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居大峰山懷古

作者: ^曄子^

導讀大峰山在濟南長清縣城西南,山名最早見於明朝的碑刻,因頂峰高而大故得其名。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支部在此開辟根據地,建立人民政權,進行艱苦的革命鬥爭。公司組織團干部培訓班,我有幸來此參觀緬懷。 剛進入山谷中,便見群山合圍地勢險要。拾級而上,登山的路上領略到了大峰山絢麗的古典文化。原來這裡曾為道教聖地,有道觀遺址和璇璣洞、天麻 ...

大峰山在濟南長清縣城西南,山名最早見於明朝的碑刻,因頂峰高而大故得其名。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支部在此開辟根據地,建立人民政權,進行艱苦的革命鬥爭。公司組織團干部培訓班,我有幸來此參觀緬懷。

剛進入山谷中,便見群山合圍地勢險要。拾級而上,登山的路上領略到了大峰山絢麗的古典文化。原來這裡曾為道教聖地,有道觀遺址和璇璣洞、天麻峪等景觀。座落於大峰山中的峰雲觀最早創建於漢朝,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道教名觀。它紅牆碧瓦,泉水潺潺。觀內建築雕梁畫棟,錯落有致。

總體而言,大峰山沒有五峰山之秀麗,也不敵靈岩之幽谷,但它卻保存著最完整的戰國時期的齊長城,是傳說中孟姜女哭長城的地方。橫亙於齊魯大地的齊長城,始建於春秋時期,距今已2500余年,比秦長城早四百余年,堪稱“中國長城之父”。管子雲:“長城之陽,魯也。長城之陰,齊也。”為了防御敵國的進攻,齊桓公下令修建長城。齊長城源於長清縣古濟水河東岸,從大峰山山頂通過,蜿蜒東去,直達青島市黃島入海。齊長城共翻越了一千五百多座山峰,全長六百多公裡,史稱“千裡長城”。藍天之下的長城蒼勁古樸,大峰山上的屯兵營居高臨下,陣容宏大。

晚飯後,我獨自走出房門,來到山谷中的靜夜清光下。古人雲雪之妙在能積,雲之妙在不留,月之妙在有圓有缺。月光之下的大峰山更顯嬌美,烽火台和長城也更加雄偉壯觀。然而,綿延千裡的齊長城在當時沒有發揮一絲作用。韓信從長城的背面攻齊,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韓信重兵急襲攻破齊都臨淄。楚將龍且急領二十萬人馬來援,與漢軍隔水對峙。韓信命部屬掘開堤壩,水淹楚軍,齊楚聯軍不戰自潰。韓信趁勢揮軍追殲逃軍,俘虜齊王田廣,全部平定了齊地。齊王田廣被殺後,齊相田橫率五百將士退踞膠東。劉邦稱帝後,遣使招田橫降,橫不從,兵敗自刎。其下所屬五百將士聞此噩耗,集體揮刀殉節。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世事盛衰無常。天下大事之所趨,勢也;人力之所能移者,亦勢也。齊之敗,不在長城無用,不在田橫無功,而在齊王無求。想當初,齊王如果不是依仗長城天險、安逸於齊地一角,而是發展農耕、強大軍事、逐鹿中原,或許會有一番作為,不至於成為楚漢之爭的犧牲品。看當前,如今是競爭慘烈的社會,為什麼有許多企業立於不敗之地,又有許多灰飛煙滅?關鍵就在於高層是否具有王者之求。

想著想著,不覺已是深夜。我抽完了最後一支煙,回去休息了。


精選遊記: 濟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