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倫西亞:美食和美景的雙重之旅

作者: cici_mag

導讀到達Valencia已經是下午,四月底的驕陽暖暖的撒在身上,歐洲人慵懶的生活方式在意大利、西班牙被發揮到極限,而西班牙好像更有過之!從機場到市中心一路暢通無阻,只花了20多分鐘。機場附近的公路兩旁是成片成片的柑橘林,瓦倫西亞地區是全歐洲最大的柑橘生長地,這應該和地中海溫暖的氣候有關,所以在瓦倫西亞一定要嘗一嘗這裡的橘子,用鮮橙現榨的果汁特別的甜 ...

到達Valencia已經是下午,四月底的驕陽暖暖的撒在身上,歐洲人慵懶的生活方式在意大利、西班牙被發揮到極限,而西班牙好像更有過之!從機場到市中心一路暢通無阻,只花了20多分鐘。機場附近的公路兩旁是成片成片的柑橘林,瓦倫西亞地區是全歐洲最大的柑橘生長地,這應該和地中海溫暖的氣候有關,所以在瓦倫西亞一定要嘗一嘗這裡的橘子,用鮮橙現榨的果汁特別的甜美,可以補充好多的維生素C呢!來到Serranos城牆(Torres de Serranos)時已是黃昏,因為城市的擴建,十八世紀的時候, 許多中世紀時期的護城牆都被摧毀,現在保存下來的就只有Serranos和Quart兩道城牆了。如今,經過700多年的風吹雨打,石質的城牆仍然屹立原位,供現代人瞻仰和贊美。黃昏的晚霞將城牆染上微微的紅色,上面沒有別的游客,城牆的一邊是瓦倫西亞的舊城區,放眼望去,看得到錯落有致的橘色房屋和尖頂教堂;城牆的另外一邊則是車水馬龍的環城公路和在Turia河道上改建出來的公園。

從城牆上下來,已經是7點鐘了。一大早從愛丁堡飛倫敦,又到瓦倫西亞,早已是飢腸轆轆,不過現在可不是晚餐的時候。西班牙人的生活習慣,晚餐則至少也要到9點以後,事實上,午夜時分,看到別人大快朵頤也是很正常的現像。出門度假,當然是要入鄉隨俗了,而且,不入鄉隨俗又能怎樣呢?

9點多鐘了,終於有一些餐廳陸續開始營業,因為時間尚早,店裡都還沒有什麼人,選了一家,點了當地有名的火腿拼盤,又要了瓦倫西亞風味的Paella。煙熏的火腿在意大利西班牙以及法國都是很流行的食品,在賣火腿的店裡,店家都會把半米多高腌制好的火腿高高地懸掛著,頗為壯觀的景像。我們點的火腿都被切成了如紙的薄片,肥瘦相間,和干面包配在一起吃,竟然不會感到肥膩,即便連不愛吃肥肉的我也吃了小半盆呢。

瓦倫西亞地區盛產大米,很久以前,當地柑橘林的工人用樹木生火,把大米和手頭有的肉和蔬菜放在一起熬燉,發明了有名的Paella。所以最早的Paella是鄉下人上登大雅之堂的飯。

如今,Paella已成為西班牙的傳統食物,今天大多數的Paella都是用海鮮作為主要配菜,而在瓦倫西亞,用雞肉和兔子肉放在一起熬燉的瓦倫西亞風味的Paella卻是特別流行。

煮Paella的大米和我們在國內所習慣食用的大米不一樣,這種米非常硬,因為米飯要在鍋子裡煮很久,所以堅硬的米粒才不會爛掉,其他的主要原料還包括橄欖油和番紅花香料(saffron)。番紅花被阿拉伯人引入西班牙,如今,最好的番紅花香料就來自瓦倫西亞,據說,每500克的香料要從70,000到80,000顆植物提取,所以是一種非常名貴的香料,香料味道刺鼻,帶有苦味,顏色呈現橘黃色,所以最後煮出來的米飯才會色澤金黃。

