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游的選擇

作者: 吃飯不對付

導讀西藏游的選擇 西藏,一個遙遠而神秘的地方,是許多人心靈和夢境中的樂園,而真正起程到西藏一游的,目前人還不多。即使是黃金周,除了極個別的景點如布達拉宮,也看不到其他旅游熱點那種摩肩接踵的情景。旅游者不多的原因,是有些人嫌貴,有些人怕苦,有些人擔心高原反應。等到一切都想開了,身體恐怕又真的不行了。所以,要去還是趁早。 1、怎麼去 坐飛機去 ...

西藏游的選擇

西藏,一個遙遠而神秘的地方,是許多人心靈和夢境中的樂園,而真正起程到西藏一游的,目前人還不多。即使是黃金周,除了極個別的景點如布達拉宮,也看不到其他旅游熱點那種摩肩接踵的情景。旅游者不多的原因,是有些人嫌貴,有些人怕苦,有些人擔心高原反應。等到一切都想開了,身體恐怕又真的不行了。所以,要去還是趁早。

1、怎麼去

坐飛機去當然是最便捷的,缺點一是票價貴,折扣很少或沒有;二是對環境條件沒有逐漸適應的過程;三是錯過了沿途許多美景。坐汽車,圖安全的要走青藏線,川藏線次之,滇藏線已有些探險的味道,至於新藏線,第一次進藏的人想也別想,留給超級“驢”們去品位吧。火車當然又舒適又穩當,但想想一天幾千人坐火車進西藏,湊那個熱鬧的代價是犧牲了對藏地原生態的體會。

2、走哪條線

西藏旅游已經形成了幾條固定的線路。先用排除法。阿裡線,神山岡仁波齊峰和聖湖瑪旁雍錯都令人神往,但路途遙遠,條件艱苦,包車費用要萬元以上,要是你日常出游裝備裡沒有頭燈、爐具、防潮墊、GPS定位儀等東東的話,說明你還不阿裡游的水平。去墨脫和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也要達到這個檔次甚至更高,因為還要准備攀山和長途負重步行。

難度最小、舒適程度最高的線路是拉薩+日喀則或拉薩+林芝。能夠住上帶星的賓館,也可以看到一些人文和自然景觀。但是如果只去這些地方,只能說到西藏,就像到北京只去了天安門和王府井一樣,我想大多數人去西藏的目的是要頂禮自然的造化,體會異域歷史與宗教的神秘,甚至接受心靈的洗禮,那僅僅沾個邊是不夠的。

對即非專業自虐驢又非豪華觀光客的入藏者來說,建議以下幾條線都要走走(從拉薩出發):

1、拉薩——巴松錯——林芝,多樣的自然景觀,2-3天左右;

2、拉薩——羊卓雍錯——江孜——日喀則——珠峰,歷史人文與自然奇觀,4-5天左右;

3、拉薩——羊八井——納木錯,純美的風景,1-2天;

4、拉薩——山南,藏文化起源地,1-2天

以上路線再加上拉薩逗留2-3天(可以在轉程時靈活安排),一共大約十來天,就可以讓你對西藏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也不枉跋山涉水走一趟。

3、必有游之地

不遠萬裡到了西藏,奔的是什麼去呢?去了哪裡是才叫不虛此行呢?個人覺得,去西藏主要體會和感受的是高原風光、藏傳佛教文化和當地的風土人情。

西藏高原風光最主要的代表是雪山和湖泊,而且還有個理所當然的規律,越難去的地方,風景越迷人。的確,如果一個地方通了高速公路,遍地賓館飯店,自然風光也就在人類恬不知恥的力量面前變成盆景了,自然的破壞者最終也享受不到真正的自然之美。因此,要看好風景就不要怕吃苦,要與真正的天造奇跡接觸還要趁早。如果暫不去位於阿裡地區的神山岡仁波齊峰、聖湖瑪旁雍錯,也不考慮雅魯藏布大峽谷旁的南迦巴瓦峰的話,那就應當去趟珠峰,不是什麼太難的事,再有就是不要錯過沿途許多山口的美麗風景。至於湖泊,納木錯的純淨、巴松錯的秀美、羊卓雍錯的空靈,各有千秋,絕對值得一去。

藏傳佛教文化主要看些著名的寺廟,以及宮殿,因為歷史上藏區是政教合一的。藏傳佛教的幾大流派和原始的苯教等都有很多香火旺盛之地。不能不去的地方是布達拉宮、大昭寺和扎什倫布寺。去參觀寺廟最好有導游,才不至於像沒頭蒼蠅似的亂轉。要知道西藏的著名寺廟不是為現代旅游者設計的,其建築內部曲折狹小,沒人引領肯定會走冤枉路,或錯過重要景點。而且聽不到那陰森殿堂、神秘氣氛後面的傳說與故事。

藏區全民信教,那種超脫塵世的宗教環境和信徒們的虔誠可能讓我們這樣的凡夫俗子感到迷茫。看到佛像前一盞盞火光如豆,搖曳但永不熄滅的酥油燈,看到歷時四、五年,跋涉數千裡,五體投地磕長頭來到大昭寺門前的老人,我們應當多些敬畏和感念之心。有時真搞不清楚,我們這些天天在商場職場官場上孜孜以求名利地位的人,與那些一心向佛的信徒們相比,誰聰明誰愚昧,誰更了解人生真諦呢。

