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造化浙西大峽谷

作者: la555

導讀在浙皖接壤的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一個長達80公裡的浙西大峽谷,走進山谷腹地,一路飽覽自然造化鬼斧神功之奇觀是清脆悅耳的鳥鳴,催醒了我的好夢。一時間不知身在何處?揉揉眼睛,回過神來,方知是昨天來到浙西大峽谷,游覽了一天,晚上就在這個叫“白雲人家”的大山皺折裡下榻。這裡早晚和山外相差一個季節,夏天晚上得蓋薄被。夜涼似水,旅途勞累不 ...

在浙皖接壤的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一個長達80公裡的浙西大峽谷,走進山谷腹地,一路飽覽自然造化鬼斧神功之奇觀是清脆悅耳的鳥鳴,催醒了我的好夢。一時間不知身在何處?揉揉眼睛,回過神來,方知是昨天來到浙西大峽谷,游覽了一天,晚上就在這個叫“白雲人家”的大山皺折裡下榻。這裡早晚和山外相差一個季節,夏天晚上得蓋薄被。夜涼似水,旅途勞累不知不覺地洗去,安然入睡。

起床,撩開窗簾,眼前的景色令我吃驚叫絕。山上山下郁郁蔥蔥,空?山色與天相連,分不清高與低,依稀可見蜿蜒在山岔間的閃著亮色的溪流;是呀!我們就是從那條溪流的外邊進山來的。

久處繁華的鬧市,總免不了有些浮躁與煩惱,渴望著青山綠水的洗禮。應友人徐之鶴相約,便成行了這次的浙西大峽谷之旅。老徐是一位資深園林專家,每年暑期都要去浙西大峽谷休息數天,采集一些標本,有他結伴同行,算是我的造化。

浙西大峽谷位於浙皖接壤的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是黃山延伸的余脈,也是錢塘江的源頭,峽谷全長80余公裡。這裡山峻水秀,觸目皆是奇峰怪石;瀑布自懸崖上或岩洞中傾瀉而下;林間有珍稀鳥類,奇花異草;有尊貴的雞血石,還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梅花鹿等。

這個被旅游專家稱之為“都市後花園”的地方,每至周末,滬寧杭蘇錫常的城裡人,成群結隊地來度假了。要不是老徐提早打招呼,我們是住不進“白雲人家”的。

汽車在山腰公路上蜿蜒緩行,窗外景色如流動的風光電影,坐在車上觀景總覺不夠貼切,於是我們在途中棄車步行。須臾間,豁然開朗。原來已進入龍井峽。境內奇峰秀瀑,怪石嶙峋,芳草雜樹,茂林秀竹;層層山坡梯田,有山民驅牛耕作。正如一首古詩中說:“白馬岩中出,黃牛壁上耕”。我們仿佛置身《桃花源記》的境地。這裡空氣清新,負離子含量高,作深呼吸運動,有點甜絲絲味道,掬一捧山泉含在嘴裡也是甜絲絲的。上海人俗稱“?肺”,可真有點意思。

我們沿溪石攀援而上,峰回路轉,步移景變,忽見著名的吊水岩,兩旁盡是千仞石壁,腳下則是萬丈深淵,吊水岩下有一水潭,潭深莫測,當地人稱為“斤線潭”,意思是放一斤線才能到潭底。一陣山風吹來,暑氣全消,令人心曠神怡。復前行,不覺來到柘林瀑景點,整個景點藏於一條蔭山蔽天的山谷之中,耳聽瀑布嘩嘩響,卻不見瀑布在哪裡。過一座木板小橋,走一段沿石壁曲徑,拐一道月牙彎,猛一抬頭,方見潔白瀑布從凹形的山岩口飛流直瀉,可真是“遙看瀑布掛前川……疑是銀河落九天”。柘林瀑清流急湍,映帶左右,濤聲如雷,蔚為壯觀。那飛濺的水花,似一粒粒晶瑩的珍珠,大珠小珠落玉盤,叮叮咚咚之聲,回蕩在山谷間,組成了一曲大自然交響樂。南宋有一進士曾這樣描繪過浙西大峽谷:“一池春水應江潮……亂山深處亦波濤。”

令人覺得有趣的是柘林瀑景區有塊“咯咚石”,它位於炎生潭出口處。站在瀑的下面仰望,此石像是龍口伸出的舌頭,走上山崖近看,此石呈楔形,嵌在石崖洞上。每逢山洪暴發便發出“咯咚,咯咚”聲音。傳說是巨石鎮住了一條惡龍在發出嚎叫。

離開柘林瀑,來到劍門關。劍門關可算是大峽谷的經典之作,它以東、西兩石峰似寶劍而得名。急湍的溪水在這裡劃了個大彎,似乎把全部的力量都傾注在懸崖峭壁的底部,一谷雷聲轟然而起。流水是一柄柔劍,山岩再硬也能被它削得像豆腐般的光滑。在這裡,我們聽到的是溪水的咆哮、怒吼,那是一組山鳴狂想曲。我們登上矗立在懸崖峭壁的劍門亭。這裡蒼松倒懸,巨石兀突,看得腳骨發軟。遙望劍門石峰,但見一峰拔起,又交叉橫生出三兩塊危石,和黃山的“妙筆生花”十分相似。倘若久久凝視,懸石疊撲,大有即刻傾倒之勢。

從陡峭石徑下來,穿過一座有驚無險的鐵索橋來到嬉水灘,這是一個非常寬廣的水灘,有五灘六潭,全長2.5公裡,溪中急流嘩嘩,怪石鬥奇,游人既可下溪到寬闊平坦的大石頭上玩樂,或撐筏游溪,又可駐足觀賞兩岸的奇峰怪石。只見很多游人湧在這裡,有的在巨石上蹦跳歡呼,有的在水上撐竹筏取樂,有的租來鸕鶿停在肩膀上拍照留影———歡聲笑語在山谷中回蕩。驀然間,有兩艘皮筏從上游飄來,身著黃色救生衣的漂流者們,迎風劈浪呼嘯而下,哦,好爽!

大峽谷的另一有趣的景觀是“白雲人家”。這裡的山民大都把房子建在離地千米的半山腰中。我們從這邊的山腰公路上望向對山,看到的是蔥綠的山彎,鑲嵌著一幢幢白屋,上空飄浮著朵朵白雲。這不是唐代詩人杜牧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的詩句寫照嗎?據介紹,那“白雲人家”是可接待游客休閑度假的。春節前後,好多城裡人還特地來此過大年,看山裡人家磨豆腐、打年糕、殺年豬———感受山裡的民風民俗。

當夕陽把鏡頭搖向西邊時,遙望“白雲人家”已是暮色四合。“走,我們上‘白雲人家’。”老徐遙指對面山腰說:“今晚我們就住那裡。白天游山玩水飽眼福,晚餐讓你飽口福,我請你吃本地三黃雞,還有石耳、石筍,山溪裡的石斑魚。”

“好啊!去過一回神仙日子。”

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浙西大峽谷的開發者是一位文化人,叫潘慶平,擔任過二屆臨安縣的副縣長,後出任江南游報副總編,還是一位出過小說集的作家,是杭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這幾年喜愛潘慶平小說的讀者,自然很少見他的作品了。其實我覺得“浙西大峽谷都市後花園”不正是老潘的又一部力作嗎?

出自:http://www.lalycs.com


精選遊記: 臨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