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通王城最主要建築就是『巴戎寺』BAYON,一座建於12世紀末的婆羅門教風格的佛寺。(我這樣說未必准確。書上說BAYON是佛寺,可我看見的分明是一座典型的婆羅門寺廟。)

(巴戎寺全景)當SO BEN將TUKTUK停在BAYON西面的時候,我並沒有意識到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巴戎寺。在我眼前出現的是一堆彷佛被烈火焚燒過的廢墟,荒野上到處是發黑的凌亂的石塊,一道破殘的圍牆橫亙在眼前,圍牆裡面中間高高聳起一堆黑乎乎的塔狀物。我穿過一片躺著亂石的草地,走進圍牆裡面,又穿過石柱林立四處雕刻的走廊,轉了幾個彎,對著雕有精美圖案的柱子和牆壁不斷地拍著照片,然後看見石牆中露出一片天空,於是向著天空順著陡峭的台階手腳並用往上攀登(順便說一句,我不認為吳哥寺廟裡的那些狹窄陡峭的台階是用來給人行走的樓梯。)
經過了幾層台階和幾道石門,終於爬到一個天庭。

(巨大的臉龐)當我抬起頭來的時候,突然,我看見一張巨大的臉正對著我!接著又看見第二張臉、第三張臉……

(所謂的四面佛)
盡管事先知道巴戎寺最著名的就是“四面佛微笑著的臉”,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在攀登的過程中竟然完全將“四面佛”丟到腦後去了,以至於猛地抬頭見到這些既陌生又熟悉的巨臉,心頭還是轟然一震:
冥想中的神明!——當我一眼看到這些巨大的臉龐,心中立刻明白我看見了什麼。
這是196張處在冥想狀態下的巨臉:
每一張臉都極其端莊、寧靜、安詳、慈悲,
展示出一種極其愉悅的自在神態,是精神處在至高無上境界時的特有表情!
這是一種最高層次的瑜迦境界,
當這種境界出現時,
世界處於有和無之間,
精神處於恆定的靜止之中。
這也是印度古代宗教中最神秘的那一部分,
是一切修煉者最向往的那種境界。
當身心的愉悅到達極致的彼岸,
臉龐自然流露出微笑般的神情。
真是無比的創意和想像力,
196張巨臉竟然在同一個時空展現著這種超凡的境界!我徘徊在無所不在的處在冥想之中的巨大臉龐之間,一時竟不知道該做些什麼。
找一個角落坐下來,從不同的方向注視這些處在不同角度的巨臉,真有一種無比奇妙的感覺。
所有的臉都深深地沉浸在思想之中,他們面向四方,一動不動,靜的讓注視他們的人動彈不得!
在這一時刻,我彷佛感到時空停滯不前,一個悠揚的長音充盈四方
——“唵(OM……)”——生命的確是可以到達永恆的!
夕陽逐漸西下,暖色的光線斜照在一些臉龐上,使這些巨臉變得生動起來,和陰影中的臉龐行成鮮明的對照。

(夕陽照耀下的神明)
游人漸漸稀少,我取出相機一陣狂拍,沒有細想該拍什麼,只是本能的按動快門,似乎每一個角度都是絕佳鏡頭。
我所拍下的這些臉就是著名的“高棉的微笑”或者被稱為“吳哥的微笑”。
關於所謂的“微笑”有許多說法,卡門的《五月盛放》P104已經做了詳細介紹。
我個人認為他們全部都是錯的,因為根本不存在微笑——對於神明來講,沒有什麼可微笑的!
然而,實際上我同樣也使用“高棉的微笑”這個已經約定成俗的說法,否則,我的文章只有寫給那些神明去看了。
《小狼經》曰:微笑非微笑,是名微笑,故曰微笑,名曰微笑,然微笑並非微笑。【提示】巴戎寺據說是佛廟,然而裡面的四面神塔都是頭頂蓮花,與我們今天看到的佛教中佛陀端坐蓮花台有天地之區別,請留意。

(巴戎寺)
更多信息歡迎訪問【八風堂】宗源的博客 http://bftang.blog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