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諸暨-----五泄

作者: 往往

導讀春游諸暨-----五泄 游過紹興,朋友來車接我們去寧波,我們提出先到五泄一游,因為聽說這裡是浙江省最古老的游覽勝地之一。她位於諸暨市西面約20公裡處,離杭州僅80公裡。從紹興開車過來差不多要2個多小時。五泄瀑布早在1400年前的北魏就聞名於世,酈道元的《水經注》裡,就有著詳細的記載。歷代的文人墨客如宋楊萬裡、王十朋,陸游,元楊鐵崖,明陳洪綬、徐渭、袁 ...

春游諸暨-----五泄

游過紹興,朋友來車接我們去寧波,我們提出先到五泄一游,因為聽說這裡是浙江省最古老的游覽勝地之一。她位於諸暨市西面約20公裡處,離杭州僅80公裡。從紹興開車過來差不多要2個多小時。五泄瀑布早在1400年前的北魏就聞名於世,酈道元的《水經注》裡,就有著詳細的記載。歷代的文人墨客如宋楊萬裡、王十朋,陸游,元楊鐵崖,明陳洪綬、徐渭、袁宏道、宋濂、徐俠客都曾來此游覽,留下了畫稿、詩文。明代吳中四才子唐寅、文征明等賽詩於五泄,更是傳為佳話。清劉鏞及現代的伍朝樞、張宗祥、蔣鼎文、郁達夫、孫中山等均到此,或吟詩作畫,或題詞記述,對五泄風景贊嘆不絕。其實,游五泄,更起因於它歷史上的名氣,這裡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交織,當你踏著許多前人走過的路,邊看風景邊鑒賞前人的題字和詩賦時,就使你的游覽有了更多的情趣。

游覽五泄,一般從青口進入,古人雲:“五泄名山青口鎖,到此看山山便可”。 抬眼,不遠處便是疊石岩。它壁立數十丈,岩石層層堆疊,藤花,雜樹點綴其上,如一斑斕彩屏。據考證,這裡在1億多年前曾是大海汪洋,由於地殼運動,擠壓出縱橫溝谷和壁立懸崖。真乃大自然的神奇,造就了五泄的山水景觀。進的大門,走上山崖上的紫藤覆蓋的長廊,廊內有181級台階,拾級而上,紫藤蔽日,幽香撲鼻。走時,你發現你已經來到巍峨的水庫大壩上,眼前是一片開闊的高山平湖,五泄風景在你眼前展開。望過去,碧水清流,這就是稱作“五泄湖”的水庫,它彎彎曲曲,長2公裡許,猶似一條綠色的綢帶飄浮在群山之中,頗有富春山水的風采。從長廊可一直走到碼頭,游五泄是一定要乘船的。如趕不上游船時間,還可乘快艇,體會一下乘風破浪的感覺。乘上游船,奇特的山水景觀呈現在眼前,碧波蕩漾水面上,兩岸奇峰倒映如畫,五泄湖水的透明度極高,據稱勝過漓江。那景致倒使人想起北京延慶的龍慶峽了。夾岩洞為其中一景。據介紹,當年夾岩洞下有夾岩寺,供奉著千手觀音,香火很旺,水庫建成後,寺廟成為水底龍宮。夾岩洞恰好位於湖面之上,洞高16米,深20米,外觀幽暗莫測,頗具神秘色彩。 舟在湖中行駛,劃開光潔平滑的水面,忽一個90度轉彎,但見湖面豁然開朗,延伸向遙遠的山邊。這才是“一折青山一畫屏,一彎綠水一古琴”的詩境。抬眼望去,奇異山峰,峰峰相鄰,有元寶峰、鷲鷹峰、仙桃峰、老僧峰等。你可以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想像,那似人如獸的怪石,神秘莫測的岩洞,深邃幽幻的峽谷,無不給人美的享受。

