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游記之《5月6日上:忽然之間的天堂》

作者: linco720

導讀http://zhaoly.bokee.com 早早就把老代拉了起來,想著今天的行程,興奮得不得了。小時候學校組織春游,基本上也是這樣子。 來青島之前,只准備去看海,沒想過看別的。昨晚和老代研究地圖和線路,發現上面有介紹教堂,且離我們住的賓館不遠,於是准備去了。 教堂於我,是那樣的陌生、神秘、肅穆且遙遠,卻又吸引著我忍不住想去親近。很早以前跟老代講,希望有個教堂式 ...

http://zhaoly.bokee.com

早早就把老代拉了起來,想著今天的行程,興奮得不得了。小時候學校組織春游,基本上也是這樣子。

來青島之前,只准備去看海,沒想過看別的。昨晚和老代研究地圖和線路,發現上面有介紹教堂,且離我們住的賓館不遠,於是准備去了。

教堂於我,是那樣的陌生、神秘、肅穆且遙遠,卻又吸引著我忍不住想去親近。很早以前跟老代講,希望有個教堂式的婚禮。我不是耶穌的信徒,我更相信前世果是今世因,今世果是來世因,但我同樣希望,用一個莊嚴的儀式來完成對世俗雜念的洗禮,讓自已有勇氣去堅守一生的承諾。

8點半,我們出門了。早餐到悅來粥店,這家店是昨晚在逛完中山路回來時發現的。

剛坐下,給我們家老代來一張清晨第一照:



這家店的粥價格公道,這麼大碗的鮮貝粥,每碗4元。粥的品種繁多,老代說,若在我們公司對面開這樣一家店就好了,每天去吃一碗,一個月也不重樣:



出了粥店,拐入中山路,這條百年老街,白天看來,比夜晚更充滿風情。歲月在這裡留下了很重的痕跡,所有的房屋滿是歐式建築的符號但很滄桑。清晨的海風吹在身上有些冷,這些建築,在這春寒中佇立了近百年。

順著中山路向北,到中段時向東拐,順著一條青石板鋪就的老路,盡頭就是聖彌厄爾天主教堂了。紅瓦的房頂和兩側高聳的鐘塔,和棧橋一樣成為這個城市的標志。在輕微的海風中,在幽深的小路的盡頭,它以宗教建築所特有的莊嚴持重在那裡沉默著,讓游者仰視,不敢起一絲輕侮褻瀆之意。

這是青島最大的天主教堂,由德國設計師畢婁哈依據歌特式和羅馬式建築風格設計,始建於1932年,於1934年竣工,占地面積1900平方米。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型,主立面30米處設有平台,兩側有對稱兩座高60米的鐘塔,塔內上部懸有4座銅鐘。





聖母瑪利亞潔白的雕像。內斂沉默,雙手合十,藍色的腰帶如一灣海水纏繞腰間,再蕩在裙圍上。你不一定看得清她的眼睛,但一定感受得到她的慈祥:



神聖的祭台和長長的廊道,很有氣勢的樣子。身在其中,不由自主便會產生敬畏之心,看著牆上的聖經故事,我更寧願相信世上有神。

老代說,現在是一個沒有信仰的時代。

我想,現在的人沒有信仰,是缺少機緣巧合。





堂內大廳寬敞明亮,頂有7個大吊燈;大廳層高18米,可容納上千人:





告解亭。虔誠的教徒來到這裡,承認自已的罪過,並請求天主的寬恕。坐在裡面的神父仔細聆聽並籍著教會給予的權力赦免教友的罪,並讓其體驗到天主的憐憫與慈愛。

聖經中講:人有兩種罪——原罪和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遺留的罪性與惡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我們每個人都有原罪。





彩色玻璃窗。狹長的彩色玻璃窗是哥特式教堂的顯著標志。遇晴好天氣,陽光透過彩色玻璃投到裡面,壁上地下,赤橙黃綠,斑斑駁駁。菊花形或是火焰紋的窗框將光影切割成種種圖形,看去就似萬花筒中放大了的碎影。





臨出門時,看見右側的牆上掛滿了逝去的中國信徒的照片,很多叫彼得或約翰,看得出他們生前的虔誠。希望他們都能在這裡獲得安寧,阿門。

出得教堂,心裡依依不舍。塵世中的純靜,或許只能在教堂中才能獲得。

有人說,教堂是天堂與人間的接壤處,侍奉上帝之所。此時此地此景,我真的相信。


精選遊記: 青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