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韻--五一的西安之行

作者: 亦冰

導讀遲遲沒有寫西安之行,是因為我們在去西安的路上就已經說好,由貓貓來寫這篇游記,省去諸多碼字的煩惱。但貓貓的文字總是覺得更多是給別人的借鑒,而少了一些我們的視角。所以心癢難忍,終於還是寫下點點感受。五一之行總會伴隨太多人海洶湧,磨肩接踵的尷尬,菜菜發誓下次寧願加班也不在黃金周出游。整個行程充滿了快樂和驚喜,自然難免留有遺憾,或許這種遺 ...

遲遲沒有寫西安之行,是因為我們在去西安的路上就已經說好,由貓貓來寫這篇游記,省去諸多碼字的煩惱。但貓貓的文字總是覺得更多是給別人的借鑒,而少了一些我們的視角。所以心癢難忍,終於還是寫下點點感受。五一之行總會伴隨太多人海洶湧,磨肩接踵的尷尬,菜菜發誓下次寧願加班也不在黃金周出游。整個行程充滿了快樂和驚喜,自然難免留有遺憾,或許這種遺憾,也是再去一次的理由。 尋秦·韻 兵馬俑,或許只要是中國人都應該知道,對於它的歷史,自有google可以查到。菜菜對歷史的東西特別喜歡,之所以選擇西安,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想看兵馬俑,畢竟自小在書本中就已經知道了這些陶人的存在,對於這些超出當時工藝水准的泥人無限向往之,再加上每個周末重放的《尋秦記》,更讓這種欲望生機勃勃,哪怕為了重溫小說中的某個細節,也算不枉此行。雖然對於兵馬俑的n個坑上建的所謂的博物館幾近不屑,但對於館中的銅車馬和士兵們在越過幾千年後展現於世仍贊嘆不已。看到那成百上千個士兵依然站立,依然手舉胸前眼神專注時,可以遙想千年以前,秦始皇帝呼風喚雨,統一六國的豪氣。夯實的土層,每一寸都有一樣的密度,如今上海的形像工程有哪一項是可以與之媲美的?那是一個法制國家,近乎極端,或許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注重法制的朝代,法家文化盛行,雖然焚書坑儒只是法學極端的表現,但遠比現在各國所列的法制來得完善、嚴密。中國之後延用的儒家文化,也是現在我們身邊充斥的人情是非根深蒂固的原因。什麼是法不責眾,什麼是法外開恩,或許在那個年代,根本沒有這樣的詞語,有的只是責任。奢糜·唐

華清宮只是一個重建工程,太多新造的痕跡打擊了大把的幻想,還好那些溫泉的容器仍為原始。石磚砌出的海棠形池子陳舊而沒有任何誘惑力,卻可以想像太平盛世,漢玉雕築,輕紗環繞,池中騰騰溫水,花瓣漂浮,池邊侍女佇立,貴妃更衣入池,嫵媚猶生,哪是如今這種破敗景像?帝王總是最會享受的族群,極盡財力,只為一個女子洗澡之用,而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帝王又如何,奪子之妻亦只因女色。還好唐朝是個開放的朝代,對於這一點似乎沒有任何的忌諱,換個朝代,或許就是眾矢之的了。石文化·碑碑林中的碑帖數量或許世上沒有一個地方會更多了,不大的院子裡,居然可以容下如此之多的碑帖,西安這份收集之心亦可被感動一番。碑帖中,上到御筆親書《石台孝經》,下到眾人皆知《千字文》無不一一位列碑林之中。規模之大,足可以讓文人墨客激動一把。自知才疏學淺,無法更多知道碑上所列文字代表何意,看到《論語》想到子曰,只後悔自己只知買書而不讀書。

華山論劍·憾

這次西安之行最過遺憾的,就是沒能登上華山,一覽華山之險,更沒能去長空棧道感受一下自古華山一條路的不可回頭。

寺塔·佛緣

大雁塔,西安的地標,那裡附近的房子是西安最貴的,可想而知這裡是多麼的風水寶地,自有天地靈氣。可惜的是,塔內並非整舊如舊,帶了太多修補的痕跡和商業的成份。

外表的土牆可以追朔,繞塔一周的靈驗自我安慰個心安理得。塔頂那圈不知開頭和結尾的佛語,曾經有一棵生命在這裡生長,或許這也可以稱做是“佛緣”。



(兵馬俑)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