船接近天一碧碼頭的時候,遠遠望見一片翠竹,層層疊疊竟都向你傾斜,真是好客的竹子呀。上岸以後,沿五泄溪旁的平整小道向山中走去。也可乘一段電瓶車。主要看你的時間和游興了。往前走不遠就是五泄的一景“桃源清幽”,所謂桃源,其實是山間的一塊小盆地,這裡群山環抱,溪水潺潺,更值春季,艷紅的桃花、雪白的李花競相盛開,春雨過後的楓樹、翠竹更是碧綠而舒展。邊走邊聽清脆的鳥叫,那嘩嘩的溪水聲,風吹樹葉的颯颯聲構成了山中的美妙樂曲。魚翔淺底,鳥語花香,純樸自然,難道不是世外桃源嗎?

沿五泄溪北上,過遇龍橋,就是五泄禪寺。又稱永安禪寺,相傳為五台山靈默禪師在唐元和三年(808年)所建,我們去時正在大加修葺,據介紹這裡文物很多,至今保存著明代畫家陳洪綬書寫的“三摩地”石刻門額,清大學士劉庸為官廳題寫的“雙龍湫室”匾額。寺左面的石壁上還刻有徐渭“七十二峰深處”的題詞,均為珍貴文物。

沿著清溪向前,看到的是蔥郁繁茂的樹木,呼吸著甜潤清新的空氣,感受著涼爽宜人的氣侯,人真的陶醉了。走時卻聽到了巨大的水聲,遠遠看到了一條白練般的瀑布傾瀉而下。這就是聞名遐邇的五泄瀑布了,它以神態奇特,變幻莫測的姿態聞名於世,在地殼劇烈變動時期,五泄涵湫峰與碧雲峰之間撕裂了一道口子,岩底逐段曲折下沉,造成長334米,落差80余米,寬窄不一的峽谷。那山水從高1000余米的天堂崗下流,經十幾公裡的長途跋涉,將涓涓細流,彙集成浩浩蕩蕩的溪水,經紫閬、張家,穿陡岩,劈溪流,跌入峽谷曲折奔放而下成為五級瀑布。古時候,這裡人把瀑布稱為泄,所以才有了五泄這一名稱。人從山下往上走,所以最先看到的是最後一泄,也就是第五泄。第五泄,人們叫他“東龍湫”,瀑布衝擊而成的深潭名“東龍潭”,由於潭深而廣,水色黝黑,人們又叫它“黑龍井”,每逢天旱,古人常來此祁雨,故又名“禱雨潭”。

