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中的壽州城,應當是雄渾大氣的,畢竟,煌煌史筆,盡鴻篇巨制,妝演英雄,古城承載的歷史是如斯的輝煌厚重。是以,就我的私心認為,她該有楚故都浪漫高蹈的風韻;有八公山上修道成仙迷幻的韻致;有淝水大戰凜烈的風骨······然而,甫抵壽縣,我卻大大地驚詫於她的纖小精致了。
繞城一周的7141米城牆鎖定了古城3.65平方公裡的面積。小則小矣,氣派卻森然凝重。城開四門,南為通淝,東稱賓陽,北號靖淮,西名定湖,外置護河,內設甕城。暗灰色的城牆高峻峭拔,蒼龍般橫亙眼前,門闕巍峨莊嚴,城樓嵯峨壯偉,雉堞起伏有致,風姿華美,氣勢非凡,成就了壽州金城湯池的鏗鏘聲名。
登上城頭,撫挲著粗糙的磚石,我漫步在古城牆上。數百載風雨摧損剝蝕,碩大的城磚上烙下了歲月斑斑駁駁印跡。絨絨青苔,萋萋草莖,攀附蔓延,透出幾許荒索凄迷。斜陽殘照,浴在一抹凄幻艷麗的夕嵐霞暉中的古老城牆,特別有著一種零落空洞,曲終人散的迷茫意味。西風颯颯,奏出蕭瑟的天籟,古城往昔光榮與壯烈的歲月痕跡,一時都上心頭,予人很深的情緒渲染,瞬間便使我陷入無以名狀的淡淡悵惘裡。恍惚中有種超越實際時空的悠遠,仿佛聞聽到了蒼涼的聲聲羌笛,感受到鐵馬金戈鏗鏘的氣息。
徜徉其間,猛抬頭,賓陽門城樓便在眼前。樓為重檐歇山頂,飛檐高啄,風鐸琤琮,備極崇麗,氣魄之雄渾足與古城之聲威相匹。駐足樓畔,古城歷歷,均在望中。尋常巷陌基本上還保留著原來的格局,屋宇鱗次櫛比,人字形的青灰色瓦面層疊參差,像用瓦片編織的和順平實的長卷,無言地訴說著久歷風塵後的滄桑,水墨畫般拙樸、恬淡。在一份特別顯出的靜謐與溫暖中,懷想這屋檐下舒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你的心靈將變得熨貼、平整,油然生發一種溫馨的感覺。
回身放目城外,暮靄蒼茫迷離中,秋色如畫。一灣流水將城護,水波粼粼,自城下蜿蜒而過。繞堤柳翠,一帶平坦曠闊的田畈隱隱沉浮在淡淡的霧靄裡,農家零星散布其間。遠山含黛,蔚然清秀,輕嵐鎖了峰腰,那便是曾經“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令一代雄主苻堅黯然驚魂的八公山。青山嫵媚,當年的叱吒健兒卻俱已白骨成土,若非籠在蒼煙落日中一方“淝水古戰場”的獨碑,誰會想到這田園牧歌式的水光山色中,曾經崛起過無數赫赫英豪呢!遙想前賢英雄勛業,我的思緒片片飄飛,昔時習誦的《樂府詩集》中那些可吟可唱的章句,如“囂聲動山谷,金光耀素暉。揮戟陵勁敵,武步蹈橫屍。鯨鯢皆授首,北土永清夷”;“阿堅連牽三十年,後若欲敗時,當在江湖邊”;“元帥統方夏,出軍撫涼秦”······似乎已不再是詩集裡那發黃的幾頁,而是正恣意揮灑著光影的鮮活具像,撩人心醉情動。
而當置身於古城的幾條通衢大道時,觸目皆是快節奏都市風迅猛衝擊遺下的痕跡,由絢爛歸於平淡的老城區鉛華洗盡,古跡所余無多。金粉世家俱往矣,一座人間盛宴的星流雲散,最是令人感傷。但遠來的踏訪者卻也無需失望,只要叫上一乘人力三輪車,泥鰍般穿梭在縱橫交錯的小巷裡。你將會驚奇地發現,與繁華喧鬧的通衢不過咫尺之隔的諸多巷道古韻猶存,執著地記載下了逝水流年中的一個個生命斷片,提供著憶念的線索,依然可以追尋到蘊藏其中的厚重人文和美麗傳說。