酒足飯飽,已經11點左右了,原本空空的店堂這會樓上樓下都坐滿了食客,臨近午夜,卻有著傍晚時分的熱鬧。趕了一天的飛機,決定還是回酒店休息,明天晚上再狂歡好了。

菜市場在英國並不普遍,大家都習慣到超市裡購買食品,所以當聽說瓦倫西亞有一個相當大規模的菜場後,就決定把它作為我們周六參觀的第一站。959個攤位的菜市場裡,商品琳琅滿目,從各式各樣的橄欖油,葡萄酒到花樣繁多的奶酪、火腿,從色彩繽紛的水果到新鮮的肉類,甚至還看到了一個櫃台擺放著豬頭羊頭,從櫃台前排著隊的人群推測,這裡人吃東西的冒險精神真的不遜於我們啊!

出了菜場,便是絲綢交換中心了(Lonja),這座哥特式的建築被稱為歐洲哥特建築的經典,原為15世紀絲綢交易而建,如今交易早已不在這裡進行,這幢建築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參觀是免費的,可是去了兩次,門口都是排著長龍,後來又因為時間的關系沒能進去參觀,只能透過資料書來想像她的宏偉:大廳裡,高大的柱子從大理石地面上升起,支撐著穹狀的天花板,雖然是用作貿易活動的建築,可是殿堂內外的雕刻卻闡釋著和宗教相關的故事,庭院裡長滿了橘子樹,塔樓則曾經被用作監獄,關押過有上當交易行為的絲綢商。

繼續前行,沒多久就到了聖女廣場(Plaza de la Virgen),這裡是城市的心髒部位,1262年到1426年間建立的大教堂和17世紀建立的聖女教堂依然佇立於此。聖女教堂內部是不能點燃蠟燭的,目的是保護拱頂的壁畫。我們在外面駐足,在歐洲住了這麼久,對教堂也失去了當初的新奇,教堂的內部構造都很相似,我不懂聖經,也對西方審美學沒有深的了解,時間不多,就沒有進去看熱鬧。廣場中心是噴泉和落滿了鴿子的青銅雕塑,鋪了大理石的地面格外光滑,穿著溜冰鞋的小孩子在上面滑來滑去。

出了廣場,我們就在迷陣似的巷子中信步,不知不覺,走到了舊城的北邊外圍,植物園出現在眼前。植物園的面積不大,裡面都是郁郁蔥蔥的樹木,好多棕櫚樹都有四五層樓房那樣高。園子裡顯然是貓的天堂,大大小小我們就看到了七八只,想必是附近人家的貓來園子裡“賞玩”吧!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狗把自己看作人,而貓把自己看成神。眼前的這只花狸貓一定是這樣想的,大模大樣地跳上我休息的椅子,然後踱到了我的膝蓋上,接下來就旁若無人的梳理自己,我們哭笑不得之余,能做的就只有幫他撓癢和拍照了。

決定徹底地瓦倫西亞一番,於是10點半才去餐廳吃飯,從頭盤到主菜,我消滅了奶酪、烤茄子和羅馬式煎魚,兩杯葡萄酒下肚,又解決了一份草莓奶酪蛋糕,胃口真的特別好啊!

的夜,雨越下越大,舊城的街道上,人如潮水般從四面八方湧了出來,人聲、雨聲、汽車聲、周圍公寓樓敞著的窗戶裡傳來強勁的電子音樂聲,午夜的狂歡剛剛開始了!

