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多少滄桑煙雨中

作者: 江湖滄海一聲笑

導讀從浙西的大明山到安徽的黃山,距離是異乎尋常地近,車剛出白果,行走不遠,路邊的“皖”字頭車牌就多了起來,路邊的村莊越來越有徽派的風格。出昱嶺關,就是歙縣了。 藏在“歙縣歡迎您”標牌後面的,是一條風景秀美的山路。這是老杭徽公路,一路盤山越嶺,時而能看見旁邊新的徽杭高速凌空而過。如果是自駕車,強烈推薦走此段老路,車不多,滿眼青山綠水,間有 ...

從浙西的大明山到安徽的黃山,距離是異乎尋常地近,車剛出白果,行走不遠,路邊的“皖”字頭車牌就多了起來,路邊的村莊越來越有徽派的風格。出昱嶺關,就是歙縣了。

藏在“歙縣歡迎您”標牌後面的,是一條風景秀美的山路。這是老杭徽公路,一路盤山越嶺,時而能看見旁邊新的徽杭高速凌空而過。如果是自駕車,強烈推薦走此段老路,車不多,滿眼青山綠水,間有古樹、小村、茶園飄過,夾道鮮花片片,落英繽紛,極為養眼。

到三陽上徽杭高速,路寬車少,加之兩邊美景,很有駕車的暢快。不過此段上坡、隧道甚多,車速不能超過80。新安江不時繞過車窗,宛如恬靜少女,給人驚鴻一瞥之感。一灣清流在夕陽下靜靜流淌,岸邊水牛悠閑漫步,人家炊煙裊裊,飄散的煙霧在山谷中漫漫搖曳,真真一副鄉村畫卷。

高速邊不時有大幅旅游點介紹掠過,有宰相故裡-雄村,有天下第一古樟樹,有棠樾牌坊,有江村、許村......,如遺珠顆顆。

過歙縣,就到了屯溪。屯溪老街座落新安江邊,此處江面寬闊,遠處有一燈火輝煌的人行橋橫跨其上。屯溪本地人用一馬路、二馬路、三馬路來界定老街的方位,從一馬路的街頭走到三馬路的街尾,約需一個鐘頭。老街斑駁破落,但風韻依舊。兩邊鱗次櫛比地排列各種店鋪,以茶葉、徽州代表的筆墨紙硯居多。有一種茶葉名為太平猴頭,有一種硯巨大如盆,有一種小吃稱屯溪燒餅,林林總總,人來人往,很是熱鬧。華燈初上,紅燈籠次第亮起,襯著天上一輪明月,老街似乎找回了以前的榮華。吃了幾色徽菜,鹹。

第二天,天色陰沉且悶,似有雨來。從屯溪到西遞,中間路過祁門,道教第一名山矗立旁邊。到西遞,果然大雨落下,好在中間雨歇,在旁邊走了走。胡文光牌坊挺立村口,朝晚對著龐大的一片村落。門票80元,搶一單是一單的心態明顯。西面有一小山,花5元可至山頂。穿過桃林,古村全貌盡入眼底。雨大,就在山下一農家避雨,小男孩甚為健談,聊了不少趣事。他喜歡電腦,夢想長大成為一軟件設計師。其父為一護林員兼收景區門票,不久其父一身雨水進來,抱怨有的游客不講規矩,自行翻圍牆進去,抓到要罰款,否則他就要下崗。看來門票是太貴了。

出西遞,轉去宏村。路中過賽金花故居、關麓、南屏,穿黟縣縣城。黟縣有些破舊,完全被新式住宅覆蓋,不復有“桃花源”舊貌。至宏村,大雨傾盆,無法游覽,直接奔湯口。不遠,就是木坑竹海和塔川。塔川秋色乃一極美景色,不過此時的春季霧色也甚有特色。不時路過清澈的溪流、綠綠的茶園、茂密的竹海,更有飄著白霧的村莊,靜謐怡然,令人神往。讓人忍不住要慢慢行駛,或者停下細細欣賞。宏村至黃山的此段路,景色極美,令人難忘。

游完黃山會來,沒走高速,轉徽州。路邊有一水庫,又是一段美麗的山路。有一交警同行,剛忙完緊張的黃金周,回家休假。路過潛口,看了有名的民宅。偶遇一荒廢的佛塔,斜立在稻田之中。中午就在交警姐姐家吃了飯,轉徽州老城區看了看。路過鮑家花園、棠樾,門票80加之時間緊迫,沒有進去。在深渡上徽杭高速,此處為新安江游覽的起始或結束點,乘船可上溯千島湖。

三天的時間,於景點繁多、文化精深的徽州,只能是浮光掠影。明朝戲劇家湯顯祖游覽徽州時被如夢幻般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寫下「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的贊美之辭。徽州是要細細品味的,最好是能騎著自行車,背著包,慢慢走在春日和秋天的鄉村裡,遇店落腳,遇村賞玩。不過此處的旅游開發尚未形成系統,門票也是貴過頭,村村買票,路路收錢。金雞抱在懷裡,還沒好好梳洗打扮,急功近利殺雞取卵的心態倒是顯露出來。安徽是故鄉,愛之愈深,關之愈切吧。

徽州對於安徽,猶如外灘對於上海、維多利亞港對於香港。安徽之名就是取自“安慶”與“徽州”兩府。這片土地孕育了底蘊豐富、內涵深廣的徽州文化,與藏學、敦煌學並列中國三大區域文化。誕生了影響國人半個世紀的程朱理學,“無徽不成鎮”的徽商,京劇的源頭徽劇,中國文化的代表文房四寶,以及燦爛耀眼的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盆景、徽派建築、徽雕、徽刻、徽劇、徽菜等獨具特色的文化流派。尤其是對中華傳統文化影響至深的新安理學,徽州素稱東南鄒魯、程朱闕裡,對民族的個性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可惜的是,從宋代始,歷經元、明、清都保持完整的古徽州一府六縣(徽州府、黟縣、歙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經過簡單粗暴的行政調整,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變成了現在的兩省三地、三區七縣。尤為令人痛心的是東南鄒魯的兩個代表,朱熹的家鄉婺源被劃給了江西,徽州文化的發祥地(徽州的名字就是來源於績溪縣的徽嶺、徽水、徽村)績溪劃給了遠離143公裡的宣城地區。婺源、績溪流失,猶如美女失去了雙眼。更加可氣的是索性把徽州改成了黃山市,徽州區設在了和徽文化八竿子都打不著的岩寺鎮。徽州文化不僅被割裂,而且成了無源之水。人,怎可短視如此?政,怎可粗暴如此?

在黃山的門戶網上,有一個投票的討論帖子,請黃山網友決定是否將黃山劃歸浙江管轄,應者眾多。嗚呼!徽州已經消失,黃山還要失去嗎?

徽州,令人魂牽夢繞的徽州,讓人找尋心靈故地的徽州,歷經滄桑的徽州,籠罩在江南煙雨中。兩邊的廣告牌不時出現“八榮八恥”的標語,作為兩代領導人故鄉的徽州,不僅給國家貢獻了燦爛文化和優美記憶,也養育了不凡兒女。相信她會找回自己的榮光。



(屯溪老街)



(屯溪)



(西遞)



(古鎮)



(潛口民宅)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