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行記(2005年10月)

作者: 凌波巍步

導讀10月28日 晚10點10分到塘沽車站。唐山到運城的4478次車居然旅客頗多,有許多是背著大包小包的民工,操四川口音的不少。 候車室裡晃來了一對青年男女。很顯然,那個男的喝醉了,大呼小叫地尋釁。女的在拼命拉扯著。 找到12車廂02下鋪,車廂顯然是預留的,但01中下鋪已睡了人了。剛要打杯水,忽然那個和醉漢在一起的女人出現了,她對我說她的男友喝醉了,中鋪是上不去了,問我能否 ...

10月28日

晚10點10分到塘沽車站。唐山到運城的4478次車居然旅客頗多,有許多是背著大包小包的民工,操四川口音的不少。

候車室裡晃來了一對青年男女。很顯然,那個男的喝醉了,大呼小叫地尋釁。女的在拼命拉扯著。

找到12車廂02下鋪,車廂顯然是預留的,但01中下鋪已睡了人了。剛要打杯水,忽然那個和醉漢在一起的女人出現了,她對我說她的男友喝醉了,中鋪是上不去了,問我能否換鋪。我說你先問問列車員補一張下鋪吧,回頭省得在這裡鬧酒。結果大概不行。我於是說只要別又吐又鬧,我就睡中鋪吧。為了防備醉漢嘔吐,我穿鞋爬了上去。

在鋪上聽會兒音樂,車過天津,那醉漢好像睡踏實了。快到西站了,我實在口渴,遂下鋪來。只見那個女人坐在男人旁邊啜泣。

一邊喝水,一邊在邊座上記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情理之中而又有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到底發生了。我的決策真是明智。

車快到靜海的時候,熄燈睡覺。

10月29日

車過太谷,看到公路邊樹立著晉商珍寶“三多堂”博物館的廣告,回去後要做些了解。

(http://www.95.net.cn/tm/jdtp/23sx/index.asp?newsid=273&typeid=54)

聽著山西廣播電台“國樂縱橫”欄目對《大刀進行曲》介紹的時候,車過平遙,借用廣播節目的主題詞“在歌聲中修復記憶”,也應該在旅行中修復記憶了:我這是第五次到山西了。

14點36分車到介休,不算太晚。出站時只見站台上掛滿“張壁古堡”的介紹,離此地僅10公裡。我是知道《探索》中介紹過的張壁古堡之迷的,應該去看看。

[探索發現]小村落裡營造軍事堡壘的歷史真相:http://culture.qianlong.com/6931/2005/08/19/1400@2773265.htm

出站後先去買回程票。30日到天津的4476次有臥鋪,下午4點28開,次日約7時到津,正好辦事,就是它了,中鋪113元。

在站前廣場遇到一輛微面,簡單說定30元送往綿山。在車上又進一步交談,最後決定包車先去張壁古堡 ,再直送到水濤溝,明日負責接我下山,如能去靈石王家大院就280,如直接送回火車站就230。OK,3點15上路。

近半個小時到張壁村。門票40導游20。看來司機與他們挺熟,另有兩個村裡的小姑娘也隨著導游陪我遛了近兩個小時。

從坐南朝北的關帝廟開始,小導游很熟練仔細地給我介紹著奇石神碾,斜對面的觀音廟,以及古堡的情況。接著就下地道。今年似乎和地道有緣,8月參觀過清苑縣的冉莊地道,“十一”又看到南北韓的第三隧道,這次的地道可是距今千余年的古跡呢。(也許真是所謂“明堡暗道”, 呵呵)

地道裡十分陰涼,據我看也許就是黃土的直立性較好的緣故類似窯洞的感覺。地道不僅是所謂三層立體式結構,而且每層都不低,據小導游說是為古代將軍走馬的原因,而且地道內確實有馬廄的遺存。

地道內部部局果然復雜,沒有人帶路真是不行,七繞八拐終於從一孔窯洞中出來了。出口處就是深溝了,所謂的“一面背山三面環溝”。再走進堡內,沿著賈家巷到龍脊街,發現此堡果然有些古怪:

龍鶴福字

槐抱柳

古堡北部的真武二郎呂祖

站在這裡往下看據導游說正好是一個陰陽圖。

小導游自稱是榆次煤校旅游專業的,還真是敬業,我以為古堡介紹得已是很細致了。她說堡外還有一個金代古墓。出堡不遠就到了這裡,很顯然是一片磚窯,不過是廢棄了。小導游說這個墓就是作窯的時候發現的。兩個墓室,墓頂是穹隆狀,據說是根據《介休縣志》的記載判斷出年代在金大定年間。

