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6 2006-5-2
9點半出發,德令哈繼續往西,公路平坦筆直,沒有岔路,仿佛會開到天邊了,也會看到越野車。除了戈壁還是戈壁,路邊有兩輛翻車,小李沒有減速,我們回頭望車主在外邊抽煙,小李說這種狀況不能停下來,首先要保證自己的安全。我想環境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生存法則,到底還是環境會改變我們。
魚卡附近就有分散的雅丹地貌。原來“雅丹”是維吾爾語“雅爾丹”的變音,原意是指陡壁的險峻小丘,在地質學上專指經過長期風蝕所造成的形態多樣的土丘景觀。後來看到朋友拍攝的敦煌雅丹魔鬼城的照片,感覺景觀的觀賞性更強一些,建議去敦煌的魔鬼城。翻過海撥4000的當今山口,就進入了甘肅境內。在路上,我們下車步行了2公裡,視野開闊四處無人,雖然知道很安全,可仍時不時回頭望望,車還在。有人,會害怕;沒人,更害怕。因此懷疑自己曾設想過的隱居生活,根本不能抵御寂寞和恐懼,一笑了之。
下午4點半到達陽關。到陽關會經過一個叫葡萄溝的地方,真正沙漠中的一片綠洲,以為來到了京郊的某個渡假村呢。陽關位於敦煌市西南70公裡的南湖鄉西側,為漢武帝 “列四郡,據兩關”的兩關之一,是絲綢之路上通往西域南道的門戶。多數人都是先從唐代詩人王維一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中首次知曉陽關的大名。 如今陽關關城早已湮沒,僅僅是在一座紅色的砂質山峰上,殘留有被稱為“陽關耳目”的烽墩,殘高4.7米,底長寬8米。遺址周圍看不到斷垣殘壁,只有在沙丘之間暴露出的板結地面;墩台南側,是一片四、五公裡見方的凹地,人稱“古董灘”,到處可見碎瓦殘片,讓人不由自主回憶起絲路上陣陣悠遠亙古的駝鈴。陽關現在是一座博物館,門票40。沒進去,門外有一個大的地圖,可以好好看一下,遺址在博物館後面的半山處,城外是看不到的。玉門關(也叫小方盤城)不在同一個方向,位於敦煌市西北約102公裡處,為漢代西陲兩關之一,是絲綢古道西出敦煌進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經關口,自古為中原進入西域的門戶。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名句更使玉門關名垂千古。門票30,含玉門關(小方盤城)、漢長城、河倉古城,現役軍人、記者、學生有優惠。售票在一個路口,到玉門關還要1個小時多。現存關址只是一座聳立在干河旁、土崗上的土城,呈正方形,牆身全為黃膠夯土版築,西、北兩面各開一門,牆土已有部分坍塌,南北長26.4米,東西寬24米,殘垣高9.7米,總面積630多平方米,城北坡下有東西走向的一條大車道。趕在落日前來到5公裡外的漢長城遺址,被鐵欄杆圍起的一段保存較完好的長城約五十米,這一段是土長城,很清晰地看到蘆葦為主干,中間由黃土填充。回憶起曾經到過的有城磚的長城,想起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曾經就是這裡了嗎?。河倉城(大方盤城),西距玉門關20公裡,是漢代玉門關守卒的糧倉,沒有去。從玉門關再往西90公裡,約1個半小時,就是去雅丹魔鬼城了(門票60含20環保車)。雅丹魔鬼城和玉門關同路,玉門關、漢長城等就在路邊兒開放式,所以去雅丹的話玉門關的票30肯定要買。 晚上九點半進入敦煌市區,沿路的賓館都掛出“已滿”。先去沙洲市場吃晚飯,好像夜市都一個樣兒,5個人嘗了一杯杏皮兒水。敦煌的晚上很熱,市場裡人滿為患,熙熙攘攘,停車場各式各樣各地的車。市場對面有家新華書店招待所,就近住下了,2人間70,公共衛浴,不推薦。
D7 2006-5-3
