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記:西安隨想

作者: 醉翁之意

導讀借助飛機的快速便捷,經歷三小時的空中旅行,MF8207航班降落於西安鹹陽國際機場。從凌晨4:30在航空酒店坐早班專車去廈門機場,到達西安時已11:00,前後用了6個半小時,為的是圓一個夢,一睹世界奇跡之一的:秦始皇兵馬俑。這個計劃做了多次修改,到最後一刻才定下來,先到古都長安。房間已從攜程網預訂好,位於西安南大街70號的城市酒店。 坐306次旅游專線車到兵 ...

借助飛機的快速便捷,經歷三小時的空中旅行,MF8207航班降落於西安鹹陽國際機場。從凌晨4:30在航空酒店坐早班專車去廈門機場,到達西安時已11:00,前後用了6個半小時,為的是圓一個夢,一睹世界奇跡之一的:秦始皇兵馬俑。這個計劃做了多次修改,到最後一刻才定下來,先到古都長安。房間已從攜程網預訂好,位於西安南大街70號的城市酒店。

坐306次旅游專線車到兵馬俑,票價5元。帶著崇敬的心境,踏入秦皇時代的作品:陪葬坑兵馬俑二號坑時,我仿佛走進了時光隧道,走進了開創中國大一統的時代。一樣的黃土,覆蓋著一個偉大的工程。要不是那些打井老人的偶然發現,不知又要深藏多少世紀。如果不是那時的被發掘,不知要多經歷什麼樣的磨難。即使不會重蹈敦煌莫高窟的王道士式的愚蠢,也說不定陷入那一片紅色海洋的煉獄。就是那麼巧,又是這麼幸運地出現在這個渴望變革的年代。但是在防氧化技術上的缺陷,出土時還保持幾千年的彩色陶俑,一下子褪去了華貴的外表。望著一尊尊真人大小的、氣質非凡的俑士們,我駐足了很久,想像著那個偉大的時代:秦始皇的一生,不但統一了紛爭的六國,還為我們留下萬裡長城,就連死後依然與眾不同。

這些豐富的“遺產”幾千年後,還在發揮著它們不朽的作用。

走出時光隧道,更不能不去秦陵,拜謁一下這位了不起的“暴君”始皇帝,歷史是需要人去創造的,至於後人的評說,自有各種不同的衡量標准。

一堆黃土壘起的山坡,就是秦始皇的墓地,生前的轟轟烈烈,以及許多遭來非議的事件,

使這位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秦王,在死後的墓穴裡布滿了玄機。也正由於這些傳說,才保留了下來,留下了這些不可多得的宏偉工程,同時也烙上了他的印記。人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所做成的歷史事件,只要做了,就不要糾纏於世俗的評議,特別是這種超時代的傑作。所以我佩服秦始皇,來到他安息的腳下,但願人們不要太多地去(人為地)驚擾這一代偉人的春秋大夢。

與秦陵同在驪山腳下的是另一處著名的地方:華清池。我來華清池,除了楊貴妃和唐明皇的故事外,主要的去看看當年蔣公時代的“西安事變”現場。兵諫亭(或稱:捉蔣台),已失去了“歷史意義”,我所關注的是五間廳牆壁上的槍彈孔洞,這點點彈洞見證了那個時代的是是非非,那半夜凄厲的槍聲,打破了華清池的清夢,也打亂了一個危亡民族統帥的計劃,“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策略”停止了腳步,對蔣介石的評價,主觀也好客觀也罷,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他在亂世的中國,維持了表面統一的中央政權,從某種角度來說,蔣介石也是位高瞻遠矚、雄才大略的英雄。

華清池裡,股股溫泉被歷朝歷代的特權階級,用磚瓦堆砌成一間間的室內湯池。當年楊貴妃出浴的痕跡,只能從現實中去尋找。意猶未盡的人們,在池裡塑立了一尊貴妃出浴像,我覺得這是對歷史的嘲弄和炒作。在對待中國文化傳承上,我們玩弄、賣弄的往往多於尊重和發揚。

西安是一座歷史堆積、沉澱的城市,走在街上,秦磚漢瓦隨處可見。文化氣息卻隨著商業時代的興起,逐漸淡化,處處是物質文明的表像,比如為迎合需要重修的城牆,還不如留下殘存的遺址,來得真實和親切。現在只有文物、古跡,只有寂寞的碑林、破損的小雁塔、還有永遠是那個味道的羊肉泡饃,才多少能讓人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淵源流長。寫於2002年3月24日2006年5月23日整理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