我問她磚窯主的事,她只含糊地說窯主出事純粹是人家私事。說完讓我稍等就和兩個小女伴跑到旁邊的果園摘蘋果去了。我回身照下這張暮色中的窯場景像:悠遠的古堡、存疑的地道、古怪的窯場,以及那兩個只是私語而對我一聲不吭的小姑娘,在暮靄中多少透著一些神秘。

車子開過來,小導游給我四個小蘋果說是四平八穩。

於是離開古堡,車上綿山,看看時間5點20。

6點左右,車到水濤仙谷賓館,向司機交付20元定金,約定了聯絡方式。

賓館打完折是180。聽說雲峰墅苑打完折是306。收拾停當,去賓館餐廳吃飯。

說真的,一天沒吃飯是真餓呢,而且山裡還真涼(7點以後送暖氣)。蘑菇燉小雞、綿山四寶蔬(主要是蘑菇)、炒土豆絲,刀削面,一小瓶綿山青,一瓶漢斯啤酒,一共74元,風卷殘雲之後周身暖和起來了。

在旁邊的超市轉轉,買了綿山益生醋、“天驕紅”棗,以及綿山寒食食品“石頭餅”。服務員找不開零錢,於是又拿了一包“太谷餅”。

天完全黑了,黑色的山峰上點綴著一些燈光,天頂上星光燦爛,空氣清冽新鮮。

洗完澡躺在被窩裡看了閉路電視裡的綿山風光片,仔細規劃了明日游程,滿意地睡去了。

10月30日

這一宿睡得實在香甜。7時醒來看到北朝鮮的阿裡郎演出,又回記起華克山莊精彩的扇子舞了。

15元的早飯:一盤烙餅,兩個花卷,一個雞蛋,一碗小米粥,一盤拌海帶絲,一盤蘿蔔丁。飽餐之後直入水濤溝。不是我不想買票,確實沒人賣票和檢票,也許是太早的緣故?雖然谷中只我一人,但也是八點了呀。

綿山已是晚秋了。除了偶爾見到的黃葉樹,就是這一樹白色珠花了,不知這是什麼花果,但到底為落葉飄零的秋山增韻不少。

一路山環瀑落,果然是水聲如濤。山谷幽行已不是第一次了。但不久後面就跟上來一群小紅帽的游客。拜托他們給我留個影啦。

結冰的瀑布。

行到水窮處。

10時出谷,退房後將行李存在服務台。按照大台小姑娘的建議從哀號坡西行到棲賢谷上山。

門票25元。這次可真是“幽谷有佳人”了。到小姑娘說的軟梯旁腿差點軟了:軟梯上結冰了。只能攀援鐵索走崖邊鐵梯了。

平心咬牙,收好物什,勉勵自己凝神穩步,到底走過這一段非常之路了。終於到龜像石,沿山路往介公墓而行。沿路除在嶺上施工的民工外怕整個介公嶺景區只我一人了。

登了一段山路,終於能拜謁這位功不言祿的介公了。

最早知道介子推的故事是高一時讀到的《豆棚閑話》(回來後再讀這則“介之推火封妒婦”的故事,可謂戲說了),於是1990年走黃河的時候對陳霆提及的介休並不陌生,這次終於能憑吊一番,聊發思古之幽情了。

過“如意泉”去往介公祠的路上,想應該可以整理一些“視思”的文章了,這正是整合時期生活學習的一種方式。

12點下山的時候,見到幾撥散客正往山上爬,這時候是真心感謝那個可愛的小姑娘呢。

和司機確定2時半在龍頭寺等我,於是背包出山。一路峰回路轉,方識得綿山真面目。路上碰到這位長治的65歲老人,一道走到抱腹岩。老人准備再去臨汾洪桐,退休了出來走走,可同道難覓,於是便獨行。到雲峰賓館,我提議存包上山。賓館服務員許是見著一老一小還算面善,終於免費寄存了。

拾級而上,還真夠那老先生一嗆。

燈、鈴。

空王手印。

鐵索。

時間來不及不去正果寺。

坐雲峰墅苑9層觀光電梯下到停車場,終於了了“住在懸崖邊”的心願。

老人在這裡等旅游中巴下山。我則繼續前行。沿途景致甚佳,偶爾請沿途工作人員幫忙留影,當然也會自己給自己留個念呢!

到聖乳泉的時候,有警察攔住道路,原來是在“掃山”。

終於出山。又碰到那位老人,司機最後收取他10元送他到能坐上去洪桐汽車的地方。

3點15到火車站。想去旁邊的“醉馬醮片子大全”吃面食,可是師傅現在下班了,於是只好去路對過“大碗面菜館”吃一碗蛋炒面、一盤土豆絲,喝一瓶汾陽啤酒,10塊5搞定。

4點28准時離開介休,在鋪上休息到6時。過太原站的時候,吃了那小導游送的張壁古堡的蘋果,酸酸的甜甜的,再來一個太谷餅,綿山之行結束了。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