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參考:
我愛故鄉的雲——西安圖片游記1
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03215
我愛故鄉的雲——西安圖片游記2
正文:
回民街
只所以叫回民街,主要是因為居住人以回民為主,由於當地人會做生意,主要以地方食品及回民食品為主,名聲在外。現在很多外地旅客都暮名邇來。漸漸的,政府也鼓勵形成地方特色的商業街。規範的這一地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小吃及旅游紀念品的一條街。
很多朋友說找不到地方,其實從鼓樓的門洞裡走進去,就已經是回民街了。回民街很長,一直延伸到市委附近了。終點附近有個白色的牌坊做標界呢。

(回民街)
書院門
主要是古董雲集之地。也是舊商品交易地。其實裡面也有不少回民的風格建築。所以吸引了不少外國游客。地處南門附近。
很多書法大師也都曾出在這裡,西安由於地靠碑林,歷代都有名書法家層出不窮。而書院門,則是書畫,古董,字表等的集散地。從便宜的幾快一張的字畫,到幾百幾千元的名家字畫,都可以讓您一飽眼福。當然也有不少仿的字,需要您的火眼金睛了。

(書院門)
大雁塔 及 小雁塔
80年代的大雁塔和小雁塔,似乎就和鐘鼓樓一樣,是西安市的重要歷史遺跡。古時就有“雁塔晨鐘”的美譽。傍晚時分,老人家們都喜歡在鐘鼓樓下納涼,聊天,天空中的黑燕子一群群的繞著鐘鼓樓和大小雁塔飛行,有時候快下雨時壓地飛到身旁,還真被嚇了一跳。可是這些都是小時的記憶了,現在的都市化西安,可見到的燕子已經很少了。
這裡有必要復習一下古長安的關中八景,其中之一就是著名的——“雁塔晨鐘響古城”
其他的七個有:鹹陽古渡幾千年(現位於鹹陽市內) 華山仙掌首一景(西岳華山) 太白積雪六月天(太白山) 曲江流飲團團轉(原址上現在修了5星酒店”曲江春曉園“) 草堂煙霧緊相連 (草堂寺)驪山晚照現光明 (驪山及華清池一帶)灞橋風絮撲滿面(西安灞橋區)
這中間涉及的景區目前已經很少了,多數的古時風貌如今都已被現代化的建築淹沒。即使有,也都是復古建築而已。
大雁塔,全稱“慈恩寺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是中國特有的傳統建築藝術風格。
大雁塔的名聲在外也多虧一位著名的唐代高僧玄奘。他是這裡的第一任主持方丈。公元628年自長安西行,歷經艱難險阻到達印度,得到戒賢法師的精心指導,還應唐太宗的囑托,由他口述,其弟子筆錄,將他17年旅途中經歷的110個城邑和傳聞的28個地區和國家的歷史、山川交通、民俗風情、物產氣候、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整理成《大唐西域記》12卷,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有人說,裡面還有佛舍利,不過,公認的佛舍利是在法門寺中。

(大雁塔)
護城河
護城河是古城牆必不可少的附屬遺跡,早在古時,戰爭來臨,面臨敵人的火槍大炮,除了掩護在城牆內,還的用水來阻隔敵人的攻臨城下。
當然在古時,護城河的水還被用來防範敵人的火攻燒城以及在城內火災時的消防用水之源頭。古時的西安有八水繞長安的美名,但到了干旱季節,依然被用做安全用水來為城中居民解燃眉之急。
近代的護城河,臭名遠揚,由於河水長期不流動,污泥及垃圾長期湧積在河床造成。 在90年代動用市政府投資的大量人立物力對護城河進行改造,改造完成後基本改善了原來的面貌,並在城牆內外修建了幾個環城公園。由於小時候在奶奶家住就在城牆根,老是和小朋友們在城樓上放風箏,還經常順著護城河爬草地,捉魚蟲玩。

