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早晨起來較晚。經過黑龍潭溜達到紅太陽廣場的時候已經10點多鐘了。選定一輛賽車,女老板交給我一張手繪地圖,詳細告訴我玉龍雪山—玉湖村/洛克故居—白沙—束河古鎮的行走路線,接過一瓶贈送的礦泉水,飛車上路。天氣不錯。只是前行都是上坡。漸漸地又感到風也大起來了。正感吃力的時候,身後有一班裝備專業精良的騎車族超我而去。快到玉龍雪山的時候,道分兩岔。我車向西,那一班騎車族則繼續向雪山騎去。騎不多遠,見著一面石壁,在“玉柱擎天歡迎您”下寫著“FOLLOW ROCKER’STEP TO SHANGRI-LA 沿著洛克足跡走進香格裡拉”。身後又有一些騎車人路過,很顯然,他們對洛克先生沒有什麼興趣,充其量停車拍張照便繼續前行。我則一擰車把追尋洛克去了。這個坡實在有些費力,我索性推車步行了。快到村口的時候,一個女村民熱情地陪我去洛克故居。其實她是想讓我騎馬上玉龍雪山呢。據她說,這裡的高度已經和雲杉坪差不多了。門票15元的洛克故居不大。的確顯得少有人來。站在原美國國家地理學會雲南省探險隊總部門前,與當年洛克先生一樣的視角看著玉龍雪山主峰的扇子陡,想到路上見到的麗江戶外訓練營,看來更好地開發利用這個資源是個應該考慮的問題。下坡的時候自然很是暢快。接著西行,到玉水寨的時候,經詢問,徒步走過一大片跑馬場地,再上公路,只奔白沙鎮。沿途村落自然有著野趣。看到了1996年的“2。3地震紀念碑”,也經過了北岳廟。經過白沙鎮古街的時候,1元錢買了一串油炸土豆算是午餐。到白沙壁畫所在了。不是舍不得15元的門票,而是想壁畫不如資料看的清楚。門外牆壁上繪著不少東巴像形文字,其中一個畫著小人和一只雞頭的意思是“回” ,小人的肚子裡是否充實意味著“飢”“飽”,人和牛頭意味“頂、撞”,倒是頗有意思,一一拍照。想到昨晚看納西古樂,表演“白沙細樂”《一封書》的時候,有老者現場手書書信內容,當時說認出兩個字即可獲贈該字幅,我是只認得眼睛流淚的“哭”的(全場到底也沒有人認出兩個字的)。接著走行了很長一段沒有鋪瀝青的馬路,就到了束河古鎮。租車的女老板告訴我說過下午5點以後古城是不收門票的。這時也不過3點半的樣子,30元通過保安的檢查。先去“茶馬古道博物館”。博物館陳設的不錯。尋找香格裡拉的這一路,就是茶馬古道的一部分。在這裡是做了一次系統的了解了。流連了一個多小時,再推車去“九鼎龍潭”、“石蓮寺”,再騎過張藝謀電影《千裡走單騎》裡著名的“長街宴”的石街。總的看,束河更像袖珍的大研,而其實麗江才是放大的束河。騎回麗江的時候,決定先在城內隨意轉轉。正行間,豐滿的“SU HANG”喊住了我,真是湊巧!返回紅太陽廣場的時候是近下午6點了。仔細看看廣場矗立的主席像及其解釋,不禁叫絕:這尊建於文革時期的主席雕像,身高7米1,基座高5米16,合起來便是12米26,其他裝飾也都很有數字意義。有數理癖好的應該很好地研究研究。接著去古城吃晚飯。今天游人明顯見少了。這次是一定要看著小橋流水用餐了。來到“在水一方”餐吧的二樓,正對著西沉的落日,要一盤米灌腸和一盤納西木耳,服務員推薦這裡的酸菜洋芋炒飯不錯,好,再來兩瓶大理啤酒,下面就是小橋流水。橋對面是一個叫“順水樓”的餐吧。小橋上游客來來往往,不斷在這裡住足照相。看著這形形色色的各種做派佐餐下酒真是愜意。想起那句著名的詩句了:“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夕陽的余輝漸漸隱去,紅紅的燈籠漸次亮起,這才知道什麼是麗江的柔軟時光。出來的時候,看這橋邊的石碑,原來是“百歲坊”。循著清脆的鈴聲,再去布農鈴店挑選一只布農鈴,木片圖案就選“百歲坊”好了。接著又選購了一只帶著花瓣的白色東巴紙燈籠。回寓的路上,采購了些雪茶和“綠丫頭”果餞,麗江的紅海棠可是最有名的,東西不貴,可體積不小,只好買個編織帶了。5月7日清晨早早起來,去機場巴士車站。清晨時候的麗江,寧靜安詳。8:30,麗江到北京的MU5713航班起飛。透過舷窗,只間藍天霞光下,籠在薄薄雲霧中的橫斷山脈以及峽谷中的江河,如夢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