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的朋友問,南京周邊可有比較好玩的地方。我不清楚這個“周邊”具體方圓幾何,就南京市區來看,有兩個地方感覺還是不錯的。就是——溧水和高淳。(大概老山,珍珠泉也還不行吧,不過N長時間沒去了,不曉得現在到底怎麼樣,也不好發表意見了)溧水去溧水,是很偶然的。那個星期六,醒的特別早,在床上發呆,突然很想出去玩,至於去哪,隨便。於是發消息,約了個朋友,乘早就奔雨花西路(坐100路,或地鐵雨花台站)那邊的長途車站去了。以為去的蠻早,那裡滿是人了已經。去溧水的巴士每隔半個小時一班,12元/人,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大概8點多到的溧水,然後在車站買天生橋景區的聯票 35元/人(包含門票,游船,索橋,來回溧水車站的公交。說是有南京市公園年卡的可以免費進園)。初進天生橋景區,感覺是 —— 荒涼啊!!(估計是我們去的太早了)。就像個不算太大的人工花園(沒得什麼花其實),一眼望得著邊際。樹,草地,人工河,山,山,山…… 大概就是這個樣子。沿著石子路走過去,是個很分散的動物園,鳥啊,鹿啊,猴子啊什麼的(這兒的猴子不曉得什麼原因,個個都挺“深沉”的,有照為證)。 往前走,就可以看到索橋了,單張票為2元/人。就是在兩座山之間拉了繩索橋,走上去晃晃悠悠的,要是有好事的人(比如說 我吧)使勁搖啊搖啊,還是比較驚險的(被一個跟團來的大叔數落了一頓,說我太鬧騰,嗚……)。 再然後,上游船。小型的快艇,穿救生衣,扶好把手。“胭脂河”,比想像中要美很多。兩岸的山體呈深紅褐色。當真是女兒家的脂粉洗染而成,誰說的清楚呢,反正有此一說,倒是很容易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相比之下,“天生橋”就顯得一般了。橫在山體之間天然的石橋已經被一座木橋“覆蓋”了一層,說是因為以前經常有車通過,為防止意外,也為加固橋體,後來加上去的。感覺很是破壞氣氛,沒感覺了都。其他的,沒什麼可看的了就。不到兩個小時,我們就逛出來了。坐回去的公交,到縣中心廣場那下。大概是十點半左右吧。看到新開了個什麼“美食廣場”,就順便去轉轉。似乎才建成的樣子,十室七八空,建築風格,仿唐。有踩高蹺表演,感覺挺新鮮。看了一會,往回走的時候,遇到高中同學,巧 啊 !!! (他們才來,我們都逛完了。哈!) 韶了一會兒,約了時間再聚,各自走了。高淳高淳老街始建於宋代,又被稱作一字街。老街傍官溪河而建,東西向長近千米,街面寬約4米。沿街商鋪建築風格明顯具有徽派特色,想來商家大都來自徽州地區,這地方本來就靠近皖南了。本來想去“無想山”的,計劃不如變化快。走到車站,就改主意了。從南京到高淳遠,但從溧水過去應該還好吧(事實證明,是錯滴。因為城際道路比高速實在是差遠了。而且,還沒有直達的,要轉。)當時,想當然呢,以為很近。問路,找到車站(很好找,本身地方就不大),坐車(車況一般,價格忘了)到一個叫“雙牌石”的地方。那天遇到趕集,人那個多哦。估計平時是沒什麼人的,道路挺寬暢,看上去像個集散地。反正沒什麼事,就在集市上轉悠了一圈,沒有想要的東西,看別人買賣東西,感覺蠻有意思的。(老實說哦,那,感覺,恩—— 很淳樸!)繼續轉車,有到高淳的中巴 3元/人。 大概20-30分鐘。 然後坐“馬自達” 2元/人(比南京的車型大,拉根繩算是把手,感覺怪怪的)去“老街”。沿路發現這裡也有集市,很是熱鬧。果真是“老街”,就一條主干道,窄窄的,兩邊都是做生意的,不感興趣。倒是這裡的房屋結構和窗棱門瓦很是吸引人。喜歡看那些刻在木頭上的各式各樣的花紋 圖案(想到了烏鎮,比這兒更美!) 。總體感覺還不錯的說,值得來一次(一次就夠了哦!)。對了,原來說有“聯票”20元/張。我沒看到。老街上最雄偉的建築是吳氏宗祠,前後三進,也是新四軍一支隊司令部的舊址,大名鼎鼎的彭衝就曾在此辦公,當時他任新四軍駐高淳辦主任。現在吳氏宗祠已辟為民俗館,游客可以在這兒看到古時的農具、魚具以及民間壽禮、婚禮的場景。最耐看的是古代磚雕石刻,你能想像出在一塊青磚上雕刻出一條完整的松鼠桂魚嗎?簡直是活靈活現,千萬不要錯過參觀。貢生儒商趙莊的宅地趙廳也很有特色,特別是二樓的小姐閨房,來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小心的踩著窄窄的木質樓梯而上,灰塵在屋檐下的陽光中輕舞飛揚,那麼的悠閑,那麼的恬靜,那麼的與世無爭,空氣凝固,歷史沉澱,也許這就是我想要在這老街上找尋的吧。老街上還有清代道教神像展覽、耶穌教堂、乾隆古井等景點,有一家糕店據說是遲浩田來參觀過,生意格外的好。對了,想起來了,我們去的時候螃蟹節好像(好像過去蠻久的了啊),在那吃了“蟹黃湯包”(10元/個)。味道是不錯啦,不過也是一個就足夠了(膩哎)。還有什麼糖糕,蝦餅,豆干之類的。都還行吧。轉悠了一大圈,趕集的人都散了,才想到該回去了。匆忙跑到車站,末班車(18:00)回南京。感覺那天過的挺充實,不過似乎老趕路玩了,哈哈……回到南京,已是華燈初上。夜幕下的外秦淮河,其實,很漂亮!

(胭脂河)

(索橋)

(考慮問題的猴子)

(高淳)

(蟹黃湯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