10點來到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裡處,100元,門票就是九色鹿的故事,呵呵小時候就看過動畫片,原來是敦煌壁畫的故事噢。開放了15個窟,因為參觀人多,每窟是固定講解員,聽的都會背了。下午4點才出來,想想以後也沒機會再來一次了。回市區吃傳說中的達記驢肉黃面,就在宏泰市場牌坊入口左手幾米遠,門臉不大,店堂也挺小,但吃的人卻很多,基本上沒有空位。黃面本身很便宜,中碗3.5,大碗4,驢肉24/斤/盤,涼菜都5元,有啤酒,沒有別的吃的,沒有茶,上的是面湯。黃面揣來是放了一點兒佐料的,口味很淡,然後自己撿幾片嫩嫩的驢肉拌著吃,好吃啊。6點半去鳴沙山,門票80,位於敦煌城南約5公裡處,東起莫高窟崖頂,西接黨河水庫,整個山體由細米粒狀黃沙積聚而成,狂風起時,沙山會發出巨大的響聲,輕風吹拂時,又似管弦絲竹,因而得名為鳴沙山。鳴沙山有兩個奇特之處:人若從山頂下滑,腳下的沙子會嗚嗚作響;白天人們爬沙山留下的腳印,第二天竟會痕跡全無。大門口看不到月牙泉,但是非常近,平路步行15分鐘,拐一個彎就到了。如果從沙丘上面走,就是爬幾個大的沙山,也是要再下來,只是從高處遠望月牙泉更完整,月牙泉被周圍的沙山圍住了。在沙丘上走,赤腳最方便,沙粒比較細。駱駝是60,從大門繞沙山半圈-返回-到月牙泉-回大門;只從大門-月牙泉駱駝30 。進門沒多久,正在沙丘半山,風越來越大,一會兒沙塵暴來了。真正的飛沙走石,皮膚都被飛沙打的疼了。流沙漫天,都看得到風速了,意外的體驗。帽子、圍巾是一定要准備好的,以防萬一。在猛烈的沙塵暴中,3天行程就要結束了,敦煌市鐵路還未通車,要去市北128公裡處的安西縣柳園站。車行緩慢,開著霧燈,都不敢超車,3小時後到達,風也停了,星星出來了。買到T70,柳園-嘉峪關00:09-3:21,真是機緣巧合又是沙塵暴,晚點1小時半。3.5小時1站,44元,有空座。和同伴分手,他們去蘭州。D8 2006-5-4
早晨5點到嘉峪關,天還沒亮,先去買返京的車票,6號的K44B,雙日發,嘉峪關-北京,上389 。
找好住宿後,和之前先到的朋友chris聯系,他們是8人的隊,今天去七一冰川,領隊同意我可以一起去。簡單收拾後帶著一身的沙子打車去他們賓館集合。
7點出發,“七一”冰川坐落在嘉峪關南部約130公裡處的祁連山腹地,是亞洲離城市最近的冰川。因為是由中蘇兩國的地質人員在1958年7月1日發現的,故取名為七一冰川。大約3個小時才能到,朋友的隊是8人隊,4+4,包車1個夏利1個普桑大概640 。門票51,有專門的登山小道上山,冰川的冰舌部位海拔4300米,冰峰海拔5150米,冰川面積達5平方公裡,冰層平均厚度78米;坡度小於45度,易於攀登。冰舌終點雕刻著“青山不老,白雪為頭”的紀念碑。山上已經有好幾個隊伍了,竟然還有人在此扎營。風很大,有點冷,借了一件衝鋒衣穿。下午5點多回到市區,我住在五一南路附近,晚上在街上隨便逛逛,城市不大,很干淨,城市也沒什麼變化,所以地圖還是2000年出版的。
D9 2006-5-5
早上坐公車,搬到朋友住的酒店,他們也是明天的K44B。嘉峪關的公交都是中巴,1路2路3路,單一票制1元。
推薦這個酒店,博瑞大酒店,很新,標80,家具設施很有獨特之處。位置很好,火車站前大道4站,在迎賓西路的東口,隔壁不遠是郵政賓館。三人間100/間,公共衛生間,沒有浴室,因為黃金周後期沒有客人,我只訂了一個床位30 ,洗澡可以去朋友的標間。嘉峪關迎賓西路14號,0937-6317222,6323222 。
