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印像

作者: 菰城漫步

導讀一向反對在五一出游,那簡直是花錢買罪受,何況去的又是一個本來就很安靜的小鎮,我不想外界大量湧入的人潮破壞了小鎮的寧靜安詳,於是趕在別人還在上班的時候,偷偷請了兩天假,去領略被無數網友描繪的如詩的西塘那份寧靜與安詳。趕一路的火車來到嘉善這個杭嘉湖平原上不大的縣城,然後正如網友所說花了四元做直達的依維柯到了西塘。由於幾天前就定好了房間 ...

一向反對在五一出游,那簡直是花錢買罪受,何況去的又是一個本來就很安靜的小鎮,我不想外界大量湧入的人潮破壞了小鎮的寧靜安詳,於是趕在別人還在上班的時候,偷偷請了兩天假,去領略被無數網友描繪的如詩的西塘那份寧靜與安詳。趕一路的火車來到嘉善這個杭嘉湖平原上不大的縣城,然後正如網友所說花了四元做直達的依維柯到了西塘。由於幾天前就定好了房間,所以也不擔心沒臨水的閣樓住了,況且熱心的房東發了一路的短信給我,到西塘的時他夫人已經在那裡等候了,雖然在網上看了無數攻略自己還打印了一本十幾頁的全集,但是還是怕不好逃那張門票,所以勞駕房東的夫人來接我們,想想萬一被逮住還有人護著。哈哈,這種感覺那真是刺激。在新鎮上走了一段路,我就看到了網友們推薦的能逛進去不要門票的蘇家弄,房東也真是帶我們穿的這條小弄,和歆歆相視一笑,也算來個慶祝,不是為了逃票,而是那種好像做了壞事還是沒被人發現的感覺,獨自偷著樂相當的不錯!蘇家弄逛到底,拐了往前走幾部便是環秀橋了,一轉眼的工夫仿佛就脫離了凡世,來到了使人心靈空曠的世外桃源了。可能靠近五一了,古鎮上一不像淡季那樣安靜了,來往的游客還是有些,但是慶幸的是沒有旅游團的大隊人馬,總得來說還算安靜不像有些景點一樣快成澡堂了。過了環秀橋穿了一段煙雨長廊就到了“枕河人家”,上樓看房,房間確實臨水,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我們的客棧不在煙雨長廊的中部,對岸是一片水泥牆廢墟。錢還是付了,一則問人家幾天前就訂了,二來老板娘還親自跑車站去接我們實在說不出口不住。就當遠點清靜些吧。一張雕花大床,看著就舒服。歆歆一直擔心被子可能不干淨,看了一下也是新換的,雖然房間稍微小了一點,但是看過基本滿意。於是先換上裝束,背上相機拿上腳架出去遛達了。沿著煙雨長廊到永寧橋,走到西街逛回環秀橋,小鎮不大我們一圈下來也掃蕩的差不多了,照了好多照片,如獲珍寶,像小孩子一樣笑著。是時相機也沒電了,考慮到晚上要拍夜景,那紅紅的燈籠,於是急著趕回住處充電去了。當然這個間隙順便也洗去一日風塵,清清爽爽的站在臨河的窗前。任憑和風吹亂頭發。目光始終沒有離開湖面,以及來來往往的游船。這樣的時候最是寫意,沒有往日工作的繁雜困擾,沒有老板沒完沒了的老到,不要去用老到的口氣與客戶談判,什麼都丟在一邊,靜靜體會,讓那份脫俗滌蕩心靈。被歆歆的喚聲拖了回來,看看表也快五點半了,頓覺肚子有點餓,相機電池估計也能撐一晚了,於是再次整裝出發。翻了翻秘籍,說要去“醉芙蓉”吃飯,那是網友們五星推薦的,咱可不能錯過。問了房東,他大概給我們指了指方向,反正就那麼大地方,總不會走丟,於是也沒細打聽,攜手出發。走開幾步房東好像跟對門的老婆在講西塘話,同時浙北人,我還是能聽懂的,不過他們說什麼關門了之類我到沒理會。沿著煙雨長廊往東,走過環秀橋口子,往前沒幾步就看到響堂了網友們也有不少推薦的,但是為了“醉芙蓉”我們沒停下腳步,盡管老板娘很熱情的招呼著,因為網友說響堂上菜速度不敢恭維。,沒想到剛走幾步,隔壁就是醉芙蓉,可惜大門緊閉,應該好久沒做生意了,隔壁響堂老板說他們早就關門了。沒辦法餓得慌,最後還是挑了張臨河的桌子在響堂坐下了,心理還是擔心上菜的速度啊。不用看菜單順口點來,椒鹽南瓜,油爆河蝦,醬爆茄子。響堂老板也跟我們解釋說旅游團多的時候才慢啊,我們也就信了,事實也是這樣上菜速度並沒有網友說得那樣慢。看著湖面船來船往,吃著碗裡熱騰騰的飯菜,還有清風做伴,真是愜意!老板看著挺和善的那種,一樣要求打折,但是這次沒得逞,老板即沒送酒也沒打折,可能我最不靈光的原因吧。歆歆也不會還價於是付了錢就走了。個人認為響堂的飯菜味道還是可以的,至少比第二天中午的送子來鳳酒家要好吃很多,那家菜太鹹,尤其是那個蟬衣包圓,更是失望就不多展開了。