的夜生活是非常有名,舞曲音樂從搖滾到拉丁,從salsa到hip-hop,應有盡有。這裡有著最時尚的酒吧和舞廳,每本旅游指南都告訴我們一定要打扮得入時漂亮,因為據說酒吧間,舞廳的看門人可是有名的挑剔!當然也不能去的太早,除非你想做土包子,好多當地人在凌晨三四點才會出現。

館裡坐滿了歡笑的人,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周末夜,卻有著慶祝新年的狂熱氣氛。據說3月份火祭節時候的氣氛就更加不可思議了,整整一周,瘋狂的瓦倫西亞人和慕名而來的游客會不分晝夜地燃放震耳欲聾的爆竹,舉行各種各樣的狂歡游行。然後在3月19日的午夜,將紙扎的巨型雕塑在廣場上點燃,以前的同事曾經在火祭節慕名前往,結果在爆竹聲中,卻是一周無法安眠。與之相比,今晚所聞所見只能是冰山一角了。

不能熬夜的土包子,熬到兩點半已是極限。周日起床,接近正午,過了酒店的早餐時間,只好出去覓食。凌晨時分還是熙熙攘攘的街道,如今卻是不真實的冷清,步行街上所有的商店咖啡屋都關著門,沒有了人聲和車聲,就好比《千與千尋》裡的鬼城,走了半個小時,也沒有看到一家開著門的店,最後,好不容易在酒店附近看到了一間正在營業的小酒吧,店異常地簡陋,食物也遠非可口,不過人氣及旺,估計都是像我們這樣可憐又無奈的觀光客吧!西班牙和意大利都是宗教信仰及重的國家,周日是名符其實的禮拜日,所以,所有的商業場所都關了門,給大家去教堂禮拜的時間。而對於昨晚通宵狂歡的人來說,這會兒應該是難得的補覺的時候吧!

跑了一天的路,今天決定休息一下,去坐旅游觀光車。這種車子在歐洲相當普遍,大大小小的城市似乎都有,雙層的汽車,上面是敞篷的,每一個座位上都配有耳機,游客可以選擇相關的語言頻道,在每個景點前,車子都會做少許的停留,播放相關的景點介紹。坐在車裡,戴著太陽鏡,吃著雪糕,看瓦藍瓦藍的天空和白雲,看人看景,心情別樣地輕松。

全天都是在瓦倫西亞文化科技城度過的。坐在車裡,當文化科技城突然躍出地平線,出現在眼簾的一剎那,我,還有周圍好些人,都上約而同的驚呼出來,誇張的設計,豐富的想像,這樣的建築群,令人覺得是置身於科幻電影中。

建築中最高的那座是歌劇院,也是我們的最愛,從某個角度看,造型好似宮崎俊筆下的龍貓形像,不過更多的時候這座白色的歌劇院好似張著嘴的魚,隨時會躍出水面。最上面凸起的構造好像沒有支撐的空中樓閣,只有繞到歌劇院的側面才會看到它的下端和底部的結構相連。第二幢巨大的拱形建築,由一塊塊玻璃拼湊而成,這些玻璃都是可以移動的,移動的時候,這座球型的建築就像人一樣在眨眼睛。建築物裡面有IMAX電影院、天文館和激光展示廳。第三棟則是被描述為像極了鯨魚肋骨的科技館了,鋼筋水泥的巨大建築前是翡翠般碧綠的水池。

棟建築都是瓦倫西亞建築師Santiago Calatrava的傑作,最後的水族館則由Felix Candela設計。在水族館裡,看了30分鐘的海豚表演,也看到了許多以前從未見到甚至聽說過的魚類。露天的水生動物中,有一種來自非洲的水鳥,火紅的羽毛,像是被誰刷上了一層紅漆,不然怎會紅得如此燦爛?

夜幕降臨,科技城亮起了燈光,銀色的燈光並不張揚,在這濃濃的夜色中,遠遠望去,倒是燈火通明的燦爛。過了閉館的時間,游人大多已經離去,來此欣賞夜景的人也很少,在庭院裡的水池前,可以獨享一份難得的寧靜。

國的飛機在周二下午4點,訂完了去機場的車,便決定找個露天的咖啡館,好好享受地中海溫暖的陽光。這才突然想起,來了這麼久,我們都只在城裡逛,而周邊的自然風光據說也相當迷人。風情萬種的地中海岸暫且不提,附近亦多高山,據說光建在幾百米高山上的小村落就有十幾個,而且還都保存著非常原始的民風民俗。這些遺憾只能留待下次彌補了。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