曲徑通幽處,三輪車車鈴“零零”響著,一角角檐脊緩緩向後逝去,樸陋中透著雅致。一幢幢老屋大門緊闔,封閉住古城無數老故事。一張張閃現眼前的老人的臉皺紋密布,安祥如水,平和得叫人感動。暖暖的陽光下,四周的一切散發出一股慵倦與散淡的氣息。坐在這等富有舊時代味道的交通工具上,不經意間,就叫人咂摸、咀嚼出古城浮華過後的從容淡定,而油然生發出滌盡塵慮的閑逸心境。不知斜風細雨中,撐著油紙傘,丁香一樣結著淡淡愁怨的姑娘走進這樣的雨巷,又會是怎樣一番醉人的風情。
在久違的感動中,三輪車將我帶到了恬然憩於城東隅的報恩寺。
寺院始建於唐朝,現辟為壽縣博物館。流光邈漫,往日的佳勝去處,漸凄清冷落,少人問津。如雲禪院幾頹圮殆盡,惟有古拙而不失莊嚴的大雄寶殿巍然獨存,彰顯著寺院昔日的恢弘煊赫。
入得寺門,滿目綠影飄拂。草木盈庭,苔痕點徑,芊芊淺草如茸,瀟然迥出風塵,經營出一份能蕩滌塵世煩擾的清幽。“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宋之問的名句用在這兒倒真應景得很。大殿前已經歷了一千三百載滄桑歲月的古銀杏,老干虯枝,意韻古拙。明妍的陽光自糾結的枝葉間篩下點點斑斕的碎影,交相映的一地黃葉金箔打就般,益發流金溢彩,詩意盎然。
步入大雄寶殿,空闊幽深的殿堂供奉著兩尊唐宋時期所塑菩薩像——地藏王菩薩低眉垂目,若有所思;大勢至菩薩頰豐頤滿,莊嚴怡靜。旁列清乾隆時期泥塑十八羅漢,悲喜愁怒,形神兼備,超逸脫俗,精致的程度讓人驚艷,似乎有著種融合實質與幻覺的美感。日光自殿門、窗欞間溢瀉而入,反暈出一片朦朧的光暈。幽幽漫漫的光線,越發為寧靜的禪房增添了一份安祥而幽邃的氣氛,叫人心境寧恬,人間的擾攘,得失寵辱諸般情緒,此刻都煙消雲散。
已是心神俱醉,我卻仍為博物館展室中眾多精品深深震撼。銅器、楚幣、陶器······閃爍著古老光芒的一件件什物韻雅風流,從每一個凝定的瞬間托起了沉甸甸的歷史,張顯著古城的魅力,讓人感受到古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強烈烙印。流連其中,激賞和驚嘆一次次將我的心擄獲。
登古城牆,訪報恩寺,謁淮南王墓······如果說,這是賞心悅目的精神美餐,那麼,壽縣的各式豆腐、豆腐腦、大救駕、粉皮等諸多美食就更膾炙人口了。不必說花樣繁復的豆腐宴,單是買兩個甜香飄漾的大救駕,尋一個街邊小攤,配上碗白嫩滑爽的豆腐腦,風味之佳,就別具異趣。
同桌有一當地老者,頗不俗,於是搭訕著隨口探問這美食“救駕”得名的由來,老者饒有興味地說起趙匡胤征南唐,被困壽州城,心急如焚,食欲全無,帳下將士進此當地美食,趙匡胤嘗後大加贊賞,解圍後遂賜名“大救駕”。齊東野語,自是不足為憑,卻叫人在熏了一身酸鹹甜辣的煙火氣之余,悠悠然大發思古幽情。
風光閱盡,置身古城壽縣,笑看興衰,雲淡風清了無痕。
〔出游提示〕壽州交通頗便利,合肥、亳州、淮南等地均有車可抵達。合肥至壽縣車程大抵兩個小時。壽縣城中游覽可乘坐三輪車。
壽州賓館住宿條件好,標間價格130元、180元(房間地毯新舊不同)。
壽縣乃豆腐發源地,八公山豆腐不可不嘗。大救駕等地方美食亦足飽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