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天(6日) 華山探險
其實是否去華山一直我心裡十分猶豫的事情,一是因為我是獨自出游,華山又以險著稱,心裡略有點不踏實;二是五一節華山爆滿,擔心排長隊,更擔心滯留在山上。但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最後還是咬牙決定登華山。把行程安排在6號,主要是幻想能躲開人流。
照例6點起床趕7點鐘的首班車,還有個小插曲,我去的時候是6點40,看游1還空著,可旁邊一國營車已基本坐滿,我以為那也是游1,便上了。事實證明,這不是游1,票價要貴10塊錢,不過好處是6點50就發車了,而且也是全程高速,車況也比游1好很多,也不算虧吧。
8點20左右,大巴到達華山腳下,司機把大家送到了一個小飯店,有一人號稱導游開始給大家進行華山簡介,我聽了兩分鐘,發現其重點是要大家在這裡吃飯,看樣子還是上了一黑車,不過既然到了華山腳下,不怕,於是我背包獨自向山門走去。因為我要當天下山,又是一個人,我決定在排隊時間可以接受的情況下還是坐索道。出門一打聽才發現,索道在東山門,還要坐車,於是打車10元到門口,換旅游專線車,9點左右順利到達索道口。然後,我激動萬分地發現,索道口一個排隊的人都沒有,看來我選了一超級黃道吉日。
在我看來,華山索道可是華山第一險,全長1500多米,落差750米,坐在車裡還有點晃蕩,我根本不敢往外看,只敢逼著眼睛養神,有點丟人啊。中間我看了一下“智取華山”道上爬山的人,已經縮成小螞蟻了,可我也不敢看第二眼,所以“智取華山”道什麼樣我一點也沒有看到。上到華山,北峰附近人挺多,很多人一早趕來下山,蒼龍嶺上人頭攛動,看一長龍蔚為壯觀。先爬北峰,主要是看華山論劍碑,不過北峰夠小的,感覺不夠東邪西毒北丐南帝中神通之流折騰的,隨便一個降龍十八掌估計就連人帶己都忽悠到山底下去了。轉身開始向其他峰進發,索道站附近人還是很多的,而且很多坐索道上來的人體力很差,走得很慢,因此從索道到金鎖關一直有走不動的感覺,一路上我看到不少人連金鎖關都未到就下山了,唉!過了金鎖關後由於分路和很多人回頭的原因,人少了很多,我選了往東峰、中峰的路線,一路走來,人越來越少。說來好笑,我爬到東峰頂上,居然空無一人,只有一個照相的小販,我都以為自己走錯地方了,原來看日出的人都走光了,後面的人還沒下來,想不到在五一黃金周的華山頂上,我居然能獨享東峰風景,美啊。東峰下來直奔南峰,南峰是最高的峰,不過上去的路並不陡,普通的山路而已,慢慢走,不會有什麼問題。當天天氣不太好,霧很大,因此能見度不是很好,行進中,華山刀劈斧削似的山峰不時從眼前冒出,景致如畫,一步一景,還不時有各種名人時刻,一點都不感覺累。南峰是最高峰,爬上去有一覽眾山小的體會,環顧周圍,煙霧繚繞中不然有秀美山峰浮現,十足一幅水墨山水畫。南峰下來去西峰就很輕松了,一路上景點也很多,不過我覺得爬山就是爬山,觀山水,吸氧氣,足矣,什麼蓮花燈,斧劈石之類的景點並沒有太大的興趣。西峰頂上居然手機信號很強,我給家人打了個電話,告訴他們我已經到了華山頂上,哈哈。西峰下來基本是下坡路,不覺得怎麼辛苦。因為上山的時候我就發現有條去金鎖關的復路,於是下山時我一直留心,決定不走蒼龍嶺走復道,事實證明這一選擇是十分正確的,復道一是比較緩,適合下坡,二是人非常少,是否清淨,而且復道後可沿智取華山道一直走到索道站。不足之處是較為平淡,不如蒼龍嶺刺激,視野也不很開闊,因此建議下山時再走。
走到索道站,看表接近3點,不知不覺,我已經在山上走了5個多小時,先後爬了北峰、中峰、東峰、南峰、西峰,雖然借助了索道之力,但還是會當臨絕頂了,感覺很滿足的。不過走到索道站我才覺得坐索道上下的決定還是英明的,我的兩條腿已經有點打顫了,如果從玉泉院爬上來的話,不管從時間還是體力上,我可能都只能到北峰了。整體感覺華山路不是很險,我也就比較愛運動一點,絕對不算驢級的,戶外運動參加得不多,但走起來還是比較輕松的,沒覺得有太險的地方。鷂子翻身沒有開放,它直通向觀棋亭,我估計也只有神仙敢在那裡下棋了。長空棧道我沒有去,因為有點恐高,觀察了一下我決定放棄了。其余的景點和險處我基本都走遍了,感覺一班人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整個行程人都不太多,除了索道到金鎖關一段外,其余路段都算得上是清淨,但游人雖少但不間斷,因此也不會有安全問題。因此整個行程對我這種獨游非驢的人來說還是非常理想的。說實在話,我也沒有想到,五一爬華山居然還有如此清幽之感。