(護城河)
曲江景區
上文提到的關中八景,現在很多為復古的旅游建築群了。曲江流飲團團轉(原址上現在修了5星酒店”曲江春曉園“) 其中就有大雁塔附近的雁塔廣場公園。
目前,雁塔地區已經被開發為公園和游覽區,並修了很多現代的仿古建築,這次回去,就去雁塔廣場玩了幾圈,感覺還不錯,其中就有曲江闔閭。主要是沿用古代的關中八景中“曲江春嘵:”一景。
廣場上還有很多人物雕塑,其中我喜歡的有陝西八大怪的雕塑,栩栩如生。
你能猜到陝西人的幾大怪呢?:)
答案如下:
第一怪:面條像褲帶。
出名的面叫“biang biang面。很難寫的BIANG字,對飯量小的人來講,一根面條就足夠吃一頓飯。
第二怪:鍋盔像鍋蓋。
類似與新疆的馕,但又不是,對我來說,就是一種烙的很厚的饃饃(陝西不叫饅頭,叫饃饃,主要源於回民)
第三怪:辣子是道菜。
陝西人沒菜、沒油、沒肉都可以,惟獨不能沒有辣子。第四怪:房子半邊蓋。中國傳統民居房頂是“人”字型的,也就是兩面坡形的,而陝西是一面坡的。這是因為陝西關中地區沒有森林,缺乏大的木材,兩面坡的房子需要大梁,而一面坡的房子則省了大梁,這樣的房子是進深淺,采光好,缺點就是房子面積比較小。
第五怪:有凳子不坐蹲起來。陝西的男人吃飯都喜歡蹲在一起邊聊天邊吃,叫開“老碗會”,而且一蹲就是一個多小時,也是我回老家才能見到的哦,現在城裡沒人蹲拉,否則被叫傻子呢。:)第六怪:唱戲吼起來。陝西秦腔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京劇、豫劇、河北梆子等等都是起源於秦腔,所以被尊為是“百戲之祖”。目前估計大家了解的就是郭達的“換大米,換大米,換大米呀,換大米!!!!)
第七怪:帕帕頭上戴。陝西的風沙大,所以喜歡頭頂一塊手帕,既可以防塵,又可以防曬,還可以用來擦手和包東西。每到趕集時,一群群頭頂帕帕的婦女走過來,真是一大景觀啊。
第八怪:陝西的姑娘不對外。陝西自古帝王州,土地肥沃,風調雨順,又有秦嶺包圍,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美譽,具爺爺奶奶輩說,連日本鬼子侵華都沒闖進關中,最多是扔了幾個炮彈而已。所以陝西在歷史上也是最安全的地理位置,沒有地震,海嘯,沒有洪水,也沒有敵人的入侵。當然在現在,可就抵擋不了導彈之類了。所以陝西姑娘不對外,也是過去,現在嘛。。。(我還沒對外,哈哈)

(曲江)也許有朋友會問,為何沒有介紹碑林,博物館等地方呢。也許是因為個人喜好吧。
其實做為西安人和西安的旅游者真是有很大的區別,比如我在西安長大,小學中學大學,整天圍著鐘樓生活。但卻從來沒有上去過。(我問了附近的朋友們,他們也都沒上過鐘樓,:)
所以希望到西安旅游的朋友們,多多在游玩之前做好功課。這裡,我也只是把我眼中的西安介紹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對西安的古跡有所了解,而不是匆匆而過的過客。
(完)
由於這次是帶朋友一起回西安玩,所以以下信息寫在游記之前,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出行的參考意見。
吃: 個人認為,網上推薦的有名的吃的地方很多,但其實在西安的小街小巷裡小吃一樣的美味。
當然回民街上是應該去吃幾次的。(我們就去吃了平娃烤肉,紅紅炒米,泡饃,八寶粥,賈家的花生豆2元,還有炒涼粉,水煎包等等。小吃沒停。也便宜。對於比較貴的有名的吃地以前吃過就沒怎麼去,比如老孫家和賈三包子類,還有鐘樓飯店,五一飯店之類的,其實在深圳都能吃到一樣的菜,我們回去,只吃別地吃不到的西安小吃。我個人比較愛吃回民街的花生糕點,6元/斤,朋友也覺得好吃,帶了好多去北京
其他的涼皮,哨子面,肉夾饃,等,是隨見隨吃。提醒:未必是品牌就一定正宗好吃。我們因為去外院回憶大學生活,所以在外院附近吃了很多涼皮,擀面皮之類,味道依然不減當年啊。其實只要找當地人多的涼皮店,一定是正宗的啊。
還有就是鐘樓小奶糕,這可是西安MM到四海都懷念的冷飲。朋友覺得冷,我在大冬天一根接一根吃,回深圳吃不到了:(。
住:由於幫朋友們找住處,還真讓我了解的西安的住宿分布,因為知道火車站城牆根附近比較亂。(據說還有惡意敲詐的)。所以就選擇了比較遠的地方。其實也沒遠多少。火車站附近東八路,東七路附近好多旅館。也不貴。100~300 不等。而且上學時,記的外院,師大附近的旅館也多。後來我們在鐘樓西側不遠處找了招待所,100以內。走路去鐘樓3分鐘(鐘樓廣場對買面的巷子裡)
住星級的地方也多,喜來登,凱悅的,打車就到。要看鐘樓,住鐘樓飯店(不過比較老)。
行: 西安這次回去覺得交通方便很多。反正都是1元的公交,想去哪去哪。打車也便宜6元起。(深圳15啊!),所以一般二三個人出門,打車方便。關鍵是:公交上小偷多。這次回故鄉,竟然差點讓數碼給偷了,硬是從小偷手裡槍過來的。驚險)
還有鐘樓,鼓樓,廣場,回民街,東大街,北大街,都在以鐘樓為圓心不出幾步路的地方。(鐘樓走到北門也就十來分鐘吧)建議步行逛游吧,累了就直接找地吃,也便宜。大雁塔,碑林就比較遠,得坐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