4、怎樣對付高原反應

走之前看了許多介紹和功略上關於高原反應的說法,越看越糊塗。走前10幾天也開始吃“紅景天”,到拉薩又買了 “高原安”和幾瓶氧氣,花了幾百大元。實際感受如何呢。

首先,我們都是肉身凡胎,一下子到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有些反應是正常的。可以說,完全沒有(或硬撐著說沒有)高原反應的人是極少的;反應很強烈,一到高原就被放倒甚至馬上打道回府的人也是極少的,加在一起估計不到10%。大多數人會有些感覺,但處理得當應該不會對出游有太大的影響。

高原反應的直接原因和表現形式是缺氧。以本人自身感受來說,最明顯的時候是晚上入睡時,呼吸漸平穩的時候,和需要付出體力,如上坡、疾走的時候。通常感覺就是氣不夠用,心跳加快,頭有些暈。

大家都說對付高原反應最好的辦法就是調整心態。每天進藏那麼多內地人和外國人,大街上四川兄弟蹬著三輪車飛也似的穿梭,沒聽說高原反應把人怎麼著了。要相信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只是叫都市生活慣壞了。順其自然,適應了就沒什麼大事。憂心忡忡,精神壓力過大反而是高原反應最重要的誘因。

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還要重視。去西藏之前和到了那裡不要感冒;去海拔高的地區(特別是過夜)要有個漸進的過程,不推薦一下子就上到海拔5000米;不要太消耗體力,像跑步追逐或亮嗓唱《青藏高原》等等;抗高原反應的藥大多是藏藥,和許多中藥一樣都是屬於調養類的,批准文號也是“健字”而不是“藥准字”。吃點也可以。據多數人說高原安不錯。至於氧氣,我覺得基本用不上,到了不吸氧不行的地步,就超出旅游的範疇,屬於搶救程序了,概率很低的。

5、住在哪

選擇住處之前還是要想清楚自己是干嘛去了。要是圖享受還是去別的地方。西藏也有些星級酒店,但和沿海大城市比差距不是一星半點。自己支帳篷露宿也不在本文目標讀者考慮範圍內。因此還是推薦專門接待自助游的一些旅館,如拉薩的“八朗學”、“吉日”(“亞賓館”和 “雪域”主要做老外的生意)、日喀則的“農民旅社”、“丹增”等等。在這些地方你能真正感受自助游的氣氛。基本的設施也都有,當然按大城市標准衛生條件不是很好。

6、吃什麼

本人不是美食家也算個愛吃者,而且到了一個地方首先打聽最地道的本地風味館子在哪裡,而且要去本地百姓認同的地方,像西安的“老孫家”的泡饃,昆明“過橋園”的米線,烏魯木齊二道橋夜市的烤肉串等等。就是到了國外,也不去唐人街吃那些為迎合老外口味改良了的 “中國菜”,而是直奔當地特色餐館而去。我自信本人腸胃的“寬容度”還是夠大的,從小攤上的“鹵煮”,到三成熟的牛排,都是我的最愛。但是在西藏,我承認自己被當地飲食“打敗了”,除了酥油茶能夠喝上口以外(已經讓很多人驚詫),當地濃重酥油口味的主食和生膻的牛羊肉菜品還是很難消受。但我相信比我功力高的還大有人在。

有些專門為旅游者開的咖啡館和酒吧如拉薩的瑪吉阿米、岡拉梅朵值得去體驗一下氣氛,但那總是些外來的東西。有勇氣的人應當去當地藏民去的甜茶館品品“甜茶”和“藏面(糌粑)”。

7、當地行路的選擇

西藏交通條件在不斷改善,但與內地比還有不小的差距。西藏只有部分路段對中巴和大客等車型是安全的,如青藏公路、拉薩至林芝、拉薩至日喀則等。所謂路況好,也不過是雙向兩車道的柏油路,遇到山路和急彎還是很險。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西藏天氣變化多端,我們曾在一兩個小時的路途上反復經歷陽光普照、陰霾滿天、大霧彌漫、暴雨滂沱和大雪紛飛的氣像,也遇到過所乘客車在雨中山路上畫龍,和因路上有兩車相撞事故,後車司機、乘客合力砸毀路邊隔離墩,從懸崖邊蹭過去的險情。更重要的是,萬一出現什麼事故救援很不方便,因此保險系數還是大一些為好。西藏最IN的車型是豐田4500,走遠路還是選這樣的車放心。

在接待自助游的旅館都有相邀共同出行的貼板,可以找到合適的旅伴。這幾家旅館內及附近都有些旅行社辦理短線拼團游和單純租車業務。跟團少不了受限制和被牽去購物,建議還是自己走。但是租車通過旅行社比在街頭找私人司機還是更可靠些,雖然費用會多10-20%,但萬一有事還能找到人管。

8、逛街購物

總的來說可買的東西不多,最常見的是買些藏飾、一般的唐卡等,而且不要在旅游點和游商手中買,到拉薩八角街買選擇會更多。記住殺價要狠,不要有心理障礙,反正攤子一家接一家。

與購物對應的是要准備些小的付出。去之前一定要換些小額紙幣,一角兩角的即可。進寺廟香火錢不在多少,心到佛知。給邊遠地區的學童帶些鉛筆橡皮等小文具你會看到真誠和燦爛的笑容。西藏旅游點的丐幫應是全國之最,乞丐們期望並不高。難纏的是給了一個,上來一堆。對應之道是不要糾纏,不論給與不給,腳步要快,盡快脫身。街上小偷不少,看好自己的細軟。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