9點出發包車去長城第一墩,門票學生半價11。長城第一墩即討賴河墩,位於嘉峪關關城南7公裡處,與祁連雪峰隔河相望,是明代長城西端第一個台墩起點。第一墩由明代甘肅鎮肅州兵備道李涵築於嘉靖18年(1539年)。原台長、寬、高均為14米,呈正方形棱錐體,後來部分岸壁塌毀,只有現存的台墩依壁而立,其險無比。為了保護這一珍貴的歷史遺存,近年來嘉峪關市政府投入資金,先後修築了第一墩北側30多米的仿古長城城牆,並對第一墩設置護欄予以圍護。網友大力推薦的“峽谷”其實就是“長城第一墩”外的82米深的高崖形成的斷裂峽谷,看上去非常壯觀。另有幾個人造景點,古代兵營,地下谷,挺好玩的,大概要3個小時。搭車到嘉峪關關城後,朋友一行去酒泉了。嘉峪關關城門票60元,學生優惠價30,檢票要查學生證,門票含關城景區、博物館、雕塑園。游人並不多,在關城裡溜達,有個守城官的古建,哇,裡面的人物蠟像太逼真了。我在甕城上面轉了2圈,都沒有找到定城磚,真是暈。關城博物館不錯,尤其是前言部分,歷代修建長城時間表,長城分布的電子板圖。還有關於兵器的部分,可以戴耳機看一部古代的電影剪輯,圖文聲並貌。轉了2個半小時,搭順風車回城裡,一個成都的男生,他今天早晨到的嘉峪關,包車130/天,魏晉磚墓群、長城第一墩、懸臂長城、嘉峪關關城。並且向我推薦了魏晉磚墓群和懸臂長城。魏晉磚墓群位於嘉峪關市東北20公裡處的新城鄉戈壁灘上,已發現有1400多座磚墓群,多是魏晉時期(公元220-419年)的地下壁畫,規模龐大,有“世界最大的地下畫廊”之稱。在已開掘的一部分當中,有8座是彩繪磚壁畫墓,共出土壁畫磚700余塊,現在只有六號和七號墓室對游人開放。魏晉墓分為二室和三室兩種,是用磚塊壘砌成的,多為一個家族的墓地。墓門上有雕雲紋、水火圖、四神像圖或仙靈異獸等彩繪圖案;地面鋪以各式花紋磚;墓室四壁為表現勞動人民生產生活和墓主人奢侈豪華生活的磚畫。畫像磚均是一磚一畫,筆法簡練,形像生動,系統地反映了魏晉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俗、科技等方面的內容,其繪畫以中國傳統的寫實手法為主,早於莫高窟藝術,填補了魏晉時期繪畫藝術的空白。懸壁長城為肅州西長城的北端,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由兵備道李涵監築。原有1.5公裡為片石夾土牆。現只留遺址一截,底寬4米,上闊4米,高0.5~ 6米不等。片石層厚10~15釐米,土層厚10~12釐米。懸掛山腰的一段黃土夯築牆,寬 48釐米,高30釐米。1987年重修,長500米,其中231米築於山坡,底寬4米,上闊2米,高6米,片石、土層厚度如舊。在牆頭增築垛牆和宇牆,首尾各添築一墩台,在首墩和山坡上築台階式馬道。游人拾級而上,平坦處如履平地,險峻處如攀絕壁。因有231米長城攀緣於高150米,傾斜度45°的山脊上,今人命名“懸壁長城”,贊為“萬裡長城萬裡關,迭嶂黑山暗壁懸”佳景。回酒店休息1小時,然後出來轉轉,迎賓西路的轉盤處,有個很大很大的廣場,剛剛下了陣雨,所以格外冷清,廣場周圍被大廈、酒店包圍著。據說長城博物館也值得去,是在祁連西路與新華南路交界的西北角,新華商場站,建成於1988年底,是我國第一座全面、系統地展示長城文化的專題性博物館。長城博物館主體建築外形呈烽火台式,恰似烽燧相望。 陳列內容分為“春秋、戰國長城”、“秦、漢長城”、“北魏、隋、唐、遼、金長城”、“明長城”四部分,以“偉大的長城”為主題,把從戰國到明代三千年間的長城構築史以圖表模型、文字版面、彩色圖片的形式濃縮在1100多平方米的展廳空間中,既為長城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又使人們在短時間內,對中國長城在時間、空間演化上有一個整體、直觀的了解,門票15 。其實每一次旅行,都會有取舍,有遺憾的就作為下一次的期待吧。D10 -11 2006-5-6/7
K44B 嘉峪關-北京10:48-19:20 ,正點。
全程
行1820(火車941)
吃315
住304
門票449
其它50
/ 2940

(長城第一墩~討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