清周師濂贊其曰:龍湫瀉下第五泄,橫空飛出千山雪。那瀑布果然氣勢不凡,雖為干季,水量大減,卻仍似一條白色巨龍,呼嘯著,從三十多丈高的懸崖一泄而下,聲似滾雷,形如匹練。瀑布瀉下,先跌在懸崖上,於是銀花飛濺,接著又翻滾飛騰,如蛟龍出海,故人們形容其為“蛟龍出海第五泄”。那泄下的水流,一頭扎進山崖下那寬闊的溪流,奔出山口。在這裡玩水,小憩真是愜意的很。循瀑布左側的一條修在絕壁上的陡峭石階路向上,山路陡而窄,居高望第五泄,更似一條白練。人居高,瀑更美,卻文靜了許多,山、樹、人和瀑融合在一起,共同勾畫了一幅美麗無比的山水畫卷。“到此已無塵半點,上去更有碧千尋”。我們沿五泄左側絕壁間的台階拾級而上,陡峭處忽然又急轉直下,仿若天梯。因為走得急,還真腿軟心跳。可見崖壁上的“俯瞰龍湫”四個題字,系劉墉所提。過蓮花橋,浴林間風,便是山間亭,坐亭中四泄風光盡收眼底,又見一道晶瑩的瀑布,從一條曲折陡峭的岩石夾縫中硬擠而下,由於水道過於狹窄,又拐了一個彎,那瀑布在高19米的陡崖中,劈險溝,過峭壁,在狹窄的之字形水道中急劇旋轉,奔瀉跌宕,飛濺的水花就像奔騰中的烈馬,似乎那馬的鬃毛還在飛速抖動,故人們稱四泄為“烈馬奔騰”真是形像的很。抬頭忽見崖壁上刻著孫孫中山先生的雄渾題字:“破壁而去”。多麼富有想像的描繪,又是多麼博大的胸懷呀。這第四泄把前三級瀑布的水散而復收,奔騰中,發出巨大的轟鳴聲,明文學家王思任形容其“聲怒、勢怒、色怒”,十分形像貼切,故第四泄的觀瀑亭命名為“三怒亭”。踩著石塊,橫跨過奔騰的溪流,從東側再次逆瀑而上。登臨崖頂的一小亭,坐下休息,亭側便是寬闊、平緩的第三泄,這兒的落差雖小,但水量浩蕩,白花花一大片,煞是壯觀。五泄中,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第三泄,只見寬闊平緩的瀑布,在如磨似洗的岩石中奔瀉下來,在燦爛的陽光下,以變幻無窮的姿態呈現在我們面前,左邊瀑布歡呼跳躍婉蜒飛瀉,右邊瀑布,時分時合,鋪成一大片,後來所有的水又彙聚成一股,飛奔向四泄去了。坐在亭中賞景,似見萬物空澈澄明,頓覺天高地廣,世間一切污垢都被這潔白如雪的流水衝刷的干干淨淨了。繼續向上攀登,前面又有一亭,亭側的崖石似乎又打了一折,形成第二泄,二泄落差僅為7.1米,瀑布下落時,被一塊兀石分成兩半,分流如珠簾飄動,又如雙龍出游。古人有詩贊其曰:兩龍爭壑不知應,一石橫空不渡人。故瀑布下首建的亭名“雙壑亭”。瀑布從深潭中回旋而出,來到一平坦之處,水流在如磨如琢的岩壁上邁著輕松的步伐,向三泄飄然而去。走到這裡,上面的路就不再艱難,沒走太高就看到一泄了。水流從石河瀉下,平緩舒展,流暢奇巧,柔美如“月籠輕紗”,瀑布中間有一水潭,直徑1.5米,深約2米多,人稱“小龍井”,俗稱小腳桶潭,是人工開鑿還是天然形成,還是一個謎。下邊還有一個大潭,深不見底。到此五級瀑布都觀賞過了,真想向前去尋找五泄的源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為五泄造就了“直上青雲端”的七十二峰,“一坪一奇景”的三十六坪,以及各呈姿態的二十五岩。所以,只適於有充裕的時間,慢慢賞玩。我們來去匆匆(因要到杭州,再去寧波),所以只走到劉龍坪,從這裡我們登上涵湫嶺的瞰瀑亭,回首眺望,姿態各異的五泄盡收眼底,一水五折,一氣呵成,恰是一條翻騰飛越而下的白龍,或舒展,或盤旋,或騰飛,或蜿蜒的五泄,正是巨龍舞動著的身軀。五泄飛瀑旁邊的懸崖上,名人題字比比皆是。我們正是循著古人們走過的路,再次領略著人間美景。多少年過去了,物是人非。只有這飛騰的瀑布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向我們訴說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輝煌。

具體交通:從風景區門口先要走一段石階,到船碼頭乘班船(15分鐘)或小快艇(5分鐘)到湖的另一端,班船是免費的,最早的一班在上午8點15分,以後每隔45分鐘才有一班;而快艇隨時都有,每輛快艇收費50元,上面可乘6人;另外也可以乘畫舫,每人收費5元。到達湖對岸後,步行七八分鐘之後就到電瓶車站,坐電瓶車每人收費2元,行車大約10分鐘後,便到了五泄瀑布的入口處。如有時間,還可游西源。

園外有香榧子賣,是當地特產,比別的地方便宜很多,可買來給欣賞它的人做禮品,南方長大的老人,對此情有獨鐘。



(一泄)



(二泄)

(一泄)



(三泄)



(四泄)



(五泄)


精選遊記: 紹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