下山索道大概排隊5分鐘即可,下山坐游1,由於人少,等了半個多小時才發車,順利返回西安。
小貼士:
1.從我所聞所見看,黃金周越靠後人應該越少。另一個要點是,越早人越少。
2.其實並非華山自古一條道,絕大部分地方有復道,上山時記得留心即可,我的路線中就幾乎沒有走回頭路。復道風景略差,是傳統山道,但人少很多,如果高峰時候登山也可選擇復道。
3.如果你想當天下山的話,如果不是體力超強,建議還是選擇索道上下。千萬不要選擇爬到北峰或者金鎖關就下去,否則會錯過最美的風景。
第5天(7日) 陝西歷史博物館,一堂最生動的歷史課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我一直非常向往的地方,因此也把它安排到了行程的最後一天,主要是想避開五一的人流,能夠獨自靜靜地體會歷史。
早上起來,因為時間尚早,先到大雁塔廣場轉了一圈,8點半進入博物館,人真是少啊,想蹭個導游都不太容易。陝博的展館是按歷史排的,從舊石器的藍田文化開始。非常幸運,從博物館入口的藍田文化展區,我發現了一位老先生戴著義務解說的牌子,端著一杯水,正在進行解說,根據我這些天來蹭導游的經驗,直覺判斷這是一大牛人。隨後的事實也證明這是我陝博之行最大的驚喜,老先生是西北工業大學的教授,本專業機械,歷史考古是愛好,年方八十,堅持定期到陝博義務講解,據說兩三周才來一次,被我趕上了。老先生講解的特點是以物代史,講解中不著重展品本身,著重講述展品後面的歷史,穿插各類考古軼事,以及以科學家特有的嚴謹精神,從科技的角度對古文明加以剖析。跟老先生走下來,不像是參觀博物館,好像是走過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
按照館藏順序,從石器時代講起,舊石器時代展品較少,最珍貴的是兩個史前人完整的頭蓋骨。新石器時代展品就豐富多了,但因為我已經看過了半坡博物館,因此對這裡的展品已經有了比較深的了解,比如說人面魚身盆等,這裡比較珍貴的展品報告包括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骨雕人像,五官清晰,比例准確,令人印像比較深刻;還有一串精美的骨雕項鏈,據說用了幾千節骨頭,也是非常珍貴的展品。
由於夏商文明主要是以河南為中心(實際上國際上一般不承認夏文明,普遍認為中國文明是從商開始),因此陝博裡沒有夏商文化的展品,新石器後直接就是周。但老先生特別強調,這裡的周文化包括周族(與夏商平行)和周王朝,因此實際上歷史也是完整的。周文化展區是陝博的一個重點,最大的看點是數量驚人,極其珍貴的青銅器。介紹青銅器之前,老先生先給我們掃盲,欣賞青銅器有三個要點:一看形狀,二看紋飾,三看銘文,也就是著名的鐘鼎文。其中的銘文最為珍貴,陝博裡珍藏的幾件國寶級青銅器其實外形並不突出,都是因為有完整的銘文,因為其附帶的文字記載而成為研究當時歷史背景的最後佐證,而使其變得尤為珍貴,其中銘文最多的多友鼎銘文有278字。與此相比,那些以做工精致取勝的青銅器雖然珍貴,但其價值可就不如這些銘文了。
周過後是秦。秦展館裡我比較感興趣的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度量衡”的原件,尤其是各種各樣的貨幣和各種度量工具,是比較生動的小學歷史教科書。秦館的另外一個重點是秦公一號大墓的考古發現, 寶雞秦公一號大墓據說是秦景公之墓,據說是迄今中國發掘的最大墓葬,是西周以來殉人最多的墓葬,出土的石磬是中國發現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文字多達180多個,槨室的柏木“黃腸題湊”槨具是迄今發掘出周秦時代最高等級的葬具(博物館裡有原物,歷經千年,居然仍未腐爛),槨室兩壁外側的“木碑”是中國墓葬史上最早的實物例證;此外另外一個之最是其被盜墓,據說發掘過程中發現了200多個盜洞,墓室裡散布著西漢的斧子、唐朝的銅錢,盜墓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晉,也是讓人嘆為觀止啊。當然秦俑也是這個展館的重頭,不過因為看過兵馬俑的關系,這裡的秦俑感覺就差多了。
秦過後是漢。漢代展品中最珍貴的是“皇後之璽”,據考證是漢代最著名的皇後呂後之璽,這使得該物尤為珍貴。據說文革期間,江青對此極感興趣,曾把此璽取走私人收藏,文革後費盡周則才取回。該璽采用珍貴的和闐王制成,雖歷經歲月,但玉色仍然晶瑩剔透,令我等外行之人真正見識何叫真正的玉器。漢代展品中還有一件國寶是竹節薰爐,通體鎏金鎏銀。爐蓋透雕出多層山巒,足飾透雕蟠龍,工藝非常精致,從銘文可知,此物原為漢未央宮之物,後歸平陽公主公主。