天色漸暗,臨河人家的那些紅燈籠也陸續亮了起來,六點多一點光景我們來到送子來鳳橋這邊的游船碼頭,那些紅燈籠已經很有氣氛了,抓拍了幾張便停手,心想等天色再暗一些照應該更有感覺,後來發現我這個想法是相當的錯誤的。買票上了游船,三三兩兩上來了一些與我們年齡相仿的朋友,十一二個人船家就撐起竹篙開了船。自小長在水鄉,所以對於篙,櫓,船之類一點也不陌生,倒是歆歆覺得挺有感覺。漂在河上恍如隔世,看著兩岸的紅燈籠,流水淌走的是煩惱思緒,船兒搖進了歷史長河,西塘有足夠的東西可以觸動你遐想,如果你真的相信體會她的久遠。靠近梢尾坐下,看其它的人自得其樂,唯有我倆聽船家講著西塘的歷史淵源,老人和和藹看我們這麼專注也很樂意當起了導游,操著一個當著西塘味道的普通話,歆歆有時還是需要我這個翻譯的。我們於是也感嘆起周莊,烏鎮已不再是往日的水鄉了,商業的氛圍致使那種古老變了味。老人興致更高跟我講起了南潯的”4像8牛72條黃金狗“,好歹我也關注家鄉研讀不少,於是也沒冷場跟他老人家噴了一陣。半小時的來回程不知不覺就到了,臨靠岸老人不忘送我們一句話,來西塘要看“春秋的水,唐宋的市(市集),明清的建築,現代的人”。我們會心一笑道別!從老人那裡得知六點多的時候照夜景最好,因為我們的都不是專業相機,上岸大概七點了,天完全黑了,即使把相機打到夜景模式,拍出來的紅燈籠也不如先前的漂亮了,於是恍然大悟,可是為時晚已。(插句題外話,各位如去西塘記得不要等天完全黑再照,除非你的是專業相機,當然三腳架是不能少的。)夜色下的西塘,廊檐下,弄堂裡已不再有白天穿梭的行人。夜色下坐在臨河的小石凳上,聆聽櫓撥起水花碎落的聲音,享受著遠離城市喧囂的古鎮生活。古鎮上的老人都早早睡下了,店鋪也很早就打烊了。踱在晚風中,青磚路上那隨性的碎步,你能不說那是一種風景?爬上橋頭看古鎮夜色,你也是別人眼中另一道風景。帶著倦意和無限的滿足睡下的時候也是十來點了,開著窗有風吹來,還夾著著花草的氣息。枕河入眠,睡夢中只有清風拍打木窗發出的聲音,看著身邊早已熟睡的歆歆,頓然覺得幸福其實很簡單,原來它就是往日追逐生活腳步留下的碎片。今夜沿河駐留,收獲的不僅只是西塘美麗的夜色,還有許多平日遺漏的生活細節。深夜有些涼意,關上窗留住這一夜的感悟與美好。早上五點沒有定表確自己能醒過來,推了推一旁熟睡的寶貝,不見有絲毫想起來的意思。於是也就作罷不再折磨她了。推開門四周還是很近,老人氣得很早,在煙雨長廊邊的一片空地有人會打打太極。還是拿著相機照下了那還亮著燈籠的長廊。小孩子們氣得很早要趕著去上學。早有耳聞來西塘要過一晚起一大早才不枉此行。此刻我深深能體會到其中的意思。西街上幾乎沒有人,於是霸道的在路中央放上腳架架上相機一陣狂拍。攆著碎步東看看西瞅瞅,也有老人提著爐子出來,生起了爐子,清晨的空氣異常清新,一縷白煙預示著古鎮尋常人家的生活開始了,悠閑恬靜!路遇幾位拿著相機的朋友,我想他們應該也是如我一樣,想體會一下清晨的西塘是何般滋味吧。這時候路人的腳步都很輕,生怕吵了還沒完全蘇醒的古鎮。抑或他們也是如我般在暢想西塘往日是何種情懷。站在環秀橋上本想照日出,可惜天公不作美,那日的太陽出來很暗淡,也沒透著紅光,加之相機不是專業的,照出來的效果可見一般了,但是我還在自得其樂,沒有照下能旭日東升那種已經,卻留下爽朗開闊的心境。回頭看兩邊人已經開始多起來了,本地的老人忙著去趕集,老太太提個香籃趕早去七老爺廟進香去了,據說那天是七老爺生日,所以有廟會,我是怕人擠的,於是沒去湊那個熱鬧。回去拉起還在呼呼懶睡的大寶,不許再讓她睡了,耍賴餓得慌。洗漱完畢穿煙雨長廊直奔永寧橋,尋找傳說中的豆腐腦,秘籍就是秘籍,描述無誤。坐下就忍不住吃了起來,一個字嫩!我家大見了美食是走不動的,網上說有陸氏小餛飩,我們愣是沒找到。後來在響堂邊有一家,我要了薺菜餛飩,歆歆還是要吃小餛飩嘗鮮。不料上來後還是我的味道鮮美,當然最後還是將我那碗進貢,然後收拾那碗小餛飩的殘局。最後從環秀橋開始出發逛得一圈就是給朋友帶特產了,芡實糕拉,粉蒸肉拉是不能忘的,即使你自己不愛吃也別忘了給朋友捎上些。最後瞥了一眼西塘古鎮,心裡想著如果不會像烏鎮周莊變得那樣,我想下回應該選個雨天,故地重游,搬個凳子坐在煙雨長廊下,細聽風雨……(西塘印像一)



(西塘印像一)



(西塘)


精選遊記: 西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