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小吃 中午時分,肚子有點餓了。朋友說,去洋人街的酒樓吃一頓如何?我連忙擺手說,到這裡來再上酒樓吃飯可不是明智之舉,我想吃的可是當地的小吃啊!
立馬搜索街邊小吃,除了雲南米線,就是這個“餌塊”和“餌絲”最多。朋友說那是大米做的一種地方小吃。很好吃的。
走進一個小胡同,向老板要了兩個燒餌塊,在一旁看老板是如何燒的。做法有點類似煎餅果子。用大米做成一張張比較厚的餌塊餅,攤在平鍋上,烤熱以後就變軟了,再在上面放些著料,自制腌菜、辣椒醬、蔥花,將餌塊餅一裹,再壓平,活像一個雲南特色的漢堡包。咬一口,餌塊餅軟軟的,著料味道香中帶辣,最香的還是裡面裹的腌菜。這次去雲南發現,不管多麼小的小吃店或是快餐店,飯桌上都會擺上大大小小的幾個小罐子,揭開一看,品種還不少,都是自制的腌菜,可以隨意挑選,有腌教頭、腌白菜、腌大蒜、腌青菜、腌蘿蔔、腌蓮白……當然,也少不了辣椒醬。總之,能做成腌菜的都有,而且可以隨便吃,沒有人會嫌你吃多了。各式小菜品嘗後,再贊揚一下老板的手藝,老板更是高興地希望你多吃一些。
吃過餌塊又要了兩串燒烤土豆,味道雖然比起咱家鄉的可差遠了,但份量不少。一串土豆五角錢,估計有兩個大土豆那麼多,吃一串都吃個半飽。真正感受到雲南人民的樸實,如果換做在咱們這裡,一串至少可以改成四串賣。
這就是我到大理的第一頓飯,朋友說雖然有些寒酸,但體會到了大理的名小吃,也是不錯的。
再說說大理的水餃,這可讓我出了個大笑話。
剛到楚雄時肚子有點餓,剛好車要一個多小時後才開,隨便在車站附近找了家小吃店吃午飯。見牌子上寫著“水餃”,於是叫了一碗小份的。沒過多久,老板卻端來的是抄手(北方人叫餛飩)。抄手就抄手吧,狼吞虎咽吃完了一碗。感覺還沒填飽,於是又要了一碗“水餃”,心想:這下總不會還端錯了吧。沒想到老板端來的還是抄手。我立即質問老板,我要的可是水餃啊,怎麼老端抄手給我?老板睜大眼睛看著我說,這個是水餃啊,什麼是抄手?暈~~~就是餛飩啊?老板還是一臉茫然。事後問朋友,他才給我解釋說,大理是沒有我們所謂的抄手的,還抄腳呢^_^ 樣子像咱們的抄手的那東西,在他們這裡就叫水餃!再暈~~~~這下知道了,下次再去吃抄手時,要說來一碗水餃了,再說來一碗抄手,可沒人能聽得懂!
這次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去看看“勝地標三塔,浮圖秘鬼工”的三塔。因為趕時間只在門口看了一下,遠遠地把三塔裝進相機了事。朋友說三塔正在翻修路面,路難走,風沙大。從照片上也可以看到一陣風刮來,三塔被籠罩在黃沙中。不過,最剎風景的不是黃沙,而是在三塔旁邊又新建的一些類似三塔的小塔。物以稀為貴,若“三塔”修多了,真正歷經幾百年歲月洗禮的三塔就會變得不值錢了。
遠眺蒼山洱海,這個著名的地方,終於從我的地理歷史書上走了出來,展現在了我的眼前。
洱海是個很狹長的高原淡水湖,南北長41.5公裡,東西寬3—9公裡,因為它南北較長,感覺從下關乘車到大理一路上都是沿著洱海在走。在車上就可以全程觀賞洱海的秀麗。
蒼山雖沒有四川的山挺撥雄偉,但在洱海的映襯下也顯出幾分多姿。“水光萬頃 開天鏡,山色四時環翠屏”, 再加上湖邊的很有特色的白族古民居,構成了一副人間的美景,真不愧為“銀蒼玉洱”、“高原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