唐代館也是陝博的重頭戲。幾個看點,一是唐三彩,也是小學課本上見過的,現場看才知道,工藝的精美程度;二是陶俑,雖然不如兵馬俑氣勢開闊,但工藝精致,形像生動流暢,尤其是其中的幾個仕女俑,栩栩如生,神態極其生動,其藝術造詣卻又是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三是壁畫,可惜由於保存的技術問題,壁畫原件並不能公開展出,可是從復制件上仍能感受到盛唐風采,尤其是其中的宮女圖,8位宮女的頭飾、衣著、手持物均各有特點,身著袒胸短襦,姿態十分嫵媚,其中一人呈S形站姿,據說被西方人譽為東方第一美女(不過中國人看了估計都會失望,東西方審美觀實在差得太遠了);奇怪的是,裡面有一宮女身著褲裝,體現出了唐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對女性的開放態度;四是金銀器,不過從我的角度看,金銀器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法門寺,裡面的金銀器因為是御用品,無論是外形、工藝諸多方面,都有皇家大器,不是一般達官貴人富豪之家金銀器可比擬的,實在有法門寺回來不看金銀的感慨啊。
唐代以後,由於西安不再是都城,因此文化略有沒落。宋元金明清是一個展館,相對而言與前幾個朝代不是一個級別的,因此印像也不太深刻。
跟著老先生一圈轉下來,已是三個多小時,爬完華山的腿已經有點不聽使喚,而老先生全程兢兢業業,循循善誘,一直沒有休息,實在讓人佩服不已。講解結束後,大家紛紛跟老先生留影,傳達欽佩之情。人老了能如此,也實在是一種境界啊。老先生的出現,也使我的陝博之行成為西安之行中最值得留戀的一筆,一圈下來,我對中國歷史有了更深的感悟,對華夏文明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體會到“做祖宗的好子孫,做子孫的好祖宗”的責任。特此對趙老先生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全文完)
西安五一行的幾點體會:
1.關於參觀順序。西安有關歷史的人文景點和博物館太多,就歷史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最佳的順序是 陝西歷史博物館(先全面了解歷史,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半坡博物館(新石器時代歷史的教科書)―――兵馬俑(全面體會秦朝歷史和兵馬俑文化)――法門寺(深度感受大唐巔峰文化,見識什麼叫真正的金銀器和瓷器),這樣和歷史的發展比較一致,從展品來講,也是越來越精致,越來越華貴。像我一樣,先去了法門寺,回頭再看陝博的金銀器和瓷器就有點激動不起來了,反過來順序會合理一些。
2.關於人。五一期間應該是西安的大熱,很多酒店都已無房。但在整個游玩過程中,我一直沒有人多的感覺,反而有鬧中取靜的清幽;沒有旺季人多的苦惱,反而享受到了長假期間交通等配套的便利(比如說長假期間專線車班次明顯增多,發車時間也提前了,很多博物館有義務講解),因此一路下來心情極其愉快。經驗主要有幾點:一是人最多時去冷門景點,5月4日應該是游人比較多的時候,可是我去的半坡,清真大寺都是非常安靜的地方,可游度一點都不遜色於兵馬俑之類的大熱景點;二是要趕早,像兵馬俑之類永遠熱門的景點,一定要趕最早到達,可以避開洶湧的人流;三是要靠後,黃金周結束前兩天感覺人流明顯減少,是出游的好時節,比如說我5月6日登的華山,完全沒有黃金周感覺,非常舒服。
3.關於旅游配套。這裡要贊一下西安,交通是非常便利的,物價是便宜的,民風是純樸的;當然了車況是很差的,條件是簡陋的,宰人行為還是有的。但整體而言,西安是個非常適合獨自出游的城市。
結語:
西安真是一本讀不完的書。短短5天行程,我從新石器時代走到了大唐盛世,真正感受到了5千年的文明。回來的這些天,想起西安之行,仿佛睡了一個長長的懶覺,夢中讀不完的故事、看不完的歷史、寫不完的感受。只是可惜,歷史終究流逝,夢終究會醒,也許將來還有機會再來西安,重讀華夏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