。從縣城驅車半個小時後,過一座小山丘,驚鴻一瞥的發現下曉起已入眼簾。“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這首古詩極為形像生動地描繪了曉起村落的美麗山光水色之感。水口是兩條溪流的交彙處,十數棵二三百年老樟,上承青碧,下接溪水,蔭蓋數十畝,最大者可六人合抱,更有一棵彎身垂向溪面,意境高古。樟樹上遍生古藤,粗狀似索,或繞或垂,叫人不得不為之驚嘆!千年古橋——嵩年橋,斑駁陸離,已與自然融為一體,宛若天成。橋上凌空飛一座茶樓,巧思若此,真乃仙家手筆。兩條古壩鎖住水口,壩上水平如鏡,壩下勢如萬馬奔騰。一方面可提升水位,方便村民用水;另一方面徽商視水如財,此法可以納福聚財。旁邊一座水小車,不緊不慢,悠然而轉,隨流水而走,仰清風而吟,頗得佳趣?lt;/FONT>整個村落小巷均鋪青石,曲曲折折,回環如棋局,並且保持有600余年的房屋有幾十幢,風格鮮明,各具特色,氣勢非凡。走進一座清代茶商的古民居——禮耕堂,門樓是一個高大的石庫門坊,中間的大型磚雕由二十個人物分成四組組成,分別是“琴、棋、書、畫”,人物個個傳神,仿佛可以與觀者心神相接。門樓下四塊石雕別出心裁,其圖案叫“雀、鹿、蜂、猴”,暗喻“爵、祿、封、侯”。踏進廳堂,條桌上中間擺放鐘,東邊放瓷器花瓶,西邊放一面鏡子,寓意終生平靜,是商賈閱遍天下後對平靜生活的渴望。可以想像當時的或儒或賈,四處奔波中,功成名就時,榮歸故裡,衣錦還鄉,窮其土木,才構建起著一幢幢精巧的民居建築。參觀宅院裡的每一個角落,娓娓述說著天井廳廊那精美的磚雕、木雕和石雕上的人物山水、飛禽走獸、神話傳說等,不禁感嘆著要多少個能工巧匠,要多少次刀刻才能成就那方寸之間的達官士子躊躇滿志的神情,才子佳人曼妙流轉的眼眸。下曉起還有“三雕”藝術精品的繼序堂民宅和三月井等景點。走在村背後的石板小道上,仿佛穿行於古樹博物館中,這裡薈萃了千余株古樟群、罕見的大葉紅楠樹和江南紅豆杉。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感到清心爽肺,幾天的疲勞便隨之而去。 連接上、下曉起的青石板古驛道蜿蜒曲折,曾經是古時的交通要道,石板兩邊古代客商留下的深深車轍至今清晰。上曉起至今保留她清新質樸的原貌,就在於她通向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就是這條石板路。走在青石板古道上,蒼翠蓊蔚的林中,縱橫奔流的石澗,連綿百裡的稻田,時有白鷺飛翔,零星有幾座布局精巧的民居,籠罩在煙霧當中,頗有住在桃花源的意味。遠遠望見上曉起,但見樟林積翠,峰巒錦繡,山籠紫煙,粉牆黛瓦掩映其間。村口的小坡上有一座迎客亭,旁邊兩棵大樟樹橫臥在清流之上,河上架一別致小竹橋,這就是上曉起標志性的水口。過了路亭,有一溜青石護欄,沿溪而列,寬闊的青石板路通往村內。上曉起是一個只有80戶的小村莊,一條小河從村中通過。鴨子成群結對悠然的游來游去,岸邊農婦們在“嘭嘭”搗衣,偶而還有狗搖著尾巴在岸邊走來走去。她是古徽州最典型的立體村落,中間“龍脈山”高聳,東邊“獅山”,西邊“像山”,左右環峙,民居散布其間狀如彰翅的蝴蝶,溪上的兩座小橋正似蝴蝶的觸角,欲撲向對岸形如元寶的盆地,登高遠眺,妙不可言。相對於下曉起的“商一村”,上曉起號稱“官一村”。清代末期這裡科舉極盛,名仕大官輩出,有過“一門三大夫”、“祖孫兩進士”的佳話。走進村一眼就可看見——進士第,清嘉慶江之紀的府第,門罩的磚雕沒有下曉起的那樣復雜精細,但門額上兩米多長的大青石上“進士第”三個陽文楷字,顯示出官宅的威嚴身份。門下三級台階,稱“三步金階”,是官宅特有的建制。廳內的條桌上擺的是“福、祿、壽”三星,三星是俗神,“福”為“多子”,暗喻“性欲”;“祿”為“多食”,暗喻“食欲”;“壽”為“長生”,暗喻“不死欲”。其廂房窗戶的雕花為木雕精品。村中有一副對聯“婺源茅屋書聲響,放下扁擔考一場”,可見當時整個村落文風多麼得昌盛,個個想中舉,步入仕途來光宗耀祖。村中的大夫第、榮祿第等就足可證明。曉起,讓我不僅領略到古村落的寧靜和古樸、徽文化的深厚,更讓我領略到一種鄉韻,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走進這片淨土,就遠離了喧囂,遠離了煩瑣,遠離了世俗,心不再浮躁,不再空落,仿佛一艘漂泊的船忽然間有了停靠的感覺。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