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喜歡用文字記錄一切真是令人痛苦的習慣,努力讓自己回到當日的情緒,把所見、所感記錄下來,令我覺得累。一. 走在陌生的街道
飛機平穩地降落在桂林兩江機場。晚霞籠罩著黛色的遠山,喀斯特地形的輪廓如繪在天邊的一幅瑰麗圖卷。
向來遠行,吸引我的就不是城市。於是,我未在桂林停留,從機場至汽車站,跳上大巴,徑直前往陽朔。
車駛出汽車站時,天色已經黑了下來。空氣溫暖而潮濕,我想漓江一定就在道路不遠處靜靜地流淌。美麗的山影隱沒在夜色中,我瞪大了雙眼也看不到四周,只車燈撕裂了前方的黑暗,向黑黝黝陌生的前路駛去。
望著道路兩旁黑色的樹影迅速向身後閃去,我喜歡這種在路上的感覺,喜歡陌生的目的地在遠方等待著我的感覺。
酒店是提前在ctrip預定的。
照例是整理行李、洗澡洗衣,待把一次收拾停當,遠行的興奮令我毫無睡意,也感覺不到旅途的疲倦。而Rivian他們卻躺在床上拉不起來了。踏上陽朔縣城的街道,街燈並不分明,我四處打量了一圈,才想起自己甚至忘了從網上down一張陽朔小城的地圖。不過這樣的小城,隨便走走便轉遍了吧?
繞過零星的路人,獨自走在陌生的街道,我竟然覺得那麼的欣喜,絲毫沒有恐懼,我希望將來我的生活狀態就這樣。是不是本質上,我還是個孤僻的人?
其實我很希望能有人陪我一起走。
如果沒有,我也不介意一個人這樣走下去。
清早隨www.yangshuotour.cn的小封騎車游陽朔。
跟著小封,把車蹬得飛快,一任它在凸凹不平的鄉間道上肆意地顛簸(嘻嘻,車子是租來的),穿行於山水、稻田和村落間,清晨的涼風擦過肌膚,我感覺此刻的自己像一尾水中的游魚,又似空中的飛鳥,在自然中釋放身心的疲憊和壓力。
正如地圖上的介紹:這兒有小橋流水、田園牧歌,這兒有古垣深巷、雞鳴犬吠,這裡拒絕都市的喧囂,有一種穿透靈魂的安靜的力量。
陽朔的山水是一種靜態的美。
遇龍河的水清澈見底,靜靜地流淌著;環繞四周的青山雖秀麗多姿,但總像繪在遙遠天邊的一副潑墨長卷,移步也不換景。
也許動的,只是山腳下、那一叢叢姿態秀美的鳳尾竹,隨風搖曳,千姿百態,正是“竹郁鳳來儀”。
躺在竹排的椅子上,緊張的身體完全放松下來,才感到小有疲乏。
耳邊船篙聲欸乃,身邊碧波蕩漾,青山環繞。隨著竹排慢慢搖晃,我覺得一切都朦朧而溫暖,我竟在這竹排上變得迷糊起來。
不知過去了多少時間,我猛然驚醒,抬頭四望,青山依舊、碧波依舊,我不願在睡夢中錯過欣賞身邊美景的機會,強撐著睡眼四處張望,一會兒人倒又精神起來了。
在靜靜的遇龍河上漂了三個小時,身邊的Rivian一直在忙著用他的相機記錄周圍的山水。
地圖上繪著的景點“大榕樹”、“月亮山”,在我看來並沒有什麼特別吸引人之處。
而今天最令我覺得欣喜刺激的,便是在菩薩水岩洞的泥潭中滾爬的那三個小時,是此行最難忘的經歷之一。
這個洞是由老外發現的,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然。洞內沒有人工的痕跡,沒有五彩的燈光,只一盞盞隔了很遠的白灼燈泡發著微光。
換了洞裡發的T恤拖鞋,戴好頭盔,我們小心翼翼地跟著洞內導游,一面欣賞著姿態各異的天然鐘乳石,一面感受著黝黑的岩洞深處的詭異氣氛,或在岩石間尋路前行,或淌過地下河水,偶爾躲避一兩只盤旋著的蝙蝠,慢慢來到岩洞深處的泥潭。
這個泥潭是由於地下河和岩溶地勢而形成的,潭泥過膝,水漿膩滑如膠。我們撲倒在泥漿中,糊了滿身滿臉的泥巴之後,擺出各種造型讓導游幫我們拍照。Rivian喜歡羅丹刻刀下的“思想者”,而我對半臥在遙遠哥本哈根海港的小人魚兒的造型情有獨鐘。
嬉鬧了一會,因洞內太過陰寒,怕久呆致病,小封說從去年冬天後到現在他還是第一次帶人來玩這個啊,千萬千萬不能感冒,於是,我們一步三滑地爬出泥潭,導游用頭盔盛了冰冷的地下河水,大致衝洗掉我們身上的泥漿。
回去的路更加艱險,我們需葡匐爬過一段裂縫方可通行。我小心地按導游的指點,用手掌和腳尖撐起全身的重量,以免身下尖利的岩石劃傷手肘和膝蓋。導游說他帶的最胖的游人是一個重達300多斤的老外,想像著他那一身的肥肉是如何擠過這粗礪不平的岩石縫,我們不禁哈哈大笑。
從縫中爬出後,腳下的拖鞋磕磕絆絆,我們還需要淌過齊胸的地下河水,或者手足並用沿河邊陡峭的岩壁爬過。洞的深處已經沒有燈泡照明了,全靠導游手中的應急燈指路。導游關掉應急燈嚇唬我們,我才發現原來此時的洞中已經沒有一絲光線,完完全全的一片漆黑,黑暗中只聞我們五個人的微微喘息聲。
出得洞中,陽光晃花了眼睛,一剎那,真有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隔世之感。定下神來,原來我們已從洞中橫穿了整座山。於是沿山間小道繞回入口的村頭。
看看時間,從下午1點進洞,已是4點半了,我們竟然在洞中耗了三個半小時。
二. 西街的酒吧
昨天的自行車讓大家興奮的忘乎所以,一覺醒來方知雙腿疼痛,趕快通知導游取消今天的活動,近中午時分,才爬出酒店四處覓食。
沿西街走到盡頭,便是漓江了。
沿著青石板的台階,下到江邊,脫了鞋子拎在手裡,我沿著浸在江水中的石板台階慢慢地走著。
清澈的江水就在我身邊蕩漾,兩岸一叢叢的鳳尾竹在遠山的襯托下更見風致了。
這景致,並不是我想像中美得令人屏息,卻似一幅凝固不動的水墨山水圖,極寧靜,讓你把身心來與這山水靜靜交融。我坐在岸邊,把腳浸在水中,忘了時間流逝忘了身在何處,只任風吹著。
在河邊游蕩的時候,總覺得對岸的風景更美,待坐了竹排擺渡過去後,才發現從對岸看過來,這邊的風景也是一樣。
說實話,我沒覺得陽朔的西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無論是建築、酒吧和街邊賣的工藝品,都和上海、北京、香港、泰國的酒吧街感覺不到太大的差別。只是,這裡極度的悠閑卻是我在其他地方沒有感受過的。

(遇龍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